位置: 文档库 > 肿瘤学 > 关于儿童肿瘤 课件

关于儿童肿瘤 课件

CyberDragon 上传于 2020-09-27 02:00

关于儿童肿瘤课件

一、引言

儿童肿瘤是儿童时期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虽然其发病率相较于成人肿瘤相对较低,但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儿童肿瘤不仅给患儿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也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深入了解儿童肿瘤的相关知识,对于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儿童肿瘤,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课件旨在系统介绍儿童肿瘤的基本概念、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后等方面的内容。

二、儿童肿瘤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一)基本概念

儿童肿瘤是指发生在儿童(通常指0 - 18岁)体内的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边界清楚,一般不侵犯周围组织,也不发生转移,对患儿的生命威胁相对较小。恶性肿瘤则生长迅速,边界不清,容易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并可通过淋巴道、血道等途径发生远处转移,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

(二)分类

1. 按组织来源分类

(1)胚胎性肿瘤:这类肿瘤起源于胚胎残留组织,常见于婴幼儿。例如神经母细胞瘤,多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交感神经节,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瘤。

(2)上皮性肿瘤:相对较少见,如肝母细胞瘤,起源于肝细胞,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

(3)间叶组织肿瘤:包括骨肉瘤、尤文肉瘤等。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常见于长骨干骺端,如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等。

(4)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儿童白血病的75% - 85%。还有淋巴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2. 按良恶性分类

(1)良性儿童肿瘤:如血管瘤、淋巴管瘤等。血管瘤是儿童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皮肤、黏膜等部位,多数可自行消退。

(2)恶性儿童肿瘤:即儿童癌症,除了上述提到的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骨肉瘤、白血病、淋巴瘤等,还有肾母细胞瘤(又称威尔姆斯瘤),多见于3 - 4岁儿童,是儿童最常见的腹部恶性肿瘤之一。

三、儿童肿瘤的病因

儿童肿瘤的病因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综合征与儿童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例如,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中,约40%为遗传型,与RB1基因突变有关。患有李 - 佛美尼综合征的儿童,易发生多种恶性肿瘤,如软组织肉瘤、脑瘤、白血病等,这与TP53基因突变有关。

(二)环境因素

1. 物理因素:电离辐射是明确的致癌因素之一。儿童在胚胎期或幼年期接受过量的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可能增加患肿瘤的风险。例如,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后,当地儿童肿瘤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2. 化学因素:一些化学物质具有致癌性,如苯及其衍生物、亚硝胺类化合物等。母亲在孕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增加儿童患肿瘤的几率。此外,某些药物如烷化剂、抗代谢药等,在长期或大量使用时,也可能诱发肿瘤。

3. 生物因素:病毒感染与儿童肿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例如,EB病毒感染与伯基特淋巴瘤、鼻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HTLV - Ⅰ)感染可引起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在儿童中也有相关病例报道。

(三)免疫因素

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免疫功能低下时,机体对肿瘤细胞的监视和清除能力减弱,容易发生肿瘤。例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儿童,患肿瘤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儿童。

四、儿童肿瘤的临床表现

儿童肿瘤的临床表现多样,因肿瘤的部位、性质、大小以及有无转移等因素而异。

(一)局部症状

1. 肿块:是儿童肿瘤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不同部位的肿块表现各异,如腹部肿块可能是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等;颈部肿块可能是淋巴瘤、甲状腺肿瘤等。

2. 疼痛: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时,可引起疼痛。例如,骨肉瘤常表现为关节疼痛,且疼痛逐渐加重,夜间更为明显。

3. 出血:肿瘤表面血管丰富或发生破裂时,可出现出血症状。如视网膜母细胞瘤可引起眼内出血,表现为“猫眼”反射;白血病患者可出现皮肤黏膜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4. 压迫症状:当肿瘤压迫周围器官或组织时,可出现相应的症状。如纵隔肿瘤可压迫气管、支气管,引起咳嗽、呼吸困难;颅内肿瘤可压迫脑组织,导致头痛、呕吐、视力障碍等。

(二)全身症状

1. 发热:儿童肿瘤患者常出现发热症状,可为低热或高热。发热的原因可能与肿瘤本身释放的致热原有关,也可能是合并感染所致。

2. 贫血:肿瘤消耗机体营养物质,影响骨髓造血功能,可导致贫血。患儿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

3. 消瘦:肿瘤是一种消耗性疾病,患儿可出现体重减轻、消瘦等症状。尤其是恶性肿瘤晚期,消瘦更为明显。

4. 乏力:由于肿瘤的影响以及全身症状的存在,患儿常感到乏力,活动耐力下降。

五、儿童肿瘤的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详细询问患儿的病史,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发展过程、有无诱因等。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注意观察有无肿块、贫血、出血等体征。对于疑似肿瘤的患儿,应进行重点部位的检查,如腹部、颈部、淋巴结等。

(二)影像学检查

1. X线检查:可用于检查骨骼肿瘤,如骨肉瘤在X线片上可表现为骨质破坏、骨膜反应等。胸部X线片可发现肺部转移灶。

2.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便捷的检查方法,可用于腹部、盆腔等部位肿瘤的初步筛查。例如,超声可发现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等腹部肿块,并了解其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3.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还可发现较小的病灶和转移灶。对于颅内肿瘤、胸部肿瘤、腹部肿瘤等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4. 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可用于神经系统肿瘤、肌肉骨骼肿瘤等的诊断。与CT相比,MRI无辐射,更适合儿童患者。

5. 核素扫描:如骨扫描,可用于检测骨骼的代谢情况,发现早期的骨转移灶。对于神经母细胞瘤等易发生骨转移的肿瘤,骨扫描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三)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白血病患者常出现白细胞计数异常增高或降低,伴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其他肿瘤患者也可能出现血常规的改变。

2. 骨髓穿刺检查:是诊断白血病的重要方法,通过骨髓涂片可观察骨髓中细胞的形态、比例等,确定白血病的类型。

3. 肿瘤标志物检测:某些肿瘤可分泌特定的肿瘤标志物,如神经母细胞瘤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香草扁桃酸(VMA)等水平可升高;肝母细胞瘤患者甲胎蛋白(AFP)水平可明显升高。肿瘤标志物检测有助于肿瘤的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

(四)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肿瘤的金标准。通过穿刺活检、手术切除活检等方法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可明确肿瘤的性质、组织类型和分化程度等。对于一些难以获取组织标本的肿瘤,可采用细胞学检查,如胸腔积液、腹腔积液中找到肿瘤细胞,可辅助诊断肿瘤。

六、儿童肿瘤的治疗策略

(一)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儿童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适用于早期、局限性肿瘤。对于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一般可治愈。对于恶性肿瘤,手术可切除原发肿瘤病灶,减少肿瘤负荷,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手术方式应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性质以及患儿的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尽量做到彻底切除肿瘤,同时保留器官的功能。

(二)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是利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繁殖。化疗在儿童肿瘤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对于白血病、淋巴瘤等全身性恶性肿瘤,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化疗方案应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患儿的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通常采用联合化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性的发生。化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应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

(三)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利用高能射线杀死肿瘤细胞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对于一些对放疗敏感的肿瘤,如颅内生殖细胞瘤、髓母细胞瘤等,放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放疗可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外照射是常用的放疗方式,通过体外射线源照射肿瘤部位;内照射是将放射性物质植入肿瘤内部或附近,进行局部照射。放疗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皮肤损伤、口腔黏膜炎、骨髓抑制等,应注意防护和处理。

(四)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近年来,免疫治疗在儿童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如CAR - T细胞治疗对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具有一定的疗效。免疫治疗具有特异性高、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等优点,但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如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神经毒性等,需要密切监测和处理。

(五)综合治疗

由于儿童肿瘤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单一的治疗方法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综合治疗是儿童肿瘤治疗的重要原则,即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患儿的身体状况等因素,将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有机结合,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七、儿童肿瘤的预后

儿童肿瘤的预后因肿瘤的类型、分期、治疗方法以及患儿的身体状况等因素而异。一般来说,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儿童肿瘤患者预后较好。例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经过规范的化疗,5年无病生存率可达70% - 80%;肾母细胞瘤早期患者经手术和化疗等综合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然而,对于一些晚期、复发难治性的儿童肿瘤,预后较差。此外,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及长期生存患儿的远期并发症,如生长发育迟缓、第二原发肿瘤等,也会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治疗儿童肿瘤的同时,应关注患儿的远期预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八、总结与展望

儿童肿瘤是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疾病,深入了解儿童肿瘤的相关知识对于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儿童肿瘤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儿童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许多儿童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然而,儿童肿瘤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治疗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放疗的不良反应、免疫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儿童肿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提高儿童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儿童肿瘤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福音。

关键词:儿童肿瘤、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预后

简介:本文围绕儿童肿瘤展开,介绍了其基本概念与分类,包括按组织来源和良恶性的不同划分;阐述了病因涉及遗传环境、免疫等多方面因素;描述了临床表现,涵盖局部和全身症状;详细说明了诊断方法,有病史采集影像学、实验室及病理学检查;探讨了治疗策略包含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及综合治疗;还分析了预后情况,最后对儿童肿瘤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关于儿童肿瘤 课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