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毕业论文 >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临床护理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临床护理

张碧晨 上传于 2025-07-13 08:12
#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临床护理

摘要:本文聚焦于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深入探讨了该手术的特点、护理要点及重要性。通过对术前、术中、术后不同阶段护理措施的详细阐述,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全面、系统的指导,提高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临床护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

一、引言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在妇科、泌尿外科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能有效解决多种疾病问题。然而,手术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医生的技术水平,还与临床护理工作密切相关。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因此,深入研究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概述

(一)手术原理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是将宫腔镜和腹腔镜两种微创技术相结合,通过在患者腹部和阴道内分别插入相应的器械,在电视屏幕的监视下进行操作。宫腔镜可以清晰地观察宫腔内的病变情况,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等,并进行相应的治疗;腹腔镜则可以对盆腔内的器官进行全面检查,处理盆腔内的病变,如卵巢囊肿、输卵管积水等。两种技术的联合应用,能够同时解决宫腔内和盆腔内的疾病,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二)手术适应证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适用于多种疾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1. 子宫内膜异位症:对于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可以清除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恢复盆腔的正常解剖结构。

2. 不孕症:通过宫腹腔镜联合检查,可以明确不孕的原因,如输卵管堵塞、宫腔粘连等,并进行相应的治疗,提高受孕几率。

3. 子宫肌瘤:对于黏膜下子宫肌瘤或部分肌壁间子宫肌瘤,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可以准确切除肌瘤,保留子宫。

4. 卵巢囊肿:对于良性卵巢囊肿,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可以完整切除囊肿,减少对卵巢功能的损伤。

(三)手术优势

1. 创伤小: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仅在腹部和阴道内做几个小切口,对患者的身体创伤明显减小,术后疼痛较轻。

2. 恢复快:由于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短,一般术后2 - 3天即可下床活动,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

3. 并发症少:手术过程中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小,减少了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4. 美观性好:腹部切口小且隐蔽,术后瘢痕不明显,满足了患者对美观的要求。

三、术前护理

(一)心理护理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手术方式,患者对其了解可能较少,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向其介绍手术的相关知识,包括手术的目的、方法、优势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让患者对手术有全面的认识。同时,分享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担忧,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二)术前检查

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片等,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确定患者是否能够耐受手术。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应积极控制病情,使各项指标达到手术要求。

(三)皮肤准备

术前1天为患者进行腹部和会阴部的皮肤准备。腹部皮肤准备范围上至剑突下,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中线,彻底清洁皮肤,去除污垢和毛发,防止术后切口感染。会阴部皮肤准备要注意清洁阴道,用碘伏溶液进行阴道冲洗,每日1次,共3天。

(四)胃肠道准备

术前1天给予患者半流质饮食,术前晚8时起禁食、禁水,以防止术中呕吐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对于便秘的患者,可给予缓泻剂,促进排便,保持肠道清洁。

(五)其他准备

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和有效咳嗽,以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告知患者术前取下义齿、首饰等物品,交给家属保管。准备好术中所需的物品和药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四、术中护理

(一)体位安置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一般采用膀胱截石位,头部稍抬高15° - 20°,以利于呼吸和静脉回流。在患者臀部下方垫一软枕,使臀部抬高10 - 15cm,以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同时,要注意保护患者的肢体,避免受压和神经损伤。

(二)生命体征监测

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每15 - 30分钟记录一次,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全麻患者,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麻醉深度,确保麻醉安全。

(三)配合医生操作

护理人员应熟悉手术步骤,准确传递手术器械和物品,与医生密切配合。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手术视野的清晰,及时擦拭镜头上的血迹和雾气。协助医生调整宫腹腔镜的位置和角度,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四)防止并发症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皮下气肿、高碳酸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皮下气肿表现为局部皮肤肿胀、捻发感,一般可自行吸收。高碳酸血症患者可出现呼吸急促、发绀等症状,应及时调整通气参数,增加通气量。

五、术后护理

(一)一般护理

1. 体位: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后,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误吸。待患者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可改为半卧位,有利于腹腔内液体引流和呼吸。

2.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24小时内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每30分钟 - 1小时测量一次血压、脉搏、呼吸,直至平稳。观察患者的面色、神志等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3. 饮食护理:术后6小时可给予患者少量温开水,若无恶心、呕吐等不适,可逐渐过渡到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待肠道功能恢复后,可给予普通饮食。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高营养为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二)切口护理

观察腹部和阴道切口的愈合情况,注意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异常现象。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每日更换敷料1次。如切口出现渗血、渗液较多,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对于腹部切口,可使用腹带加压包扎,以减少切口张力,促进愈合。

(三)管道护理

1. 尿管护理:妥善固定尿管,保持尿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如尿液颜色加深、出现血尿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一般术后24 - 48小时可拔除尿管,拔管前应进行膀胱功能训练,鼓励患者自行排尿。

2. 引流管护理:如患者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应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和脱落。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如引流液呈鲜红色、量较多,可能提示有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一般引流液少于10ml/d时,可考虑拔除引流管。

(四)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 出血: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阴道出血情况,如出血量多于月经量,或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必要时进行二次手术止血。

2. 感染: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碘伏溶液擦洗外阴2次。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如患者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切口红肿疼痛等感染症状,应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3. 肩部疼痛:由于术中二氧化碳气体刺激膈肌,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肩部疼痛。可指导患者采取膝胸卧位,使二氧化碳气体向盆腔聚集,减少对膈肌的刺激。必要时给予止痛药物缓解疼痛。

4. 皮下气肿: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吸收。如皮下气肿范围较大,影响呼吸,可给予吸氧等对症治疗。

(五)康复指导

1. 活动指导:鼓励患者术后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肠道蠕动和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24小时可协助患者在床边坐起,活动下肢;术后48小时可指导患者在室内适当活动。

2. 性生活指导:术后1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待身体完全恢复后,可逐渐恢复性生活。性生活时要注意卫生,避免引起感染。

3. 复查指导:告知患者术后定期复查的重要性,一般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复查,了解身体的恢复情况。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六、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显著的优势。而全面、系统的临床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通过对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精心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简介:本文围绕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展开研究,介绍了该手术的基本情况,详细阐述了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要点,包括心理护理、术前检查、体位安置、生命体征监测、切口护理、并发症预防及康复指导等方面,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提高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临床护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