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妇产科学 > 文档下载预览

《正常妊娠期孕妇的护理.doc》

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或者wps进行编辑;

2. 将本文以doc文档格式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3. 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

点击下载文档

正常妊娠期孕妇的护理.doc

《正常妊娠期孕妇的护理》

一、引言

妊娠是女性生命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生理过程,正常妊娠期孕妇的护理对于保障母婴健康、促进顺利分娩以及预防妊娠期并发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护理不仅有助于孕妇适应身体的变化,还能为其提供心理支持,确保整个妊娠过程安全、平稳地进行。

二、妊娠期生理变化及对孕妇的影响

(一)生殖系统变化

子宫是妊娠期变化最显著的器官。随着妊娠进展,子宫逐渐增大变软,到妊娠晚期,子宫可增大至非孕时的数百倍。子宫颈在妊娠早期因充血、水肿而变软,呈紫蓝色,子宫颈管逐渐变短,峡部极软,子宫体与子宫颈似不相连,称为黑加征。这些变化可能导致孕妇出现下腹部坠胀感、尿频等症状。

(二)乳房变化

妊娠早期,乳房开始增大,充血明显,孕妇自觉乳房发胀或刺痛感。乳头增大变黑,易勃起,乳晕颜色加深,其外围的皮脂腺肥大形成散在的结节状隆起,称为蒙氏结节。这些变化是为产后哺乳做准备,但也可能给孕妇带来一些不适,如乳房胀痛、乳头敏感等。

(三)循环系统变化

心脏负担在妊娠期逐渐加重。妊娠后期,心脏向左上方移位,心尖区可闻及Ⅰ - Ⅱ级柔和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血容量自妊娠6 - 8周开始增加,至妊娠32 - 34周达高峰,增加40% - 45%,平均约增加1450ml。这种血容量的增加有助于满足胎儿生长发育和子宫胎盘的血液循环需要,但也可能导致孕妇出现心悸、气短等症状,尤其是在活动后。

(四)血液系统变化

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比非孕期增加50%,血小板数无明显改变。这种高凝状态有利于产后快速止血,但也可能增加妊娠期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红细胞计数在妊娠期变化不大,但由于血液稀释,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可能出现生理性贫血。

(五)泌尿系统变化

妊娠期肾脏略增大,肾血浆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于妊娠早期均增加,整个妊娠期维持高水平。由于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而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没有相应增加,导致部分孕妇出现生理性糖尿。此外,妊娠早期,子宫增大压迫膀胱,引起尿频;妊娠12周以后,子宫体高出盆腔,压迫症状消失;妊娠晚期,胎头入盆后,膀胱再次受到压迫,又可出现尿频。

(六)呼吸系统变化

妊娠期膈肌升高,肋骨外展,胸廓前后径增宽,胸廓周径加大,子宫向上挤压,使膈肌活动幅度减小,孕妇以胸式呼吸为主,气体交换保持不变。但由于孕妇需氧量增加,可能会出现呼吸稍急促的表现。

(七)消化系统变化

妊娠期受雌激素影响,齿龈肥厚,易患齿龈炎致齿龈出血。牙齿易松动及出现龋齿。妊娠早期,孕妇常出现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一般在妊娠12周左右自行消失。此外,由于胃肠蠕动减弱,胃排空时间延长,易出现上腹部饱满感及便秘。

(八)内分泌系统变化

妊娠期垂体增大,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在早孕期增加,随后逐渐减少。妊娠黄体和胎盘分泌大量雌、孕激素,维持妊娠。甲状腺在妊娠期也稍增大,甲状腺激素水平略有升高,但一般不会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

(九)皮肤变化

妊娠期垂体分泌促黑素细胞激素增加,加之雌、孕激素大量增多,使黑色素增加,导致孕妇腹壁、乳房等部位出现色素沉着,面部可出现蝶状褐色斑,称为妊娠斑。此外,部分孕妇腹壁皮肤可出现紫红色的妊娠纹。

三、正常妊娠期孕妇的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休息与睡眠

妊娠期孕妇需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以促进身体恢复和胎儿发育。建议孕妇每天保证8 - 9小时的睡眠时间,中午可适当休息1 - 2小时。睡眠姿势以左侧卧位为宜,这样可以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胎盘血液循环。

2、活动与锻炼

适当的活动和锻炼有助于增强孕妇的体质,提高免疫力,促进分娩。孕妇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妊娠期的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游泳等。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运动时间和强度应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进行调整。

3、个人卫生

孕妇应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衣裤。洗澡时宜采用淋浴,避免盆浴,以防污水进入阴道引起感染。同时,要注意口腔卫生,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预防龋齿和牙周病。

(二)饮食护理

1、营养需求

妊娠期孕妇的营养需求增加,应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蛋白质是胎儿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孕妇每天应摄入80 - 100g的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能量来源,应占总热量的50% - 60%,可选择米、面、薯类等食物。脂肪摄入应适量,占总热量的25% - 30%,以植物油为主。

2、饮食原则

孕妇的饮食应遵循多样化、均衡化、适量化的原则。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不洁食物,以防引起胃肠道不适和感染。同时,要控制盐的摄入量,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3、特殊情况饮食调整

对于有早孕反应的孕妇,应鼓励其少量多餐,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饼干等。对于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应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遵循医生制定的饮食计划,定期监测血糖。对于有贫血的孕妇,应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瘦肉、菠菜等,同时可补充铁剂。

(三)心理护理

1、常见心理问题

妊娠期孕妇可能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恐惧等。焦虑主要源于对胎儿健康的担忧、对分娩的恐惧以及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感。抑郁情绪可能由于身体不适、家庭关系等因素引起。恐惧心理则常见于对分娩疼痛的害怕。

2、心理护理方法

护理人员应主动与孕妇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关心和支持。向孕妇普及妊娠和分娩的知识,帮助其正确认识妊娠过程,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鼓励孕妇参加孕妇学校,与其他孕妇交流经验,分享感受。同时,家人也应给予孕妇足够的关爱和理解,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四)健康指导

1、妊娠知识教育

向孕妇及其家属讲解妊娠的生理过程、胎儿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妊娠期可能出现的正常生理变化和常见症状,使孕妇对妊娠有正确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2、产前检查指导

告知孕妇产前检查的重要性、时间和内容。产前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孕妇和胎儿的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一般建议孕妇在妊娠6 - 13周进行第一次产前检查,之后根据医生的要求定期进行产检。

3、分娩知识教育

介绍分娩的过程、分娩的信号以及减轻分娩疼痛的方法,如拉玛泽呼吸法、导乐陪伴分娩等。让孕妇了解分娩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增强其对分娩的信心。

4、新生儿护理知识教育

向孕妇及其家属传授新生儿的喂养、沐浴、脐带护理等基本护理知识,使其在产后能够正确照顾新生儿。

四、妊娠期不同阶段的护理重点

(一)妊娠早期(妊娠12周末以前)

1、护理重点

此阶段孕妇的主要问题是早孕反应和流产风险。护理重点在于缓解早孕反应,预防流产。

2、具体措施

对于早孕反应严重的孕妇,应鼓励其少量多餐,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接触容易诱发恶心、呕吐的气味和食物。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告知孕妇避免性生活,以防流产。对于有先兆流产症状的孕妇,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保胎治疗。

(二)妊娠中期(妊娠13 - 27周末)

1、护理重点

妊娠中期孕妇的身体逐渐适应妊娠状态,早孕反应消失,食欲增加。此阶段的护理重点在于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预防妊娠期并发症。

2、具体措施

定期进行产前检查,测量宫高、腹围、体重,听胎心音,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指导孕妇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鼓励孕妇适当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以增强体质。同时,要注意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告知孕妇如有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三)妊娠晚期(妊娠28周以后)

1、护理重点

妊娠晚期是胎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分娩的准备阶段。此阶段的护理重点在于监测胎儿宫内情况,预防早产和过期妊娠,做好分娩前的准备。

2、具体措施

增加产前检查的次数,每周进行一次产检。指导孕妇自我监测胎动,胎动计数是监测胎儿宫内安危的重要方法,一般每小时胎动3 - 5次为正常。告知孕妇如有阴道流血、流水、腹痛等分娩先兆,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指导孕妇做好分娩前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如准备分娩所需的物品,了解分娩的过程和注意事项等。

五、结论

正常妊娠期孕妇的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涉及生理、心理、饮食、健康指导等多个方面。护理人员应根据孕妇在不同妊娠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为孕妇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通过良好的护理,可以保障母婴健康,促进顺利分娩,为新生命的诞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正常妊娠期、孕妇护理、生理变化、护理措施、妊娠阶段

简介:本文详细阐述了正常妊娠期孕妇的生理变化及其对孕妇的影响,包括生殖系统、乳房、循环系统等多个方面的变化。同时,全面介绍了正常妊娠期孕妇的护理措施,涵盖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等内容,并针对妊娠早期、中期、晚期不同阶段提出了护理重点和具体措施,旨在为保障母婴健康、促进顺利分娩提供科学的护理指导。

《正常妊娠期孕妇的护理.doc》
将本文以doc文档格式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