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比大小》精选教案(6篇整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掌握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2. 能力目标:通过实物操作、数形结合培养观察比较能力,能正确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 情感目标: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与规范书写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与书写规范
难点:理解符号开口方向与大小关系的对应规律
三、教学准备
教具:数字卡片(0-10)、符号磁贴(>、<、=)、水果模型(苹果/橘子各5个)、动物头饰(小猴/小熊)、PPT课件
学具:每组1套学具盒(含积木块、图形片、计数棒)、练习本、彩笔
四、精选教学篇目设计
篇目一:情境导入篇——小猴分水果
1. 故事引入:PPT展示小猴摘了5个苹果,小熊摘了3个橘子
2. 提问互动:"谁摘的水果多?怎样表示这种关系?"(板书:5 ○ 3)
3. 动作演示:教师用双手模拟">"形状,引导学生发现开口朝大数
4. 儿歌记忆:"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
篇目二:操作探究篇——积木比高矮
1. 分组活动:每组5块红色积木(高)、3块蓝色积木(矮)
2. 任务要求:
(1)摆出两座积木塔比较高度
(2)用符号记录结果(板书示例:5>3)
(3)交换角色重复操作
3.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符号方向错误
4. 展示汇报:"我们组发现红色塔比蓝色塔高,所以写5>3"
篇目三:游戏巩固篇——符号蹲蹲乐
1. 游戏规则:
(1)6名学生戴头饰(3个>、2个<、1个=)
(2)教师举数字卡(如7和4),持相应符号的学生蹲下
(3)错误者表演节目
2. 升级挑战:加入10以内加减法算式(如3+2○6-1)
3. 安全提示:提醒学生缓慢蹲起,避免碰撞
篇目四:数形结合篇——图形数量大比拼
1. 任务单设计:
(1)左侧画4个三角形,右侧画6个圆形
(2)在中间空白处填写符号
(3)用一句话描述比较结果
2. 巡回指导:重点观察符号书写是否规范,强调等号两横平行
3. 作品展示: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正误对比讲解
篇目五:生活应用篇——超市价格比较
1. 创设情境:PPT展示商品标签(铅笔2元,橡皮3元,本子2元)
2. 问题链设计:
(1)"橡皮和铅笔哪个贵?"(3>2)
(2)"铅笔和本子价格一样吗?"(2=2)
(3)"如果妈妈给你5元,买铅笔和橡皮够吗?"(2+3<5)
3. 思维拓展:讨论生活中其他比较场景(如年龄、身高、体重)
篇目六:分层练习篇——闯关大挑战
1. 基础关(必做):
(1)填符号:4○2 7○7 9○6
(2)画一画:在○左侧画5个★,右侧画比左侧少的△
2. 提升关(选做):
(1)在1-10数字中找出三组相等关系
(2)编一道用">"或"<"解决的数学问题
3. 评价机制:完成基础关得★,完成提升关得★★
五、课堂总结
1. 知识树构建:师生共同完成板书(中心:比大小;分支:符号、方法、应用)
2. 错误案例分析:展示练习中典型错误(如符号方向反、等号写成斜线)
3. 口诀强化:"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字连等号"
六、课后作业
1. 基础作业:完成练习册P12-13(比较数的大小并填符号)
2. 实践作业:回家比较3种物品的重量/长度,记录比较结果
3. 亲子互动:和家长玩"数字猜猜乐"游戏(一人想数,另一人猜大小)
七、板书设计
比 大 小
符号:> 大于号(开口朝大数)
< 小于号(尖角朝小数)
= 等于号(两横一样长)
例:5>3 2=2 4<7
八、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通过多感官刺激(动作、儿歌、游戏)突破符号记忆难点
2. 改进方向:需加强等号书写的规范性训练,增加变式练习(如中间数比较)
3. 生成处理:针对学生提出的"0比几小"问题,顺势引入自然数顺序概念
关键词:一年级数学、比大小、符号认知、数形结合、游戏教学、生活应用
简介:本教案整合6篇精选教学设计,通过情境导入、操作探究、游戏巩固、数形结合、生活应用、分层练习六大模块,系统培养一年级学生比较数的大小能力。教案包含详细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教具准备及20余种具体教学活动,注重知识形成过程与趣味性的结合,配套分层作业与多元化评价,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