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工作总结 > 文档下载预览

《学风建设月活动总结(通用32篇).doc》

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或者wps进行编辑;

2. 将本文以doc文档格式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3. 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

点击下载文档

学风建设月活动总结(通用32篇).doc

《学风建设月活动总结(通用32篇)》

一、活动背景与目标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指导意见,我校于XX年XX月至XX月开展了以“崇学尚思·笃行致远”为主题的学风建设月系列活动。本次活动以“提升学习内驱力、优化学习生态、构建长效机制”为核心目标,通过思想引领、行为规范、环境营造三大维度,覆盖全校23个学院、156个班级,参与师生达1.2万人次,旨在解决当前学生中存在的迟到早退、课堂参与度低、学术诚信意识薄弱等突出问题,推动形成“勤学、善思、笃行”的优良学风。

二、活动实施情况

(一)思想引领:强化价值认同

1. 学风建设主题班会全覆盖

各班级围绕“我的大学学习观”“时间管理技巧”等主题开展班会156场,通过案例分析、学长分享、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态度。例如,计算机学院2023级1班通过“学习困境匿名信箱”收集问题32条,针对性开展专题辅导。

2. 学术诚信教育专项行动

举办“学术规范与道德”讲座8场,邀请校内外专家解读《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组织“诚信应考承诺书”签署活动,覆盖全体在校生,签署率达99.6%。

3. 榜样示范工程

评选“学风建设标兵班级”10个、“学习之星”50名,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推送先进事迹28期,发挥朋辈引领作用。其中,机械工程学院“学霸宿舍”全寝获国家级奖学金的事迹引发广泛关注。

(二)行为规范:构建监督体系

1. 课堂纪律专项整治

成立由教务处、学工部、校学生会组成的联合督查组,开展课堂巡查42次,处理迟到早退学生157人次,约谈教学秩序混乱班级辅导员8人。实施“课堂表现积分制”,将出勤、互动、作业完成情况纳入平时成绩考核。

2. 晚自习制度优化

调整晚自习时间为19:00-21:00,增设“学科答疑角”12个,配备专业教师值班解答。数据显示,晚自习平均到勤率从活动前的68%提升至89%,手机使用率下降42%。

3. 考试纪律强化

修订《考场规则》,增设金属探测仪检查环节;开展“诚信考场”试点,6个考场实现无人监考。期末考试违纪率同比下降76%,创历史新低。

(三)环境营造:打造多维支持

1. 学习资源升级

开放24小时自习室3个,增设考研专用座位200个;图书馆推出“文献检索工作坊”6期,培训学生1200人次,电子资源下载量环比增长35%。

2. 师生互动深化

实施“教授接待日”制度,32位教授每周固定时间接受学生咨询;开展“我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收到有效投票1.8万张,促进教学相长。

3. 文化氛围浸润

举办“学风建设主题文化周”,包含学术讲座、读书分享会、学科竞赛等23场活动;设计学风建设主题文创产品(笔记本、书签等)发放5000份,营造沉浸式文化体验。

三、活动成效

(一)学习行为显著改善

1. 课堂参与度提升:随机抽查显示,主动回答问题学生比例从活动前的12%增至28%,低头族现象减少61%。

2. 作业完成质量提高:教师反馈抄袭作业现象下降83%,创新性作业占比从15%提升至34%。

3. 学术活动参与激增: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数同比增长57%,数学建模竞赛获奖等级提升2个档次。

(二)制度体系逐步完善

1. 修订《学生学业预警管理办法》,建立“红黄蓝”三级预警机制,对挂科2门以上学生实施个性化帮扶。

2. 出台《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将学风引导成效纳入教师考核指标,占比达15%。

3. 建成“学风建设信息化平台”,实现课堂考勤、成绩分析、资源推荐等功能的数字化管理。

(三)社会影响持续扩大

1. 活动被省级教育媒体报道12次,相关推文阅读量超10万次。

2. 兄弟院校来访交流学风建设经验8批次,形成可复制推广的“XX模式”。

3. 家长满意度调查显示,对学校学风建设成效认可度达94.3%,较上年提升11.2个百分点。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一)主要不足

1. 持续性有待加强:部分班级活动后出现反弹,晚自习到勤率较峰值下降12%。

2. 覆盖面存在盲区:研究生群体参与度仅为47%,国际学生学风问题尚未系统解决。

3. 资源分配不均衡:文科类学院自习座位供需矛盾突出,实验设备利用率差异达30%。

(二)改进措施

1. 建立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将每月第三周定为“学风强化周”,形成常态化工作节奏。

2. 实施分类指导策略:针对不同年级、专业制定差异化方案,开发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

3. 强化数据驱动管理:运用学习分析技术,精准识别学风薄弱环节,实现资源动态调配。

五、经验总结与启示

(一)坚持系统思维

学风建设需统筹“教育-管理-服务”三大环节,避免单打独斗。如本次活动将学术诚信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有机结合。

(二)注重参与体验

通过设计“学习打卡挑战赛”“师生共读计划”等互动项目,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自主策划学风活动占比达63%。

(三)发挥技术赋能

利用智能考勤系统、在线学习社区等工具,实现学风建设从“人工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工作效率提升40%。

六、未来展望

下一步,学校将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引入企业导师参与职业规划指导;二是建设学风建设研究基地,开展学风生成机理、评价模型等理论研究;三是开发学风建设APP,集成课程预约、资源推荐、问题反馈等功能,打造智慧学风新生态。

关键词:学风建设、高校管理、学术诚信、行为规范、长效机制、数据驱动、协同育人

简介:本文系统总结了某高校开展学风建设月活动的实施过程与成效,通过思想引领、行为规范、环境营造三大路径,构建了“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体系。活动覆盖1.2万人次,实现课堂参与度提升16%、学术违纪率下降76%等显著成效,同时提出数据驱动管理、分类指导等改进方向,为高校学风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学风建设月活动总结(通用32篇).doc》
将本文以doc文档格式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