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物理教案 > 什么是力教案示例(精选2篇)

什么是力教案示例(精选2篇)

生活家 上传于 2021-09-10 12:15

什么是力教案示例(精选2篇)

【教案一:初中物理《力的概念与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力的定义,掌握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能通过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分析、实验探究,培养观察能力与科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

难点:理解力的相互性(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弹簧测力计、磁铁、小球、橡皮泥、木板等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展示生活场景图片:运动员举重、磁铁吸引铁钉、风吹树叶。提问:“这些现象中,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存在。

(二)新课讲授(25分钟)

1. 力的定义

通过实验1:用手推桌子,桌子移动;实验2:磁铁吸引铁钉,铁钉运动。总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影响。

强调:力不能脱离物体存在,至少需要两个物体(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2. 力的作用效果

实验3: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用力压橡皮泥,橡皮泥变形。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实验4:用脚踢静止的足球,足球运动;刹车时,运动的自行车停止。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三要素

实验5:用不同大小的力拉弹簧,观察伸长量变化;用同大小的力从不同方向拉弹簧,观察形变方向;用同大小的力拉弹簧的不同位置,观察形变效果。总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共同决定力的作用效果。

4. 力的相互性

实验6:手拍桌子,手感到疼;磁铁相互靠近时,两极均受力。解释: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 判断题:力可以脱离物体存在。(×)

2. 选择题:下列现象中,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C)。A. 捏橡皮泥 B. 拉弹簧 C. 踢足球 D. 压木板

3. 简答题:解释“手拍桌子,手疼”的原因。

(四)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力的定义、作用效果、三要素及相互性,强调“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一核心概念。

五、课后作业

1. 观察生活中3个力的实例,分析其三要素。

2. 思考:如果地球失去所有力,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教案二: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与力的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牛顿第三定律,掌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能应用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数据分析,培养科学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物理规律的普适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难点: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

三、教学准备

弹簧测力计、小车、磁铁、滑轮组、传感器(可选)、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回顾初中“力的相互性”内容,提问:“当手推墙时,墙对手是否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有什么关系?”引出牛顿第三定律的探究。

(二)新课讲授(25分钟)

1. 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实验1:两弹簧测力计互拉,观察示数变化。结论: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实验2:磁铁与铁钉相互作用,分析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结论:力总是成对出现,且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 牛顿第三定律内容

总结: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表达式:F = -F'。

强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性质相同(如均为弹力、摩擦力等)。

3. 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区别

对比分析:

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作用力-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无直接关系。

例:静止在桌面上的书,重力与支持力是平衡力;书压桌面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作用力-反作用力。

(三)应用拓展(15分钟)

1. 实例分析:人走路时脚对地的力与地对脚的力;火箭升空时燃气对火箭的力与火箭对燃气的力。

2. 误区辨析:

误区1:“先有施力,后有受力”。纠正:力同时产生。

误区2:“作用力大,反作用力小”。纠正:两力始终相等。

(四)巩固练习(10分钟)

1. 判断题: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抵消。(×)

2. 计算题:两磁铁相互排斥,A对B的力为5N,求B对A的力。

3. 案例分析:汽车刹车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如何?

(五)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强调其普适性(适用于所有性质的力)。

五、课后作业

1. 实验报告:设计实验验证牛顿第三定律,记录数据并分析。

2. 思考题:如果地球突然消失,月球的运动状态会如何变化?

关键词:力、力的三要素、的作用效果、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实验探究、物理教学

简介:本文提供两篇物理教案示例,第一篇针对初中学生,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探究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及三要素;第二篇面向高中生,深入讲解牛顿第三定律,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培养科学推理能力。两篇教案均注重实验与理论结合,强化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什么是力教案示例(精选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