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公司研报 > 东阳光(600673):制冷剂盈利继续向好 一体化液冷方案持续推进 首款人形机器人亮相

东阳光(600673):制冷剂盈利继续向好 一体化液冷方案持续推进 首款人形机器人亮相

ShadowFax91 上传于 2022-03-20 03:02

东阳光(600673):制冷剂盈利继续向好 一体化液冷方案持续推进 首款人形机器人亮相

一、公司概况与行业地位

东阳光(600673.SH)作为国内化工新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业务涵盖氟化工、电子材料、医药健康三大板块。公司依托“氯碱-甲烷氯化物-氟制冷剂-氟聚合物”全产业链布局,在制冷剂领域占据国内15%以上市场份额,同时通过技术迭代和产业链延伸,逐步向高端电子材料、新能源液冷及智能装备领域拓展。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3亿元,同比增长21.5%;归母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长38.7%,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制冷剂价格上行及电子新材料产能释放。

二、制冷剂业务:盈利修复与格局优化

(一)行业政策驱动供需格局改善

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我国第三代氢氟烃(HFCs)制冷剂配额将于2024年起正式实施,总配额量较基线值削减35%。东阳光作为国内R32、R125等主流HFCs产品核心供应商,获得2024年HFCs配额8.2万吨,占全国总配额的18.6%,位列行业第二。配额制实施后,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CR5从2022年的62%提升至2024年的78%,有效遏制了此前无序竞争导致的价格战。

(二)价格弹性与成本优势凸显

2023年下半年以来,受下游空调厂商补库存及出口需求回暖影响,R32价格从1.2万元/吨涨至2.8万元/吨,涨幅达133%;R125价格从2.3万元/吨涨至4.5万元/吨,涨幅96%。东阳光通过“氯碱-甲烷氯化物”一体化布局,实现氟化工原料自给率超80%,单位产品成本较行业平均低15%-20%。2024年一季度,公司制冷剂业务毛利率达38.2%,同比提升12.7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三)第四代制冷剂技术储备领先

公司已建成2000吨/年HFO-1234yf(第四代低GWP制冷剂)中试装置,产品性能达到国际标准,并与奔驰、宝马等车企建立供应关系。预计2025年全球第四代制冷剂市场规模将突破50亿美元,东阳光有望凭借先发优势抢占高端市场。

三、电子新材料:国产替代与产能扩张

(一)高端电子级氟化液突破技术壁垒

公司自主研发的电子级氢氟酸(EL级)纯度达99.9999999%(9N),打破国外垄断,已通过台积电、中芯国际认证,2023年销量同比增长240%。同时,公司布局的半导体用蚀刻液、光刻胶配套试剂等系列产品进入量产阶段,预计2024年电子新材料板块收入占比将提升至25%。

(二)新能源领域液冷方案加速落地

针对数据中心、储能电池等场景的散热需求,东阳光推出“浸没式液冷+冷板式液冷”一体化解决方案。其自主研发的氟化冷却液具有高绝缘性、低粘度、环保无毒等特点,热传导效率较传统风冷提升3-5倍。2024年3月,公司中标华为2024-2025年数据中心液冷集采项目,订单金额超5亿元,标志着技术商业化取得重大突破。

四、智能装备:人形机器人开启新增长极

(一)首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东阳1号”亮相

2024年6月,公司正式发布首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东阳1号”,身高1.65米,体重55公斤,具备38个自由度,搭载自研关节模组、力控传感器及AI视觉系统。该产品定位工业巡检、物流搬运场景,单台成本控制在15万元以内,较特斯拉Optimus低40%。

(二)核心零部件自主化率超80%

东阳光通过并购浙江精功机器人(现东阳精工),掌握谐波减速器、无框力矩电机等关键部件技术,实现机器人本体90%以上零部件国产化。其谐波减速器寿命达1万小时,精度达到±30弧秒,性能对标日本哈默纳科。

(三)商业化路径清晰

公司计划2024年建设年产能2000台的机器人生产线,2025年拓展至5000台,重点服务新能源、3C电子等行业客户。预计机器人业务2024-2026年收入CAGR达120%,成为第三大增长极。

五、财务分析与估值

(一)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2024年一季度,公司ROE提升至12.3%,较2023年同期增加3.8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达8.4%,创近五年新高。制冷剂业务贡献主要利润,电子新材料和机器人业务处于投入期但增速显著。

(二)现金流改善与资本开支可控

2023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18.7亿元,同比增长42%;资本开支23.5亿元,主要用于电子新材料扩产和机器人产线建设,资产负债率稳定在55%以下。

(三)估值对比与目标价

采用分部估值法:制冷剂业务给予2024年15倍PE,对应市值120亿元;电子新材料给予30倍PE,对应市值80亿元;机器人业务按PS 5倍估值,对应市值25亿元。综合目标市值225亿元,对应目标价7.5元/股,较当前股价有35%上行空间。

六、风险提示

1. 制冷剂配额政策变动风险;2. 第四代制冷剂技术迭代不及预期;3. 机器人业务客户拓展低于预期;4.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七、结论

东阳光通过“制冷剂+电子新材料+机器人”三轴驱动,构建了高壁垒、多元化的业务矩阵。制冷剂业务迎来量价齐升黄金期,电子新材料和机器人业务打开成长天花板。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CAGR达28%,维持“买入”评级。

关键词:东阳光、制冷剂、配额制、电子新材料、液冷方案、人形机器人、第四代制冷剂、分部估值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东阳光(600673)三大核心业务,指出制冷剂业务在配额制下盈利持续修复,电子新材料实现国产替代并拓展液冷方案,首款人形机器人开启智能装备新篇章。通过分部估值测算目标价,提示政策、技术及市场风险,给出“买入”评级。

《东阳光(600673):制冷剂盈利继续向好 一体化液冷方案持续推进 首款人形机器人亮相.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