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数学教案 > 《看菊花》教学设计(精选17篇)

《看菊花》教学设计(精选17篇)

建筑师 上传于 2020-05-03 23:40

《看菊花》教学设计(精选17篇)之数学融合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菊花数量特征,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理解几何图形在菊花排列中的应用;培养数据收集与统计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测量-计算-分析的数学探究过程,发展逻辑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数学交流与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对自然美的数学感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细致观察与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菊花数量特征与排列规律;难点:建立几何图形与实际形态的对应关系;突破策略:实物观察与动态演示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含菊花品种图库)、实物投影仪、测量工具(直尺、软尺)、统计表格、彩色卡纸菊花模型(不同瓣数/颜色)、磁性几何图形板。

四、教学过程(总时长45分钟)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 播放菊花展视频片段,提问:"你看到了哪些形状的菊花?猜猜不同品种的数量关系?"引出课题《菊花中的数学奥秘》。

2. 展示实物模型:出示5瓣黄色菊花与8瓣紫色菊花,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特征。

(二)探究活动一:数量关系大发现(15分钟)

活动1:瓣数统计

1. 分组观察6种菊花模型,完成《菊花瓣数统计表》:

品种 | 瓣数 | 比黄色多/少几瓣 | 总数估算

2. 计算练习:若黄色菊花有5朵,紫色菊花多3朵,共有多少朵?列式:5+(5+3)=13

活动2:排列规律探究

1. 展示菊花阵列图片,引导学生发现"3朵一组,间隔20cm"的排列模式。

2. 计算问题:沿30米花径这样排列,需要多少组菊花?(3000cm÷(3×20cm+20cm间隙)=75组)

(三)探究活动二:几何形状的奥秘(12分钟)

活动1:花瓣形状分析

1. 对比圆形瓣与条形瓣菊花,用软尺测量单瓣长度并计算周长。

2. 实践操作:用磁性图形板拼出菊花中心对称图案,讨论旋转对称性。

活动2:立体造型构建

1. 观察球状菊花造型,分解为多个圆锥体的组合。

2. 计算练习:若每个小圆锥底面直径5cm,高8cm,制作直径30cm的球形造型需要多少个小圆锥?(体积法估算约27个)

(四)拓展应用:菊花展设计大赛(10分钟)

1. 任务布置: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面积60㎡的菊花展区,要求包含:

- 3种不同瓣数的菊花(数量比为2:3:5)

- 2种几何排列图案(如螺旋形、放射状)

- 预算控制(每朵菊花成本2元,总费用不超过200元)

2. 展示评价:各组用卡纸模型展示设计方案,从数学合理性、美观性、成本三方面评分。

(五)总结提升(3分钟)

1. 知识树梳理:用思维导图总结"数量关系-几何特征-统计应用"三大模块。

2. 生活链接:播放园林设计师访谈视频,了解数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五、分层作业设计

基础层:完成《菊花数学日记》(记录观察到的3个数学现象)

提高层:设计家庭阳台菊花种植方案(面积计算+排列优化)

拓展层:调研本地菊花展,撰写《数学视角下的花卉艺术》小论文

六、教学反思预设

1. 成功点:实物操作有效突破空间想象难点;跨学科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2. 改进点:需加强测量工具的使用指导;可增加信息技术手段(如AR观察菊花结构)。

七、板书设计

看菊花中的数学

数量:瓣数统计 → 加减应用 → 比例关系

形状:平面图形 → 立体造型 → 对称旋转

应用:排列规律 → 面积计算 → 成本控制

关键词:数学观察、菊花特征、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统计应用、跨学科教学、实践探究、生活数学

简介:本教案以菊花为载体设计数学探究活动,通过瓣数统计、排列规律分析、几何造型构建等任务,将10以内加减法、几何图形、统计知识融入真实情境。采用"观察-计算-设计"三级进阶模式,配套分层作业与多元评价,实现数学与美育、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素养。

《《看菊花》教学设计(精选1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