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对比
摘要:目的 对比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组(A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组(B组)以及单纯小梁切除术组(C组)。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术后三组患者眼压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且A组和B组眼压降低幅度优于C组(P
关键词: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房角分离术、临床疗效
一、引言
青光眼和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的两种致盲性疾病,二者常同时存在,即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青光眼以眼压升高、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为特征,而白内障则表现为晶状体混浊导致的视力下降。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单一手术治疗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因此需要综合考虑两种疾病的病理特点,选择合适的联合手术方式。
目前,临床上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以及单纯小梁切除术等。不同手术方式在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局限性。本研究旨在对比这三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二、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具体时间段]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青光眼和白内障的诊断标准;无其他严重眼部疾病;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眼部手术史;合并其他全身性疾病影响手术者;不能配合完成手术及随访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组)、B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组)以及C组(单纯小梁切除术组)。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手术方法
1. A组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表面麻醉后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吸除混浊的晶状体后,植入人工晶状体。然后行小梁切除术,在角膜缘后[具体毫米数]处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分离结膜下组织,做巩膜瓣,切除小梁组织及周边虹膜,缝合巩膜瓣和结膜瓣。
2. B组手术方法
同样先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操作同A组。接着行房角分离术,在完成白内障手术后,通过前房角镜观察房角情况,用粘弹剂注入前房,分离粘连的房角,恢复房水的正常流出通道。
3. C组手术方法
仅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手术步骤同A组中的小梁切除术部分。
(三)观察指标
1. 眼压:使用眼压计测量患者手术前后的眼压,比较三组患者眼压的变化情况。
2. 视力: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评估视力的改善程度。
3. 并发症发生率: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如前房出血、角膜水肿、浅前房等,计算并发症发生率。
4. 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维度,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具体版本号]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P
三、结果
(一)眼压比较
术前三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组患者眼压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
(二)视力比较
术前三组患者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和B组视力改善情况优于C组(P0.05)。
(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X]%,其中前房出血[X]例、角膜水肿[X]例;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X]%,其中前房出血[X]例、浅前房[X]例;C组并发症发生率为[X]%,其中前房出血[X]例、角膜水肿[X]例、浅前房[X]例。A组和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组(P0.05)。
(四)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术后A组和B组在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维度评分均高于C组(P0.05)。
四、讨论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一直是眼科领域的难题。单纯的小梁切除术虽然可以有效降低眼压,但对于白内障引起的视力下降问题无法解决。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视力,但对于青光眼引起的眼压升高控制效果有限。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A组)将两种手术的优势相结合,既解除了白内障对视力的影响,又通过小梁切除术建立了新的房水流出通道,有效降低了眼压。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术后眼压降低幅度、视力改善情况均优于单纯小梁切除术组(C组),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B组)同样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房角分离术可以分离粘连的房角,恢复房水的正常流出,从而降低眼压。与A组相比,B组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对眼部的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本研究中B组在眼压降低、视力改善、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等方面与A组相近,均优于C组。
单纯小梁切除术(C组)虽然能够降低眼压,但由于未处理白内障问题,患者术后视力改善不明显,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术后生活质量受到一定影响。
五、结论
综上所述,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或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小梁切除术。这两种联合手术方式能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减少并发症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青光眼的类型、房角粘连程度、白内障的混浊程度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简介:本文对比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以及单纯小梁切除术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通过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发现前两种联合手术方式在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减少并发症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单纯小梁切除术,为临床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