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成语故事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成语典故和出处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成语典故和出处

王羽佳 上传于 2020-12-23 07:22

在唐朝时期,佛教文化在中国大地蓬勃发展,各地寺庙林立,高僧大德辈出。其中,有一位名叫景岑的禅师,他修行精进,智慧超群,在佛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被众人尊称为“招贤大师”。

景岑禅师所在的寺庙位于一座风景秀丽的山中,这里四季如春,鸟语花香,是修行的好地方。禅师每日除了打坐参禅、研读佛经外,还经常与寺中的僧众以及前来请教的信众交流佛法,解答他们的疑惑。

一日,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寺庙的庭院中,景岑禅师正坐在一棵古老的松树下,为几位年轻的僧人讲解佛法。他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几位僧人听得如痴如醉,不时点头称是。

这时,一位行脚僧从远处走来。这位行脚僧云游四方,拜访过许多名山大川的寺庙,也聆听过不少高僧的讲经说法。他看到景岑禅师正在讲法,心中一动,便停下脚步,想要听听这位大师有何高见。

行脚僧静静地站在一旁,仔细聆听景岑禅师的讲解。当禅师讲到修行要不断精进,不可满足于现状时,行脚僧心中有些不以为然。他觉得自己已经云游多年,拜访过众多高僧,对佛法的理解已经颇为深刻,不应该再盲目地追求更高的境界。

待景岑禅师讲完一段,稍作休息时,行脚僧走上前去,向禅师行了一礼,说道:“大师,弟子云游四方,拜访过不少高僧,自认为对佛法已有一定的领悟。今日听大师讲法,虽有所得,但弟子觉得修行之路,做到一定程度便可,不必过于苛求自己,否则岂不是太过辛苦?”

景岑禅师微微一笑,看着行脚僧说道:“施主,你可知‘百尺竿头’之说?”行脚僧摇了摇头,说道:“请大师明示。”景岑禅师站起身来,指着不远处一根高高的竹竿说道:“你看那根竹竿,有百尺之高。若是一个人站在竿头,那已经是很多人难以达到的高度了。”

行脚僧顺着禅师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根竹竿笔直地插入云霄,心中暗自赞叹。景岑禅师接着说道:“然而,站在百尺竿头,并非是修行的终点。此时若能更进一步,那才是真正的超凡入圣。”

行脚僧皱了皱眉头,疑惑地问道:“大师,那百尺竿头已然极高,如何还能更进一步呢?这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啊。”景岑禅师微笑着说:“施主,这‘更进一步’并非是在竿头上再往上物理地攀登一段距离,而是在心境上、在对佛法的领悟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就好比一个人,他通过努力修行,已经达到了某种境界,能够看淡世间的名利得失,内心平静。但这还不够,他需要进一步破除我执,达到无我之境,以更加慈悲、智慧的心去对待世间万物,这才是真正的更进一步。”

行脚僧听了,心中若有所思,但仍有些不太明白。景岑禅师看出了他的疑惑,便进一步解释道:“施主,你想想看,一个人站在平地上,和站在百尺竿头上,所看到的风景是截然不同的。站在平地上,只能看到眼前的一小片天地;而站在竿头上,能俯瞰到更广阔的世界。

然而,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站在竿头上欣赏风景,而不去思考如何超越这个高度,去探索更深的佛法真谛,那么我们的修行就会停滞不前。只有不断地挑战自我,突破现有的境界,才能在修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为了让行脚僧更好地理解,景岑禅师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年轻的武士,他武艺高强,在当地颇有名气。他觉得自己已经达到了武艺的巅峰,无人能敌。于是,他便不再刻苦练习,整日沉迷于享乐之中。

有一天,一位云游的老武士来到他的家乡。这位老武士虽然年事已高,但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邃的智慧和沉稳的气质。年轻的武士听闻后,心中很是不服,便找到老武士,要与他比试武艺。

比试开始后,年轻的武士仗着自己武艺高强,一开始就发起猛烈的攻击。然而,老武士却并不急于还手,只是巧妙地躲避着年轻武士的攻击,同时观察着他的招式和破绽。

几个回合下来,年轻的武士渐渐体力不支,而老武士却依然气定神闲。就在年轻武士再次发起攻击时,老武士看准时机,轻轻一出手,便将年轻武士制服在地。

年轻的武士又惊又怒,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输给一个看似弱不禁风的老头。老武士看着他,语重心长地说道:“年轻人,你虽然武艺不错,但你满足于现状,不再进取。而我虽然年老,但我从未停止过对武艺的钻研和提升。

武艺之道,没有止境。你以为自己已经达到了巅峰,其实那只是你认知的局限。只有不断地挑战自我,突破自己的极限,才能成为真正的武学高手。”年轻的武士听了老武士的话,羞愧地低下了头。

行脚僧听完这个故事,心中豁然开朗。他明白了景岑禅师所说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深刻含义。他向禅师深深鞠了一躬,说道:“大师,弟子明白了。修行之路没有尽头,我们不能因为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停止不前。

我们要像那不断追求更高境界的修行者一样,在百尺竿头的基础上,努力突破自我,达到更高的精神层次。”景岑禅师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施主能如此领悟,实乃可贵。希望你在今后的修行道路上,能够牢记此理,不断精进。”

行脚僧告别了景岑禅师,继续踏上了他的云游之路。但这一次,他的心态与以往截然不同。他不再满足于四处拜访高僧、听经说法,而是开始深入地思考佛法的真谛,不断地反思自己的修行。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行脚僧遇到了一位隐居在深山中的老僧。这位老僧平日里以砍柴、挑水为生,看似平凡,但言谈举止间却透露出一种超凡的气质。行脚僧与老僧交谈后,发现老僧对佛法的理解极为深刻,许多观点都是他从未听闻过的。

行脚僧虚心地向老僧请教,老僧也不吝赐教。在与老僧相处的日子里,行脚僧不断地学习、领悟,他的心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不再执着于表面的形式,而是更加注重内心的修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行脚僧的修行有了很大的提升。他回到曾经拜访过的寺庙,与那些僧人交流时,大家都惊讶地发现他的变化。他不再是那个自认为对佛法已有深刻领悟而沾沾自喜的人,而是一个更加谦逊、更加有智慧的修行者。

有一天,行脚僧再次来到了景岑禅师所在的寺庙。景岑禅师看到他,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行脚僧向禅师讲述了自己这段时间的经历和感悟,景岑禅师听后,说道:“施主,你果然没有辜负我的期望。

你在百尺竿头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反思,实现了更进一步的突破。这就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真谛啊。修行如此,人生亦如此。无论我们在哪个领域取得了成就,都不能满足于现状,而要不断地追求卓越,超越自我。”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个典故就这样流传了下来。它告诉我们,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当我们达到一定的成就时,不能骄傲自满,停滞不前。而应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挑战自我,突破极限,去追求更高的目标和境界。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一位运动员,他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了冠军。但如果他满足于这个成绩,不再刻苦训练,那么他的水平很快就会下降,被后来者超越。

而那些真正伟大的运动员,他们在取得冠军后,依然会不断地挑战自己,尝试新的训练方法,提高自己的技能。他们知道,只有不断地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又比如一位科学家,他在某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学术界的认可。但如果他满足于现有的成果,不再深入研究,那么他的学术生涯可能就会就此停滞。

而那些有追求的科学家,他们会以现有的成果为基础,进一步探索未知的领域,提出新的问题,寻找新的答案。正是这种不断进取的精神,推动了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仅是一种修行的态度,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它激励着我们在面对成功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眼前的成就所迷惑;它鼓励着我们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不断超越自我。

让我们铭记这个典故,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要保持一颗进取的心,向着更高的目标不断迈进。因为,只有不断地进步,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后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个成语被广泛运用在各种场合,用来鼓励人们不要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它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奋勇向前。

关键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景岑禅师、行脚僧、修行智慧、超越自我 简介:本文讲述了唐朝景岑禅师与行脚僧交流时提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典故,通过禅师讲解、举例武士故事及行脚僧后续修行经历,阐述该成语蕴含的在取得成就后不满足、继续挑战自我追求更高境界的人生智慧。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成语典故和出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