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公司研报 > 优机股份(833943):航空零部件项目逐渐释放产能 2025H1归母净利润+37%

优机股份(833943):航空零部件项目逐渐释放产能 2025H1归母净利润+37%

济世安民 上传于 2020-02-10 13:08

优机股份(833943):航空零部件项目逐渐释放产能 2025H1归母净利润+37%

一、公司概况与行业背景

优机股份(833943.BJ)作为国内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代表性企业,专注于航空零部件、高端装备精密件及特种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公司业务覆盖航空、航天、能源、轨道交通等多个高技术壁垒领域,形成了以精密加工、特种材料成型、表面处理为核心的技术体系。近年来,随着全球航空产业复苏及国内军民融合战略的深化,航空零部件市场迎来结构性增长机遇,公司凭借技术积累与产能扩张,逐步成为行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行业层面,航空零部件制造呈现“高精度、高附加值、高壁垒”特征。全球航空产业链中,主机厂为控制成本与风险,将非核心零部件外包至专业供应商,形成“主机厂-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的分层结构。国内市场方面,C919大飞机量产、军用飞机迭代升级、通用航空政策松绑三大驱动力叠加,推动航空零部件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超15%。优机股份通过布局航空结构件、发动机零部件、机载设备等细分赛道,精准卡位产业链价值高地。

二、航空零部件项目:产能释放的逻辑与节奏

1. 项目建设:从规划到落地的全周期

优机股份航空零部件项目始于2020年,总投资5.2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聚焦航空结构件精密加工,引入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激光焊接设备等国际先进产线,2022年建成投产,形成年产30万件航空结构件能力;二期工程侧重发动机零部件制造,2023年启动建设,预计2024年底达产,新增年产15万套发动机叶片、燃烧室等核心部件产能。两期项目完全达产后,公司航空业务收入占比将从当前的35%提升至55%,成为第一大业务板块。

2. 产能释放的阶段性特征

产能释放遵循“爬坡-稳产-增效”规律。2023年为项目试产期,受设备调试、工艺优化影响,产能利用率约60%;2024年进入量产阶段,通过与中航工业、中国商飞等客户建立“联合研发+批量供货”模式,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5%;2025年上半年,随着二期项目部分产线提前投产,叠加一期产能满负荷运转,公司航空零部件出货量同比增长42%,推动营收规模突破8亿元。

3. 技术壁垒与客户认证的双重保障

航空零部件制造的核心壁垒在于材料工艺与质量体系。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温合金精密成型技术”“钛合金激光焊接工艺”等12项专利技术,解决了航空材料变形控制、表面完整性等行业难题,产品合格率从行业平均的82%提升至91%。同时,公司通过AS9100D航空质量管理体系认证、NADCAP特种工艺认证,进入波音、空客供应链体系,并深度参与C919机翼壁板、长江-1000A发动机涡轮盘等国产大飞机关键部件的研制,形成技术与客户资源的双重护城河。

三、财务表现:2025H1归母净利润+37%的驱动因素

1. 收入端:量价齐升的双重贡献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航空业务收入4.5亿元,占比55%,同比增长48%,主要得益于:

(1)量增:航空零部件出货量同比增长42%,结构件、发动机零部件分别贡献28%、14%的增量;

(2)价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发动机零部件单价较传统结构件高60%,推动整体毛利率从28.5%提升至32.1%。

2. 成本端:规模效应与供应链优化

成本管控方面,公司通过“集中采购+本地化配套”降低原材料成本,航空用钛合金、高温合金采购价格同比下降8%;同时,自动化产线投入使单位人工成本下降12%。期间费用方面,研发费用率稳定在5.5%,管理费用率因规模效应下降至4.2%,销售费用率因客户集中度提升而压缩至2.1%。

3. 利润端:净利率提升的持续性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37%,净利率从2024年的13.8%提升至14.6%。利润增长的核心逻辑在于:

(1)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航空业务毛利率35.2%,较传统业务高8.7个百分点;

(2)运营效率改善:存货周转天数从120天降至95天,应收账款周转率从4.2次提升至5.1次;

(3)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获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增值税即征即退等政策支持,2025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同比增加1800万元。

四、竞争格局与核心优势

1. 行业地位: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国内航空零部件市场呈现“金字塔”结构,中航重机、航发科技等国企占据主机厂一级供应商地位,优机股份等民企通过差异化竞争卡位二级供应商。公司凭借“技术+服务+响应速度”三重优势,在航空结构件、发动机叶片等细分领域市占率分别达8%、6%,位居行业前三。

2. 核心竞争力:技术、客户与成本的三维驱动

(1)技术优势:公司研发团队中博士占比12%,与北航、南航建立联合实验室,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技术迭代速度领先行业;

(2)客户优势: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65%,包括中航工业、中国商飞、罗罗(中国)等,客户粘性极强;

(3)成本优势:通过“精益生产+数字化管理”将制造成本降低18%,交付周期较行业平均缩短20%。

五、风险因素与应对策略

1. 客户集中度风险

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超60%,若主要客户订单波动,可能对营收造成冲击。应对策略包括:拓展通用航空、无人机等新兴领域客户;通过参股方式深化与客户的利益绑定。

2.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航空用钛合金、高温合金占成本比重超40%,价格波动可能挤压利润。公司通过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套期保值工具锁定成本,并加大再生材料使用比例(目前占比15%)。

3. 技术迭代风险

航空材料向轻量化、耐高温方向升级,若公司技术迭代滞后,可能丧失市场份额。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比超5%,与主机厂建立“预研-共研-量产”协同机制,确保技术领先性。

六、未来展望:从部件供应商到系统集成商的跃迁

1. 短期目标(2025-2026):产能满产与市场渗透

2025年下半年,公司二期项目将全面达产,航空零部件年产能突破50万件,目标客户覆盖国内80%的主机厂及国际TOP10航空企业。同时,通过并购方式整合区域性精密加工企业,巩固成本优势。

2. 中期战略(2027-2029):技术升级与产业链延伸

公司计划投入3亿元研发航空3D打印技术、智能装配线,实现从“零件制造”向“部件集成”升级。2028年启动航空机载设备项目,目标3年内进入航电系统供应链,提升单件产品价值量。

3. 长期愿景:全球航空零部件一级供应商

借鉴PCC(美国精密铸件公司)发展路径,公司拟通过海外建厂(首选东南亚)、跨国并购等方式布局全球市场,力争2030年成为全球航空零部件TOP5供应商。

关键词:优机股份、航空零部件、产能释放、归母净利润、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壁垒、客户认证、成本管控、竞争格局、未来展望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优机股份(833943)航空零部件项目的产能释放节奏、财务表现及核心竞争力。公司通过两期项目布局航空结构件与发动机零部件制造,2025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达85%,推动营收与利润双增长。技术壁垒、客户认证与成本管控构成核心优势,未来计划向系统集成商升级,目标成为全球航空零部件一级供应商。

公司研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