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骨科学 > 肘关节及前臂解剖与手术入路1

肘关节及前臂解剖与手术入路1

EchoOracle 上传于 2020-05-06 06:58

《肘关节及前臂解剖与手术入路1》

一、引言

肘关节及前臂是人体上肢重要的运动和功能单位,在日常生活和各种活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肘关节的稳定性和前臂的旋转功能对于完成诸如抓握、举物、书写等精细动作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外伤、疾病等原因,肘关节及前臂常需要外科手术干预。准确的解剖知识和合适的手术入路选择是确保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本文将详细阐述肘关节及前臂的解剖结构,并介绍常见的手术入路,为骨科医生提供全面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二、肘关节解剖

(一)骨性结构

肘关节由肱骨远端、尺骨鹰嘴窝和桡骨头三部分组成。肱骨远端包括肱骨滑车、肱骨小头和内、外上髁。肱骨滑车与尺骨鹰嘴窝构成肱尺关节,是肘关节屈伸运动的主要结构。肱骨小头与桡骨头构成肱桡关节,参与前臂的旋转运动。内上髁是前臂屈肌总腱的附着点,外上髁则是前臂伸肌总腱的附着点。尺骨鹰嘴窝位于肱骨远端后侧,是尺骨鹰嘴在肘关节伸直时的容纳部位。桡骨头呈圆形,位于尺骨桡切迹内,与尺骨形成上尺桡关节,对前臂的旋转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二)关节囊与韧带

肘关节关节囊前后薄而松弛,两侧厚而紧张。前侧关节囊附着于冠突窝和桡骨头的边缘,后侧关节囊附着于鹰嘴窝和桡骨颈的后面。关节囊的两侧有侧副韧带加强,内侧副韧带又称尺侧副韧带,呈三角形,分为前束、后束和横束,主要作用是防止肘关节外翻。外侧副韧带又称桡侧副韧带,较薄弱,主要作用是防止肘关节内翻。此外,还有环状韧带环绕桡骨头,固定桡骨头与尺骨桡切迹的关系,保证上尺桡关节的稳定性。

(三)肌肉与肌腱

肘关节周围的肌肉可分为屈肌群和伸肌群。屈肌群位于肘关节前侧,主要包括肱二头肌、肱肌和肱桡肌等。肱二头肌长头起于肩胛骨盂上结节,短头起于肩胛骨喙突,两头向下合并为肌腹,止于桡骨粗隆,主要作用是屈肘和前臂旋后。肱肌起于肱骨下半部前面,止于尺骨粗隆,是单纯的屈肘肌。肱桡肌起于肱骨外上髁上方,止于桡骨茎突上部,主要作用是屈肘和使前臂旋前、旋后。伸肌群位于肘关节后侧,主要包括肱三头肌、肘肌等。肱三头肌长头起于肩胛骨盂下结节,外侧头起于肱骨后面桡神经沟外上方,内侧头起于桡神经沟内下方,三头合并向下止于尺骨鹰嘴,主要作用是伸肘。

(四)神经血管

肘关节区域的神经主要有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正中神经在肘窝处位于肱二头肌腱内侧,伴肱动脉下行,在旋前圆肌两头之间进入前臂。尺神经在肘后内侧,于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之间的尺神经沟内通过,此处神经位置表浅,易受损伤。桡神经在肱骨中段后方进入桡神经沟,绕肱骨外上髁前方向下进入前臂。血管方面,肱动脉是肘关节区域的主要动脉,在肘窝中点偏内侧可触及其搏动,肱动脉在肘窝处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分别进入前臂的桡侧和尺侧。

三、前臂解剖

(一)骨性结构

前臂由尺骨和桡骨组成。尺骨位于前臂内侧,上端粗大,称为尺骨鹰嘴,是肘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下端细小,称为尺骨茎突。桡骨位于前臂外侧,上端膨大,称为桡骨头,与肱骨小头和尺骨桡切迹相关节;下端粗大,称为桡骨茎突,比尺骨茎突长约 1 - 1.5cm。尺骨和桡骨之间通过上尺桡关节和下尺桡关节相连,上尺桡关节由桡骨头环状关节面和尺骨桡切迹构成,下尺桡关节由尺骨头和桡骨尺切迹构成,这两个关节协同作用,使前臂能够完成旋前和旋后运动。

(二)肌肉与肌腱

前臂的肌肉可分为前群和后群。前群肌肉位于前臂前面,主要为屈肌,包括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等。这些肌肉起于肱骨内上髁、尺骨和桡骨的前面,止于腕骨、掌骨和指骨,主要作用是屈腕、屈指和使前臂旋前。后群肌肉位于前臂后面,主要为伸肌,包括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和旋后肌等。这些肌肉起于肱骨外上髁、尺骨和桡骨的后面,止于腕骨、掌骨和指骨,主要作用是伸腕、伸指和使前臂旋后。

(三)神经血管

前臂的神经分布与肘关节区域相延续。正中神经在前臂前侧走行,支配前臂前群大部分肌肉的运动,并发出分支分布于手掌桡侧半的感觉。尺神经在前臂内侧下行,支配前臂尺侧部分肌肉的运动和手掌尺侧半及尺侧一个半手指的感觉。桡神经在前臂后侧分为浅支和深支,浅支主要支配手背桡侧半的感觉,深支支配前臂后群肌肉的运动。前臂的血管主要有桡动脉和尺动脉,它们在肘窝处分出后,沿前臂的桡侧和尺侧下行,相互吻合形成动脉弓,为前臂和手部提供血液供应。

四、肘关节手术入路

(一)肘关节后侧入路

1. 体位与切口

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患肢上臂置于胸前。切口以鹰嘴为中心,沿肘后正中线作直线切口,长度根据手术需要而定,一般 8 - 12cm。

2. 解剖层次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注意保护皮神经。然后切开深筋膜,暴露肱三头肌腱。在鹰嘴尖部上方约 2 - 3cm 处,纵向劈开肱三头肌腱,向两侧牵开,即可显露肘关节后侧关节囊。切开关节囊,可进入肘关节腔。

3. 适应证

适用于肘关节后侧骨折脱位、肘关节后侧肿瘤切除、肘关节后侧关节囊挛缩松解等手术。

4. 注意事项

术中注意保护尺神经,避免损伤。劈开肱三头肌腱时,应尽量保持肌腱的完整性,以便术后缝合修复。术后需妥善固定肘关节,防止关节僵硬。

(二)肘关节前侧入路

1. 体位与切口

患者取仰卧位,患肢外展置于手术台上。切口以肘窝为中心,作横行或 S 形切口,长度约 6 - 10cm。

2. 解剖层次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注意保护头静脉和前臂外侧皮神经。切开深筋膜,在肱二头肌腱和肱桡肌之间分离,显露旋前圆肌和肱动脉。将肱动脉和正中神经向内侧牵开,暴露肘关节前侧关节囊。切开关节囊,可进入肘关节腔。

3. 适应证

适用于肘关节前侧骨折脱位、肘关节前侧异物取出、肘关节前侧关节囊损伤修复等手术。

4. 注意事项

术中注意保护正中神经和肱动脉,避免损伤。分离组织时,动作要轻柔,防止损伤周围重要结构。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肢血运和感觉情况。

(三)肘关节外侧入路

1. 体位与切口

患者取仰卧位,患肢外旋置于手术台上。切口以肱骨外上髁为中心,沿桡侧腕短伸肌和指伸肌之间作纵行切口,长度约 5 - 8cm。

2. 解剖层次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分离桡侧腕短伸肌和指伸肌之间的间隙,显露桡神经深支和旋后肌。将旋后肌向前牵开,即可暴露桡骨头和肘关节外侧关节囊。切开关节囊,可进入肘关节腔。

3. 适应证

适用于桡骨头骨折、肘关节外侧韧带损伤修复、肘关节外侧肿瘤切除等手术。

4. 注意事项

术中注意保护桡神经深支,避免损伤。分离肌肉间隙时,要准确辨认解剖结构,防止误伤周围组织。术后需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

五、前臂手术入路

(一)前臂前侧入路

1. 体位与切口

患者取仰卧位,患肢外展置于手术台上。切口根据病变部位选择,一般作纵行切口,长度根据手术需要而定。

2. 解剖层次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注意保护前臂外侧皮神经和头静脉。切开深筋膜,根据手术需要分离前臂前群肌肉之间的间隙,显露需要处理的骨骼、血管和神经等结构。

3. 适应证

适用于前臂前侧骨折内固定、前臂前侧肿瘤切除、前臂前侧血管神经损伤修复等手术。

4. 注意事项

术中注意保护前臂的血管和神经,避免损伤。分离肌肉时,要尽量减少对肌肉的损伤,以免影响前臂的功能。术后需进行适当的固定和康复训练。

(二)前臂后侧入路

1. 体位与切口

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患肢上臂置于胸前。切口以病变部位为中心,作纵行切口,长度根据手术需要而定。

2. 解剖层次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注意保护皮神经。切开深筋膜,分离前臂后群肌肉之间的间隙,显露需要处理的骨骼、血管和神经等结构。

3. 适应证

适用于前臂后侧骨折内固定、前臂后侧肿瘤切除、前臂后侧血管神经损伤修复等手术。

4. 注意事项

术中注意保护桡神经深支,避免损伤。分离肌肉时,要准确辨认解剖结构,防止误伤周围组织。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六、结论

肘关节及前臂的解剖结构复杂,各部分之间相互关联、协同作用,共同完成上肢的运动和功能。准确的解剖知识是骨科医生进行手术的基础,只有深入了解肘关节及前臂的解剖结构,才能在手术中准确识别和保护重要的血管、神经和肌肉等组织,避免损伤。同时,合适的手术入路选择对于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不同的手术入路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应证,骨科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病变部位和手术目的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的手术入路。在手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精细操作,确保手术质量。术后,要给予患者合理的康复指导和功能锻炼,促进患者肘关节及前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肘关节解剖、前臂解剖、手术入路、骨科手术、功能恢复

简介:本文详细阐述了肘关节及前臂的解剖结构,包括骨性结构、关节囊与韧带、肌肉与肌腱、神经血管等方面,同时介绍了肘关节和前臂常见的手术入路,包括各入路的体位与切口、解剖层次、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旨在为骨科医生提供全面的理论和实践指导,确保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