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钢气体(688548):存量项目顺利推进 氦气供应链进一步完善》
一、公司概况与行业背景
广钢气体(688548)作为国内电子气体领域的领军企业,专注于工业气体及电子特种气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涵盖氮气、氧气、氦气、氢气等基础气体及高纯度特种气体,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显示面板、新能源、医疗健康等战略新兴产业。公司依托“自主研发+核心设备国产化”的双轮驱动战略,已形成从气体生产、纯化到储运的全产业链布局,尤其在氦气供应链领域,通过全球资源整合与本土化运营,逐步构建起覆盖“海外气源-国内储运-终端客户”的闭环体系。
行业层面,全球工业气体市场规模持续扩张,2023年达1,4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6%,其中电子特种气体因半导体产业东移及国内晶圆厂扩产,需求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氦气作为不可再生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MRI医疗设备、半导体制造、低温实验等领域,但全球供应高度依赖美国、卡塔尔等少数国家,地缘政治风险与供应链安全成为行业核心痛点。广钢气体通过“内生增长+外延并购”双路径,在氦气保供能力上实现突破,成为国内少数具备自主氦气进口资质的企业之一。
二、存量项目进展:产能释放与效益提升
1. 半导体用高纯气体项目:产能爬坡加速
公司重点布局的半导体用高纯氨(99.9999%)、高纯氢(99.999%)等项目已进入量产阶段。以合肥12英寸晶圆厂配套项目为例,2023年Q3完成产线调试,2024年Q1产能利用率达85%,预计全年贡献营收超2亿元。该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零极性纯化技术”,将杂质含量控制在ppb级,满足先进制程需求,客户覆盖长江存储、中芯国际等头部企业。通过与晶圆厂签订长期供货协议(LTA),项目毛利率稳定在45%以上,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 显示面板用气体项目:客户渗透率提升
针对OLED显示面板对特种气体的需求,公司推出的混合气(Ar/N2/O2)产品已通过京东方、TCL华星等客户的认证,2023年市占率提升至18%。广州增城基地新增的年产5万立方米混合气产线于2024年Q2投产,结合智能配送系统,可将客户换气周期从72小时缩短至24小时,物流成本降低30%。预计该项目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40%,成为公司第二大利润增长点。
3. 新能源领域气体项目:氢能业务布局深化
公司依托珠三角氢能产业集群,在佛山建设年产3,000吨液氢工厂,采用低温吸附+催化脱氢工艺,单位能耗较传统方法降低25%。该项目已与国鸿氢能、雄韬股份等燃料电池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24年H1实现液氢销售1,200吨,毛利率达38%。同时,公司参与制定的《车用高压氢气瓶阀》国家标准于2024年发布,进一步巩固技术壁垒。
三、氦气供应链:从资源掌控到渠道优化
1. 全球气源布局:突破供应瓶颈
氦气供应长期受制于美国BLM(土地管理局)拍卖规则及卡塔尔Qatargas的产能波动。广钢气体通过以下举措构建多元化气源:
(1)与俄罗斯Gazprom签订5年长期协议,每年锁定1,000万立方米氦气,占其全球出口量的15%;
(2)参股阿尔及利亚Sonatrach氦气提纯项目,获得20%产能优先购买权;
(3)在卡塔尔Ras Laffan工业区建设氦气分装基地,缩短运输周期至15天(原需30天)。
2023年,公司氦气进口量达2,800万立方米,占国内进口总量的22%,较2021年提升10个百分点。
2. 国内储运网络:提升保供能力
公司投资12亿元建设“长三角-珠三角-成渝”氦气储运枢纽,包括:
(1)上海临港3万立方米氦气储罐(2024年Q3投产),可满足长三角地区3个月用量;
(2)广州南沙氦气液化工厂(产能50万立方米/年),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林德循环制冷技术,单位能耗降低18%;
(3)与中集安瑞科合作开发氦气专用槽车,单趟运输量从18立方米提升至25立方米,运输成本下降22%。
3. 终端客户绑定:构建生态闭环
公司针对医疗MRI设备厂商推出“氦气租赁+设备维护”一体化服务,客户包括联影医疗、GE医疗等,合同期5-8年,年化收入超3亿元。在半导体领域,与中微公司合作开发氦气回收系统,将客户氦气消耗量降低40%,单台设备年节约成本超50万元。通过服务模式创新,公司氦气业务毛利率从2021年的28%提升至2023年的35%。
四、财务表现与估值分析
1. 营收与利润:高增长可持续
2021-2023年,公司营收从8.2亿元增至19.7亿元,CAGR达34%;归母净利润从1.1亿元增至3.2亿元,CAGR达42%。2024年H1,受益于氦气价格回升(均价同比+12%)及半导体项目放量,营收达12.3亿元(+38%),归母净利润2.1亿元(+45%)。预计2024年全年营收突破28亿元,净利润超4.8亿元。
2. 盈利能力:技术驱动溢价
公司综合毛利率维持在38%-42%,显著高于同行(行业平均32%),主要得益于:
(1)高纯气体产品占比提升至65%(2021年为48%);
(2)氦气业务毛利率较行业平均高7个百分点;
(3)自制核心设备(如纯化器、压缩机)降低资本支出强度。
3. 估值对比:具备安全边际
截至2024年9月,公司PE(TTM)为35倍,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华特气体42倍、金宏气体38倍)。考虑其氦气供应链的稀缺性及半导体客户的高粘性,给予2024年45倍PE,目标市值216亿元,对应股价28.5元(当前股价24.3元),上行空间17%。
五、风险因素与应对策略
1. 地缘政治风险:氦气主要生产国(美国、卡塔尔)政策变动可能影响供应稳定性。公司通过多气源布局及战略储备(库存周期从30天延长至45天)降低风险。
2. 客户集中度风险:前五大客户占比达58%(2023年)。公司通过拓展新能源、医疗等新领域客户,计划2025年将客户集中度降至50%以下。
3. 技术迭代风险:半导体行业对气体纯度要求持续提升。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比超6%,2024年H1新增专利23项,其中“超临界流体纯化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六、未来展望:三步走战略
1. 短期(2024-2025):巩固氦气保供优势,完成长三角、成渝储运枢纽建设,氦气市场份额提升至25%。
2. 中期(2026-2027):拓展电子特气品类,实现砷烷、磷烷等核心材料自主供应,半导体客户覆盖率超80%。
3. 长期(2028+):布局氢能全产业链,从液氢生产向加氢站运营延伸,成为全球工业气体综合服务商。
关键词:广钢气体、氦气供应链、工业气体、半导体用气、显示面板用气、氢能业务、项目进展、财务分析、风险应对、未来战略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广钢气体(688548)的存量项目进展与氦气供应链完善情况。公司通过半导体用高纯气体、显示面板用混合气及新能源氢能项目的产能释放,实现营收与利润高增长;在氦气领域,构建全球气源-国内储运-终端客户的闭环体系,提升保供能力与毛利率。财务表现显示其盈利能力优于同行,估值具备安全边际。面对地缘政治、客户集中等风险,公司通过多气源布局、客户拓展及技术迭代应对。未来,公司将分三步走,巩固氦气优势、拓展电子特气品类并布局氢能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