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美术教案 > 下雨啦(通用12篇)

下雨啦(通用12篇)

先驱者 上传于 2021-05-12 02:21

《下雨啦(通用12篇)》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想象与创作,掌握描绘下雨场景的基本绘画技巧,包括雨滴形态、雨中人物动态及环境氛围的营造。

2. 学会运用水彩、蜡笔、彩铅等不同材料表现雨水的透明感、流动感及光影变化,提升材料运用与色彩搭配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多角度感知下雨场景的特征,培养观察力与想象力。

2. 采用分步示范、个性化指导与小组合作创作,帮助学生掌握从构思到完成的完整创作流程,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热爱生活、关注环境的情感。

2. 通过创作表达个人对下雨场景的感受,增强审美体验与艺术表现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掌握雨滴、雨伞、雨衣等下雨场景典型元素的绘画方法。

2. 运用色彩与材料表现雨水的透明感与湿润感。

(二)教学难点

1. 如何通过动态线条与色彩层次表现雨中的氛围与情感。

2. 引导学生结合个人体验,创作出具有独特视角的下雨场景作品。

三、教学方法

(一)情境导入法:通过播放下雨视频、展示雨中照片,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

(二)示范教学法:教师分步演示雨滴、人物动态的绘画技巧,强调关键步骤。

(三)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创作主题,分工完成大型下雨场景拼贴画,培养协作能力。

(四)评价激励法:采用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结合,关注创作过程与个性表达。

四、教学过程(共12课时,每课时40分钟)

第1-2课时:感知与观察——下雨场景初体验

1. 情境导入:播放不同季节(春雨、夏雨、秋雨)的下雨视频,引导学生描述视觉、听觉感受。

2. 实物观察:分发雨伞、雨衣、水盆等道具,模拟下雨场景,观察雨滴落下的形态、水花飞溅的轨迹。

3. 小组讨论:分组记录“我眼中的雨”——雨滴形状(线状、点状)、颜色(透明、反光)、声音(沙沙、哗哗)。

4. 教师总结:归纳下雨场景的典型特征,为后续创作积累素材。

第3-4课时:技能学习——雨滴与人物的绘画技巧

1. 雨滴表现法:

(1)教师示范用蜡笔侧锋画斜线表现雨丝,用水彩轻扫制造朦胧感。

(2)学生练习:在黑色卡纸上用白色油画棒画雨滴,水彩晕染背景,体验“留白”效果。

2. 人物动态画法:

(1)播放行人撑伞、穿雨衣的慢动作视频,分析身体倾斜、步伐加快等动态特征。

(2)分步示范:先画骨架线,再添加衣物褶皱、雨伞倾斜角度,最后用彩铅上色。

(3)学生临摹:选择“躲雨”“踩水坑”等场景,完成人物动态小稿。

第5-6课时:材料探索——表现雨水的质感

1. 水彩湿画法:

(1)教师演示在湿润水彩纸上点染蓝色,用喷壶制造雨滴飞溅效果。

(2)学生实践:创作“雨中的街道”,通过深浅蓝色对比表现雨量变化。

2. 综合材料运用

(1)介绍锡纸(反光)、纱布(朦胧)、盐粒(水渍)等材料的特殊效果。

(2)小组合作:用锡纸剪贴雨伞反光面,纱布覆盖背景表现雾气,盐粒撒在未干水彩上制造雨痕。

第7-8课时:主题创作——我的下雨故事

1. 构思引导:

(1)展示绘本《下雨啦》《云朵面包》插图,分析构图与情感表达。

(2)学生分享个人经历:“最难忘的一次下雨天”“雨中帮助他人的故事”。

2. 创作步骤:

(1)草图设计:确定场景(校园、公园、街道)、人物数量与动作。

(2)色彩规划:冷色调(蓝、紫)表现雨天,暖色调(黄、橙)点缀雨伞或灯光。

(3)材料选择:根据效果需求选择水彩、彩铅或拼贴。

3. 个性化指导: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解决动态比例、色彩搭配等问题。

第9-10课时:小组合作——大型下雨场景拼贴

1. 分组任务:4-5人一组,选择“雨中城市”“乡村雨景”等主题。

2. 分工合作:

(1)背景组:用报纸、皱纹纸制作地面与建筑。

(2)人物组:剪贴或绘制撑伞、穿雨衣的行人。

(3)细节组:添加雨滴、水洼、反光等元素。

3. 整合展示:将各部分拼贴在大幅卡纸上,用荧光笔添加动态线条增强视觉效果。

第11-12课时:展示与评价——下雨场景艺术展

1. 作品布置:将个人创作与小组作品布置成“下雨啦”主题展区,配乐播放雨声。

2. 多元评价:

(1)自评:学生介绍创作思路与材料运用心得。

(2)互评:小组内互相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如“雨滴方向可更统一”)。

(3)教师点评:从构图、色彩、创意三方面总结,颁发“最佳氛围奖”“最具创意奖”。

3. 拓展延伸:

(1)推荐绘本《七彩下雨天》《雨中的小红伞》,鼓励课后阅读。

(2)布置家庭任务:观察夜晚下雨的场景,用手机拍摄并简单描述。

五、教学反思

本教案通过12课时的系统设计,将观察、技能、创作与评价有机结合,覆盖了从感知到表达的全过程。教学中需注意:

1. 材料准备的充分性,避免因工具不足影响创作效果。

2. 关注性格内向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小组合作降低创作压力。

3. 评价环节需更具体,如针对“雨滴动态”提出“可尝试用曲线表现风中雨丝”等建议。

关键词:下雨场景美术教案、雨滴绘画技巧水彩表现法、综合材料运用、小组合作创作、主题艺术展

简介:本教案以“下雨啦”为主题,通过12课时系统设计,涵盖观察感知、技能学习、材料探索、主题创作与展示评价五个环节。教学中结合多媒体展示、分步示范、小组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雨滴、人物动态的绘画技巧,运用水彩、拼贴等材料表现雨水质感,最终通过个人创作与小组拼贴完成主题艺术展,培养观察力、想象力与艺术表现力。

《下雨啦(通用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