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公司研报 > 马钢股份(600808):安徽头部钢企 业绩修复可期

马钢股份(600808):安徽头部钢企 业绩修复可期

景行行止 上传于 2023-10-15 19:30

《马钢股份(600808):安徽头部钢企 业绩修复可期》

一、公司概况:安徽钢铁工业的领军者

马钢股份(600808.SH)作为安徽省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隶属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是中国钢铁行业“老牌劲旅”之一。公司前身马鞍山钢铁公司始建于1953年,是我国首批重点建设的钢铁基地,1993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登陆上交所主板。经过70年发展,马钢已形成“板、型、线、轮”四大产品体系,具备年产2000万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其中高铁车轮、H型钢等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首位,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建筑用钢和工业用材供应商。

从股权结构看,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中国宝武钢铁集团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持有马钢股份51.3%股权,为实际控制人。这种央企控股的股权架构,既保证了公司战略决策的稳定性,又使其能充分享受宝武集团在技术、管理、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协同效应。例如,2022年宝武集团将旗下马鞍山钢铁基地与马钢股份深度整合,推动“一基五元”业务布局,即以钢铁制造为基础,拓展新材料、智慧服务、资源环境、产业金融、装备制造五大业务板块,为马钢股份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二、行业环境:钢铁行业周期性调整中的机遇与挑战

钢铁行业作为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其业绩表现与宏观经济周期、下游需求、原材料价格波动密切相关。2022年以来,受全球通胀压力、地缘政治冲突、国内房地产调控等因素影响,钢铁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粗钢产量10.13亿吨,同比下降2.1%;钢材综合价格指数(CSPI)均值为122.8点,同比下降13.5%;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总额982亿元,同比下降72.3%,行业盈利水平跌至近十年低位。

但危机中往往蕴含机遇。从需求端看,随着“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基建投资、制造业升级、新能源等领域对钢材的需求正在释放。例如,2023年1-10月,全国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8.7%,其中铁路、水利等重大项目加速落地;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用钢需求快速增长。从供给端看,在“双碳”目标约束下,钢铁行业产能置换政策趋严,2023年国内粗钢产能净减少约1500万吨,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CR10达42.8%),头部企业竞争优势凸显。

成本端,铁矿石、焦炭等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仍是影响钢铁企业利润的关键因素。2023年,受全球铁矿石供应增加、国内需求回暖预期影响,普氏62%铁矿石指数均价较2022年下降约15%,但焦炭价格受环保限产、运输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全年均价同比上涨约8%。这种“矿弱焦强”的格局,对依赖长协矿、自备焦化产能的马钢股份而言,成本压力相对可控。

三、核心竞争力:技术、产品与区位的三重优势

1. 技术研发能力领先

马钢股份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战略,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累计承担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重点项目30余项。在高端产品研发方面,公司突破了多项“卡脖子”技术:高铁车轮用钢实现国产替代,打破国外垄断;H型钢生产线采用国际先进的万能轧制工艺,产品精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汽车板、家电板等冷轧产品通过宝武集团技术共享,质量稳定性大幅提升。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达3.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马钢股份的产品矩阵覆盖了从建筑用钢到工业用材的全品类,但近年来明显向高端化、差异化转型。具体来看:

- 建筑用钢:以H型钢、螺纹钢为主,2023年H型钢销量占比达25%,其中高强度H型钢(Q355B及以上)占比提升至40%,主要用于大型场馆、桥梁等工程;

- 工业用材:冷轧板卷、热轧板卷占比提升至35%,其中汽车板、家电板等高附加值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0%,客户涵盖一汽、美的等龙头企业;

- 特色产品:轨道交通车轮市场占有率达60%,是国内唯一具备全系列高铁车轮生产能力的企业;车轮用钢、轴承钢等特种钢材进入国际供应链。

3. 区位优势显著

马钢股份地处长三角经济带核心区域,辐射华东、华中市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一方面,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制造业最发达的区域之一,2023年地区GDP占全国比重达24.1%,对钢材的年需求量超过1.5亿吨,为马钢提供了稳定的本地市场;另一方面,公司毗邻长江黄金水道,拥有马鞍山港、芜湖港两个一类开放口岸,年水运能力超2000万吨,可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此外,随着宝武集团“沿江沿海”战略推进,马钢与宝武旗下梅山钢铁、太钢不锈等基地的协同效应进一步增强,区域市场控制力持续提升。

四、财务分析:业绩触底反弹,盈利弹性可期

1. 营收与利润:周期底部企稳

从历史数据看,马钢股份的营收和利润表现与钢铁行业周期高度同步。2020-2022年,公司营收从816.5亿元增长至1021.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1%;但受原材料价格上涨、需求萎缩影响,归母净利润从48.7亿元降至13.3亿元,2022年净利润率仅1.3%,为近五年最低。2023年前三季度,随着钢材价格回升、成本压力缓解,公司实现营收789.6亿元,同比下降5.2%;归母净利润28.4亿元,同比增长189.7%,业绩触底反弹趋势明显。

2. 盈利能力:毛利率回升,费用管控有效

2023年三季度,马钢股份毛利率为10.2%,较2022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一是钢材销售均价同比上涨8.5%;二是铁矿石成本同比下降12.3%;三是公司通过优化采购策略、提高自产焦比例(自产焦占比从2022年的45%提升至2023年的55%),有效对冲了焦炭价格上涨的影响。费用端,公司持续推进“降本增效”,2023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为0.8%、1.5%,较2022年同期下降0.3个、0.2个百分点,运营效率显著提升。

3. 资产负债结构:债务压力可控

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马钢股份总资产823.6亿元,负债总额456.8亿元,资产负债率55.5%,较2022年末下降2.1个百分点,处于行业中等水平。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分别为1.2、0.9,短期偿债能力稳健。现金流方面,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68.3亿元,同比增长45.2%,主要因销售回款增加、采购支出减少所致,为后续资本开支和债务偿还提供了充足保障。

五、未来展望:三大驱动助力业绩修复

1. 需求端:基建与制造业双轮驱动

2024年,随着“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落地、专项债发行加速,基建投资有望保持8%以上的增速,对螺纹钢、H型钢等建筑用钢的需求形成支撑。同时,制造业升级(如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将带动冷轧板、特种钢等工业用材需求增长。据测算,2024年我国钢材表观消费量预计达9.8亿吨,同比增长2.3%,其中长三角地区需求占比将提升至26%。

2. 供给端:行业集中度提升,议价能力增强

在“双碳”目标下,钢铁行业产能置换政策持续收紧,2024年预计新增粗钢产能不超过1000万吨,且主要集中在电炉短流程炼钢项目。同时,头部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如宝武集团整合区域钢企)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行业CR10有望突破45%。这种格局下,马钢股份作为宝武集团在长三角的核心基地,将更有效地参与区域市场定价,提升盈利水平。

3. 成本端:原材料波动趋缓,自给率提升

2024年,全球铁矿石供应预计增加5000万吨(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叠加国内需求温和增长,铁矿石价格中枢有望下移至100-120美元/吨,较2023年下降10%-15%。焦炭方面,随着国内焦化产能置换完成,供应偏紧局面缓解,价格预计回落至2000-2500元/吨。马钢股份通过提高长协矿比例(2023年长协矿占比达70%)、扩大自产焦产能(2024年自产焦占比计划提升至60%),成本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六、风险提示

尽管马钢股份业绩修复可期,但仍需关注以下风险:一是宏观经济下行导致钢材需求不及预期;二是铁矿石、焦炭等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三是环保政策趋严增加运营成本;四是宝武集团内部资源整合进度慢于预期。

七、投资建议

综合考虑行业周期位置、公司核心竞争力及未来增长驱动,我们给予马钢股份“增持”评级。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2亿元、45.6亿元、52.1亿元,对应EPS为0.49元、0.58元、0.67元,当前股价(假设为3.2元/股)对应PE分别为6.5倍、5.5倍、4.8倍,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0倍)。建议投资者关注公司2024年一季度业绩兑现情况,以及宝武集团“一基五元”战略的落地进展。

关键词:马钢股份、安徽钢企、业绩修复、行业周期、宝武集团、产品结构、区位优势、财务分析、未来展望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了马钢股份作为安徽头部钢企的核心竞争力,包括技术研发、产品结构优化和区位优势,结合钢铁行业周期性调整背景,指出公司2023年业绩触底反弹,2024年有望在基建与制造业需求驱动、行业集中度提升、成本波动趋缓三大因素下实现业绩修复,给予“增持”评级并提示相关风险。

《马钢股份(600808):安徽头部钢企 业绩修复可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