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思维对外国文学习得的影响论文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母语思维对外国文学习得的多维度影响。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阐述母语思维在语言迁移、学习策略运用、文化理解以及语言输出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母语思维既存在积极影响,促进学习者快速建立语言关联、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也存在消极影响,如导致负迁移现象、阻碍对目标语文化的深入理解等。针对这些影响,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克服母语思维的干扰,提高外国文学习得水平。
关键词:母语思维、外国文学习得、语言迁移、学习策略、文化理解
一、引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外国文学习已成为人们提升国际竞争力、拓展视野的重要途径。然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母语作为学习者最早接触和掌握的语言,其思维模式、语言习惯等已深深根植于学习者的认知系统中。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能够帮助学习者快速理解和掌握外国文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则;也有消极的一面,可能导致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阻碍其语言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深入研究母语思维对外国文学习得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母语思维与外国文学习得的理论基础
(一)语言迁移理论
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在学习一种新语言时,将母语的知识、规则和习惯等迁移到目标语中的现象。根据迁移的效果,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母语与目标语在某些方面相似,母语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促进目标语的学习。例如,英语和法语在词汇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学习者在掌握英语词汇的基础上学习法语词汇,可能会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负迁移则是指母语与目标语存在差异,母语的习惯和规则会对目标语的学习产生干扰。比如,汉语和英语在句子结构上差异较大,汉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句子结构时,可能会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出现语法错误。
(二)认知语言学理论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认知的一部分,语言的学习和使用与人类的认知过程密切相关。母语思维作为学习者认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影响其对目标语的认知和理解。学习者在学习外国文时,会不自觉地运用母语的认知模式来分析和处理目标语的信息。例如,在理解外语词汇的意义时,学习者可能会将外语词汇与母语中相似的词汇进行关联,从而形成对目标语词汇的初步理解。
三、母语思维对外国文学习得的积极影响
(一)促进语言知识的快速关联
母语思维能够帮助学习者快速建立目标语与母语之间的联系。当学习者遇到一个新的外语词汇或语法结构时,他们可以通过与母语中相似的表达进行对比,从而更快地理解和掌握其含义和用法。例如,在学习日语中的一些汉字词汇时,由于这些汉字与汉语中的汉字在形式上相似,学习者可以借助汉语的知识来推测日语词汇的意义,提高学习效率。
(二)提供学习策略的支持
学习者在母语学习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这些策略可以迁移到外国文学习中。例如,学习者在母语学习中可能习惯于通过阅读、写作和口语练习来提高语言能力,在外语学习中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此外,母语思维还可以帮助学习者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和选择学习资源等。
(三)增强学习信心
当学习者发现母语与目标语在某些方面存在相似性时,会产生一种熟悉感和亲切感,从而增强学习信心。例如,学习者在学习西班牙语时,发现西班牙语中的一些发音和词汇与英语有相似之处,这会让他们觉得西班牙语并不是完全陌生的,从而更有动力去学习。
四、母语思维对外国文学习得的消极影响
(一)导致负迁移现象
负迁移是母语思维对外国文学习得最主要的消极影响之一。由于母语和目标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学习者在运用目标语时可能会不自觉地将母语的规则和习惯套用到目标语中,从而出现错误。例如,汉语中没有时态的变化,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态时,可能会忽略时态的正确使用,导致句子表达不准确。
(二)阻碍对目标语文化的深入理解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母语思维会使学习者以本民族的文化视角去理解和解释目标语文化,从而阻碍对目标语文化的深入理解。例如,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而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可能会受到中国文化思维的影响,难以准确理解和表达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观念。
(三)限制语言输出的创造性
母语思维可能会限制学习者在语言输出时的创造性。学习者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往往会受到母语表达方式的束缚,难以用目标语进行自由、灵活的表达。例如,学习者在写作时,可能会先在脑海中用母语构思好内容,然后再翻译成目标语,这样会导致文章缺乏目标语的特色和自然流畅性。
五、应对母语思维消极影响的教学策略
(一)加强对比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母语和目标语的对比,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对比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避免负迁移现象的发生,提高语言学习的准确性。例如,在教授英语语法时,可以将英语语法规则与汉语语法规则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
(二)培养跨文化意识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克服母语思维消极影响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介绍目标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引导学生以目标语文化的视角去理解和运用目标语。例如,在学习英语时,可以让学生了解西方的节日文化、社交礼仪等,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鼓励直接思维
教师应鼓励学生用目标语进行直接思维,减少母语思维的干扰。可以通过创设英语语言环境、开展英语角、组织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逐渐养成用英语思考的习惯。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六、结论
母语思维对外国文学习得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语言知识的快速关联、提供学习策略的支持和增强学习信心等方面;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导致负迁移现象、阻碍对目标语文化的深入理解和限制语言输出的创造性。为了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克服母语思维的干扰,提高外国文学习得水平,教师应采取加强对比教学、培养跨文化意识和鼓励直接思维等教学策略。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母语思维与外国文学习得之间的关系,为外语教学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
简介:本文聚焦母语思维对外国文学习得的影响。首先阐述母语思维与外国文学习得的理论基础,包括语言迁移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理论。接着分析母语思维对外国文学习得的积极影响,如促进语言知识关联、提供学习策略支持、增强学习信心;同时也指出其消极影响,包括导致负迁移、阻碍文化理解、限制语言输出创造性。最后针对消极影响提出加强对比教学、培养跨文化意识、鼓励直接思维等教学策略,旨在帮助学习者克服母语思维干扰,提高外国文学习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