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公司研报 > 甘源食品(002991):线下渠道需求疲软 成本上行+费投导致利润承压

甘源食品(002991):线下渠道需求疲软 成本上行+费投导致利润承压

柏拉图 上传于 2022-07-21 05:36

《甘源食品(002991):线下渠道需求疲软 成本上行+费投导致利润承压》

一、公司概况与行业背景

甘源食品成立于2006年,总部位于江西萍乡,是国内休闲零食领域以籽类炒货、坚果果仁和豆类炒货为核心品类的头部企业。公司以“甘源”品牌为核心,产品涵盖青豌豆、瓜子仁、蚕豆等传统炒货及蟹黄味瓜子仁、芥末味夏威夷果等创新口味坚果,形成“经典+创新”的双线产品矩阵。2020年登陆深交所主板后,公司通过渠道扩张与品类延伸持续巩固市场地位,2023年营收规模突破20亿元,成为区域性休闲零食龙头。

行业层面,中国休闲零食市场规模已突破1.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6%,但呈现“大行业、小公司”特征,CR5不足15%。渠道结构上,线下仍占主导(占比约70%),包括商超、便利店、零食专营店等;线上渠道占比约30%,以电商平台为主。近年来,零食专营店(如零食很忙、赵一鸣)凭借“低价+量贩”模式快速崛起,2023年门店数突破3万家,对传统商超渠道形成分流。同时,消费者需求向“健康化、个性化、场景化”转型,推动企业加速产品创新与渠道优化。

二、财务表现:营收增长放缓,利润承压明显

(一)营收端:渠道结构调整拖累增速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21.5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较2022年的12.5%明显放缓。分渠道看,线下渠道(占比约65%)受商超客流下降与零食专营店冲击,收入同比仅增长3.1%;线上渠道(占比约35%)通过抖音、拼多多等新兴平台实现22.3%的增长,但占比提升有限。分产品看,经典炒货类(青豌豆、瓜子仁)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58%降至2023年的52%,创新坚果类(芥末味夏威夷果、蟹黄味豆果)占比提升至31%,但新品推广初期需承担较高市场教育成本。

(二)利润端:成本与费用双杀

2023年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下降15.3%,净利率从2022年的10.2%降至8.4%。利润承压主因两方面:

1. 原材料成本上行:公司主要原料包括棕榈油、夏威夷果、豌豆等,2023年棕榈油价格同比上涨23%,夏威夷果进口价上涨18%,直接推高生产成本。尽管公司通过提前锁价、优化采购策略部分对冲风险,但成本压力仍向终端传导,导致毛利率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至34.7%。

2. 销售费用激增:为应对渠道竞争,公司加大零食专营店、电商平台的费用投入,2023年销售费用率达18.6%,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其中,零食专营店入场费、促销补贴占比超40%,电商平台流量采购费用增长35%。此外,新品推广导致市场推广费同比增加28%,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三、核心矛盾:线下渠道需求疲软与成本费用刚性

(一)线下渠道:传统优势弱化,专营店冲击加剧

公司线下渠道以商超为主(占比约50%),但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冲击:

1. 商超客流下降:2023年重点商超系统(如永辉、大润发)同店销售平均下滑8%,导致公司铺货效率降低,单店产出同比下降12%。

2. 零食专营店分流:以“零食很忙”为代表的量贩式门店通过“低价+爆品”策略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2023年覆盖公司核心市场(如湖南、江西)的门店数超5000家,直接分流商超客流。公司虽已入驻部分专营店,但需承担更高渠道费用(入场费、条码费等),且议价能力弱于头部品牌。

3. 经销商体系承压:公司通过经销商覆盖下沉市场,但2023年经销商数量同比减少8%,主要因中小经销商受资金压力与动销放缓影响退出,导致三四线城市渠道覆盖密度下降。

(二)成本端:原料价格波动与供应链韧性不足

公司原料成本占比超60%,对价格波动敏感:

1. 棕榈油依赖进口:2023年印尼、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政策收紧,导致国内价格大幅上涨,公司虽通过期货套保锁定部分成本,但覆盖比例不足30%。

2. 坚果进口成本上升:夏威夷果、巴旦木等主要依赖澳洲、南非进口,2023年海运费用上涨与产地减产推动价格走高,公司未建立稳定海外供应链,议价能力较弱。

3. 包装材料涨价:2023年PET瓶、纸箱等包装材料价格同比上涨15%,进一步推高单位成本。

(三)费用端:渠道竞争加剧下的被动投入

为维护市场份额,公司被迫加大费用投入

1. 零食专营店“高门槛”合作:专营店要求品牌承担入场费、促销补贴、账期优惠等,公司为进入头部渠道(如零食很忙、赵一鸣)需支付单店年均5-8万元费用,且需接受30-45天账期,资金占用压力增大。

2. 电商平台流量内卷:抖音、拼多多等平台通过“低价引流”策略吸引用户,公司为获取流量需参与“百亿补贴”“秒杀”等活动,导致单客获取成本(CPA)从2021年的18元升至2023年的25元。

3. 新品推广费用高企:2023年推出“芥末味夏威夷果”“黑糖味瓜子仁”等10款新品,市场推广费同比增加28%,但新品收入占比仅12%,投入产出比低于预期。

四、未来展望:渠道优化与成本管控是关键

(一)渠道端:从“广覆盖”到“精运营”

1. 线下渠道:聚焦核心市场(华东、华中),优化商超合作模式,通过“店中店”“专柜”提升单店产出;加强与零食专营店头部品牌合作,争取更优费用条款;重启经销商招募,重点覆盖三四线城市空白区域。

2. 线上渠道:加大抖音、快手等兴趣电商投入,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种草提升品牌曝光;优化拼多多“低价走量”策略,平衡销量与利润;探索私域流量运营,降低对第三方平台的依赖。

(二)成本端:供应链升级与原料多元化

1. 供应链垂直整合:计划在云南、广西建设夏威夷果种植基地,降低进口依赖;与棕榈油供应商成立合资公司,稳定原料供应与价格。

2. 原料替代策略:开发花生、南瓜子等本土原料替代部分进口坚果,降低原料成本波动风险。

3. 生产工艺优化:引入自动化生产线,提升生产效率,2024年计划将单位产品人工成本降低15%。

(三)产品端:创新与差异化并重

1. 健康化升级:推出“低糖、低盐、高纤维”系列,满足健康消费需求;开发“功能性坚果”(如添加益生菌、膳食纤维),提升产品附加值。

2. 场景化延伸:针对户外、办公等场景推出小包装、便携装产品;与茶饮品牌联名推出“零食+饮品”套餐,拓展消费场景。

五、风险提示

1. 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若棕榈油、坚果等价格进一步上行,可能侵蚀利润空间。

2. 渠道竞争加剧:零食专营店、电商平台的费用投入可能超出预期,导致销售费用率继续攀升。

3. 新品推广不及预期:若创新产品市场接受度低,可能导致库存积压与费用浪费。

4. 食品安全风险:作为食品企业,若发生质量安全问题,可能对品牌造成重大打击。

六、投资建议

短期看,公司受线下渠道需求疲软与成本费用上行影响,利润承压明显,建议观望;中长期看,若渠道优化与成本管控措施落地,叠加新品放量,业绩有望逐步修复。当前市值对应2024年PE约25倍,低于行业平均30倍,若利润端改善,估值存在修复空间。

关键词:甘源食品线下渠道疲软、成本上行、费用投入、利润承压、零食专营店、原料价格波动、供应链升级、产品创新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甘源食品2023年业绩表现,指出线下渠道需求疲软、原材料成本上行与销售费用激增是导致利润承压的核心原因。文章从渠道结构、成本构成、费用投入三方面剖析矛盾,并提出渠道优化、供应链升级与产品创新等改进方向,同时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渠道竞争加剧等风险,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甘源食品(002991):线下渠道需求疲软 成本上行+费投导致利润承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