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骨科学 > 膝关节单髁置换

膝关节单髁置换

绳锯木断 上传于 2023-04-03 08:38

《膝关节单髁置换》

一、引言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且最复杂的关节之一,承担着身体重量和各种运动功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运动损伤的增多,膝关节疾病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作为一种针对膝关节单间室病变的有效治疗方法,逐渐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相比,UKA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保留更多正常骨量和膝关节功能等优点,为特定类型的膝关节疾病患者提供了更优的治疗选择。

二、膝关节解剖与单间室病变

(一)膝关节解剖结构

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它包含三个间室:内侧间室、外侧间室和髌股间室。每个间室都有其独特的解剖特点和生物力学功能。内侧间室承受的身体重量较大,约占膝关节总负荷的60% - 70%,因此更容易发生退行性病变。

(二)单间室病变的病因与病理

膝关节单间室病变最常见的原因是骨关节炎。长期的机械磨损、遗传因素、肥胖以及关节损伤等均可导致关节软骨的退变、磨损,进而引发骨关节炎。在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中,关节软骨逐渐失去弹性,表面变得粗糙不平,关节间隙变窄,骨赘形成。这些病理改变会引起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三、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1. 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这是UKA最主要的适应证。通常表现为单一间室(内侧或外侧)的关节软骨严重磨损,而其他间室相对正常。患者有明显的疼痛症状,且保守治疗(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效果不佳。

2. 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仅累及单间室的创伤后关节炎,如胫骨平台骨折后导致的单间室关节面不平整,引起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

3. 自发性骨坏死:发生在膝关节单间室的骨坏死,导致关节面塌陷和疼痛,也可考虑行UKA。

(二)禁忌证

1. 多间室病变:当膝关节有两个或三个间室同时受累时,不适合行UKA,应选择TKA。

2. 严重膝关节畸形:如膝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超过15°,屈曲挛缩超过15°等,会增加手术难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3. 炎症性关节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这些疾病通常会累及多个关节,且关节炎症活动期不适合进行关节置换手术。

4. 膝关节感染史:既往有膝关节感染的患者,行UKA容易导致感染复发,因此属于禁忌证。

四、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术前准备

(一)患者评估

1.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性质、加重或缓解因素,以及既往的膝关节疾病治疗情况。

2. 体格检查:包括膝关节的视诊、触诊、动诊和量诊。观察膝关节有无肿胀、畸形,触摸关节周围有无压痛,检查膝关节的活动范围、稳定性和力量。

3.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是评估膝关节病变的重要手段,可显示关节间隙狭窄、骨赘形成、关节面硬化等情况。CT和MRI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关节软骨、半月板和韧带的损伤情况,有助于准确判断病变范围和制定手术方案。

(二)术前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预期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患者对手术有充分的了解,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情绪。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术前的功能锻炼,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直腿抬高训练等,以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为术后康复做好准备。

(三)术前用药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要调整好血压、血糖等指标,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五、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手术技术

(一)手术入路

常用的手术入路有内侧髌旁入路和外侧髌旁入路,分别适用于内侧间室和外侧间室的病变。以内侧髌旁入路为例,患者取仰卧位,患肢大腿根部上止血带。手术切口位于髌骨内侧缘,向上延伸至股四头肌腱内侧缘,向下延伸至胫骨结节内侧。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深筋膜,将股四头肌腱向外侧牵开,暴露膝关节内侧间室。

(二)骨赘切除与软组织平衡

使用骨刀或骨锯切除关节周围的骨赘,以恢复关节的正常轮廓。同时,要评估膝关节的软组织平衡情况,对于紧张的内侧副韧带,可进行适当的松解,以保证膝关节在术后的稳定性和正常活动范围。

(三)假体选择与安装

根据患者的解剖特点和病变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膝关节单髁假体。假体通常由股骨髁假体、胫骨平台假体和聚乙烯垫片组成。先将胫骨平台截骨,按照预定的截骨模板进行精确截骨,确保胫骨平台的截骨面平整。然后安装胫骨平台假体,使用骨水泥固定。接着进行股骨髁截骨,安装股骨髁假体。最后,插入合适厚度的聚乙烯垫片,调整膝关节的间隙和活动度。

(四)术中注意事项

1.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的发生。

2. 精确截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要确保截骨的准确性和对称性,避免过度截骨或截骨不足。

3. 在安装假体时,要注意假体的对线和固定,确保假体与骨面的紧密贴合。

4. 术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六、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术后处理

(一)一般护理

术后患者返回病房,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患肢抬高,以减轻肿胀。

(二)疼痛管理

术后疼痛是常见的问题,可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包括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药物,以及局部应用镇痛药物等。同时,可通过心理疏导、放松训练等方法缓解患者的疼痛焦虑。

(三)康复训练

1. 早期康复(术后0 - 2周):主要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直腿抬高训练、踝泵运动等,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可进行膝关节的被动活动训练,如使用持续被动运动机(CPM),逐渐增加膝关节的活动范围。

2. 中期康复(术后2 - 6周):在早期康复的基础上,增加膝关节的主动活动训练,如坐位膝关节屈伸训练、站立位膝关节屈伸训练等。同时,开始进行部分负重训练,逐渐增加患肢的负重力量。

3. 后期康复(术后6周以后):进一步加强膝关节的力量训练和功能性训练,如上下楼梯训练、步行训练、平衡训练等。逐渐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

(四)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 感染:是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术后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如出现伤口红肿、疼痛、发热等感染迹象,要及时进行伤口处理和抗感染治疗。

2. 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患者由于活动减少,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采取预防措施,如使用弹力袜、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等。如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要及时进行血管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并给予相应治疗。

3. 假体松动:是UKA远期常见的并发症。与假体设计、手术技术、患者骨质量等因素有关。如出现假体松动,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或翻修手术。

七、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临床效果与长期随访

(一)临床效果评估

临床效果评估主要包括疼痛缓解、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常用的评估工具有膝关节协会评分系统(KS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对于符合适应证的患者,UKA可以显著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长期随访结果

长期随访结果显示,UKA的假体生存率较高。一般来说,术后10年假体生存率可达80% - 90%以上。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假体松动、磨损、对侧间室病变进展等问题,需要进行翻修手术。翻修手术的比例相对较低,且翻修后的效果也较为满意。

八、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

(一)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比较

与TKA相比,UKA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UKA仅替换病变的单间室,保留了更多的正常骨量和膝关节韧带结构,因此术后膝关节的运动学更接近正常膝关节,患者的感觉也更自然。但是,UKA的适应证相对较窄,对于多间室病变的患者不适合。而TKA适用于各种严重的膝关节疾病,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二)与保守治疗及其他关节保留手术的比较

保守治疗(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关节腔注射等)对于早期膝关节单间室病变有一定的缓解症状作用,但无法根治疾病。随着病情的进展,保守治疗的效果会逐渐减弱。其他关节保留手术,如胫骨高位截骨术(HTO),适用于年轻、活动量较大且膝关节内翻畸形较轻的患者。与UKA相比,HTO不涉及假体植入,但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且远期效果不如UKA稳定。

九、结论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作为一种针对膝关节单间室病变的有效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保留更多正常骨量和膝关节功能等优点。对于符合适应证的患者,UKA可以显著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UKA也有其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技术的精确性和术后康复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随着假体设计的不断改进和手术技术的日益成熟,UKA的临床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关键词:膝关节单髁置换、单间室病变、适应证、手术技术、术后康复

简介:本文详细阐述了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包括膝关节解剖与单间室病变基础,适应证与禁忌证,术前准备要点,手术技术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术后处理方式如护理、疼痛管理、康复训练和并发症防治,还对比了其与全膝关节置换术、保守治疗及其他关节保留手术的差异,强调该手术对符合适应证患者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及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