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生物教案 >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精选3篇)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精选3篇)

盈盈一水间 上传于 2024-10-09 10:28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精选3篇)

第一篇:基于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阐述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明确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在尿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 说明尿形成过程中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 描述尿液排出的途径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观察肾单位结构模型和动画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 使学生认识到人体生理活动的复杂性和协调性,增强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2. 尿形成过程中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二)教学难点

理解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过程中物质的去向。

三、教学方法

探究式学习法、模型观察法、动画演示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展示一张医院尿常规检查报告单,提出问题:“从这张报告单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尿液中的一些成分,那么尿液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与我们的肾脏有什么关系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1. 肾单位的结构(10分钟)

(1)展示肾单位结构模型,让学生观察肾单位的组成,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2)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图片,描述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的形态和位置关系。

(3)提问:“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那么它在尿形成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2. 尿的形成过程(20分钟)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播放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画,让学生观察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

提出问题:“为什么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滤过到肾小囊中?”引导学生思考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特点。

小组讨论后,请代表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继续播放肾小管重吸收作用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提问:“肾小管为什么要重吸收这些物质?如果不重吸收会有什么后果?”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尿液的排出(10分钟)

(1)展示人体泌尿系统的挂图,让学生指出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位置。

(2)讲解尿液排出的途径:肾脏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3)讨论排尿的意义: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三)课堂小结(5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肾单位的结构、尿的形成过程和尿液的排出途径及意义。强调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尿形成的关键环节。

(四)课堂练习(10分钟)

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课后作业(5分钟)

让学生收集有关肾脏疾病的资料,下节课进行交流分享,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第二篇: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准确描述肾单位的结构组成。

2. 详细说明尿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的变化。

3. 清晰阐述尿液排出的过程和生理意义。

(二)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培养学生关爱健康、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肾单位的结构与尿形成的关系。

2. 尿形成过程中物质的动态变化。

(二)教学难点

理解尿形成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复杂机制。

三、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案例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5分钟)

展示一个因肾脏疾病导致尿液异常的案例,提出问题:“为什么患者的尿液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这与肾脏的什么功能有关?”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出问题,引导探究(20分钟)

1. 提出问题:“肾脏是如何形成尿液的?肾单位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自主思考并尝试回答。然后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2. 进一步提问:“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哪些物质可以滤过到肾小囊中?”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教材中的图示和文字说明,理解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总结,推选代表发言。

3. 提出问题:“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又会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

让学生再次阅读教材,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小组内展开激烈的讨论,尝试解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并给予指导。

(三)解决问题,总结归纳(15分钟)

1. 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质疑。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梳理尿形成的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2. 提出问题:“尿液形成后,是如何排出体外的?”引导学生观察人体泌尿系统的挂图,描述尿液排出的途径。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强调排尿的生理意义。

(四)案例分析,深化理解(10分钟)

展示一些与尿的形成和排出相关的实际案例,如某人患有肾炎,尿液中出现了蛋白质和血细胞,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原因。小组内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引导学生从尿形成的各个环节进行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课堂总结(5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知识。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及时解答。

(六)课后拓展(5分钟)

让学生调查身边人群的排尿习惯和健康状况,分析不良排尿习惯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第三篇:基于多媒体辅助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牢记肾单位的组成结构。

2. 掌握尿形成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情况。

3. 明确尿液排出的具体过程和重要作用。

(二)能力目标

1. 借助多媒体资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多媒体工具进行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 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肾单位的结构特点与尿形成的关联。

2. 尿形成过程中关键环节的理解。

(二)教学难点

直观理解尿形成过程中物质的复杂变化。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协作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导入(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人体生理功能的科普视频,其中重点展示尿液形成和排出的片段,引起学生的注意。视频结束后,提问:“视频中展示了尿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那么大家想知道具体的细节吗?”从而导入新课。

(二)多媒体展示,学习新知(25分钟)

1. 肾单位的结构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肾单位的立体结构动画,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的形态和位置。同时,结合文字说明,详细介绍各部分的组成和功能。提问:“肾单位的各个部分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引导学生思考。

2. 尿的形成过程

(1)播放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态模拟视频,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物质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的过程。视频暂停,提问:“为什么只有这些物质可以滤过?”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进行讲解。

(2)继续播放肾小管重吸收作用的视频,展示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重新吸收回血液的过程。强调重吸收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问:“如果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出现问题,会有什么后果?”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3. 尿液的排出

通过多媒体展示人体泌尿系统的三维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位置和连接关系。播放尿液排出的动画,详细说明尿液从肾脏形成,经输尿管输送到膀胱,再通过尿道排出体外的过程。提问:“排尿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作用?”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

(三)小组协作,巩固知识(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关于尿的形成和排出的多媒体学习资料,包括图片、动画和文字说明。要求小组内成员共同学习,讨论并总结尿的形成和排出的关键知识点。然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利用多媒体工具向全班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10分钟)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知识。展示一些与尿的形成和排出相关的拓展知识,如肾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课后利用网络资源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

(五)课后作业(5分钟)

让学生制作一份关于尿的形成和排出的多媒体手抄报,要求包含文字、图片和简单的动画,下节课进行展示和交流。

关键词: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肾单位结构、滤过作用、重吸收作用、尿液排出、探究式学习、问题导向、多媒体辅助

简介:本文提供了三篇关于尿的形成和排出的教学设计。第一篇采用探究式学习法,通过模型观察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理解肾单位结构和尿形成过程;第二篇基于问题导向,以案例引发思考,引导学生探究尿形成和排出的相关知识;第三篇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视频、动画等资源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并通过小组协作巩固知识,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尿的形成和排出的知识,提高多种能力并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