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公司研报 > 文档下载预览

《三峡水利(600116):来水偏枯限制自发电量 多重因素压制业绩表现.doc》

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或者wps进行编辑;

2. 将本文以doc文档格式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3. 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

点击下载文档

三峡水利(600116):来水偏枯限制自发电量 多重因素压制业绩表现.doc

《三峡水利(600116):来水偏枯限制自发电量 多重因素压制业绩表现》

一、公司概况与行业背景

三峡水利(600116.SH)作为国内重要的地方性电力综合服务商,依托重庆及周边地区的水电资源,形成了以水电为主、火电为辅的发电结构,同时延伸至供电、供水和综合能源服务领域。公司核心资产包括重庆地区的多座水电站,以及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注入的万州电网资产,构建了“发-供-配”一体化的区域电力供应体系。

电力行业受宏观经济周期、能源政策及气候条件影响显著。近年来,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加速,水电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利用受到政策支持。然而,水电行业具有显著的“靠天吃饭”特征,来水情况直接影响发电量,进而对公司业绩产生决定性影响。此外,电力市场化改革、电价机制调整及区域竞争加剧等因素,也为公司运营带来挑战。

二、来水偏枯:自发电量受限的核心矛盾

(一)来水偏枯的直接冲击

2023年,受全球气候异常影响,长江流域来水持续偏枯,尤其是重庆地区主要河流的径流量显著低于历史同期水平。根据公司公告及行业数据,三峡水利下属水电站所在流域的入库水量较多年均值下降约30%-40%,导致水电站发电能力大幅受限。以公司核心水电站为例,其2023年上半年实际发电量同比减少约25%,远低于年初预期。

来水偏枯对自发电量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水电站无法充分利用水能资源,导致自有电源发电量下降;另一方面,为保障区域供电需求,公司需增加外购电比例,而外购电成本通常高于自发电成本,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二)历史对比与趋势分析

回顾近五年数据,三峡水利自发电量受来水影响波动明显。2018-2022年期间,公司自发电量年均增速为2.3%,但2023年预计同比下降约15%-20%,创近五年新低。对比行业平均水平,同期全国水电发电量同比下降约5%,显示公司受区域来水偏枯的影响更为严重。

从季节性特征看,三峡水利水电发电量通常集中于二季度至三季度(丰水期),但2023年丰水期来水不足导致发电量峰值显著低于往年。这种季节性发电能力的削弱,不仅影响年度业绩,也加剧了公司季度间盈利的波动性。

三、多重因素叠加:业绩承压的深层原因

(一)外购电成本上升

为弥补自发电量缺口,三峡水利需通过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渠道外购电力。2023年,受煤炭价格高位运行及电力供需紧张影响,全国市场化电价普遍上涨。据测算,公司外购电综合成本较2022年上升约8%-10%,直接推高购电支出。尽管公司通过优化购电结构、签订长期协议等方式部分对冲成本压力,但外购电占比提升仍导致毛利率下降。

(二)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三峡水利面临的电价机制调整压力增大。一方面,工商业用户全面进入电力市场,公司需通过竞价交易确定上网电价,议价能力受限;另一方面,居民和农业用电价格受政府管控,调价空间有限。2023年,公司平均上网电价同比下降约2%,进一步压缩售电业务利润。

(三)区域竞争加剧

重庆地区电力供应市场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除三峡水利外,国家电网、地方发电企业及新能源运营商均参与区域供电。近年来,随着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及周边省份电力外送能力增强,重庆市场外来电占比提升,对本地发电企业形成挤压。此外,分布式光伏、储能等新兴业态的快速发展,也分流了部分用电需求,加剧市场竞争。

(四)财务费用与折旧压力

三峡水利在重大资产重组后,负债规模有所上升,2023年财务费用同比增加约15%。同时,公司部分水电站进入折旧后期,折旧费用占营业成本比例较高,进一步拖累盈利能力。尽管公司通过优化资本结构、申请低息贷款等方式缓解财务压力,但短期内的成本刚性仍对业绩形成制约。

四、业绩表现:量价齐跌下的盈利萎缩

(一)营收与利润双降

根据2023年三季报数据,三峡水利实现营业收入约75亿元,同比下降约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8亿元,同比下降约45%。分季度看,三季度单季营收同比下降20%,净利润同比下降60%,显示业绩承压态势在下半年进一步加剧。

(二)毛利率与净利率下滑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12.3%,较2022年同期下降3.2个百分点;净利率为5.1%,下降2.8个百分点。毛利率下滑主要源于外购电成本上升及自发电量减少,而净利率下降则受到财务费用增加及非经常性损益减少的叠加影响。

(三)现金流与偿债能力

尽管业绩下滑,三峡水利经营活动现金流仍保持相对稳定,2023年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约为10亿元,同比基本持平。这得益于公司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优化购电付款周期等措施。然而,资产负债率上升至58%,较年初提高3个百分点,显示长期偿债压力有所增加。

五、未来展望: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短期挑战:来水不确定性持续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2024年长江流域来水情况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若来水持续偏枯,公司自发电量难以快速恢复,外购电依赖度将进一步提升,对业绩形成持续压制。此外,煤炭价格波动及电力市场化交易价格的不确定性,也将增加公司成本管控难度。

(二)中长期机遇:政策支持与业务拓展

1. 政策支持:国家“双碳”目标下,水电作为清洁能源将获得更多政策倾斜。三峡水利有望通过参与抽水蓄能项目开发、提升水电站调节能力等方式,增强自身竞争力。

2. 业务拓展:公司正积极布局综合能源服务领域,包括储能、需求侧响应、电动汽车充电等业务。2023年,公司已与多家工业用户签订综合能源管理协议,未来有望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3. 区域电网整合:作为重庆地区主要供电主体,三峡水利在区域电网整合中具有先发优势。通过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优化电网结构,公司可进一步提升区域供电可靠性,巩固市场地位。

(三)风险应对:多元化与精细化并重

为应对来水波动及市场变化,三峡水利需采取以下策略:一是优化电源结构,增加火电、新能源等非水电电源比例,降低对来水的依赖;二是加强电力市场交易能力,通过长期协议、差价合约等方式锁定电价;三是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六、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一)投资建议

短期来看,三峡水利业绩受来水偏枯及电力市场化改革影响较大,建议投资者保持谨慎,关注来水情况及电价政策变化。中长期来看,公司作为重庆地区电力供应核心主体,在政策支持及业务拓展下,具备估值修复潜力。建议结合公司季度发电量数据及电力市场改革进展,动态调整投资策略。

(二)风险提示

1. 来水持续偏枯风险:若2024年流域来水进一步恶化,公司自发电量及业绩将受到更大冲击。

2. 电力市场化改革风险:电价机制调整可能导致公司上网电价进一步下降,压缩利润空间。

3. 区域竞争加剧风险:外来电占比提升及新能源发展可能分流公司市场份额。

4. 财务费用上升风险:负债规模扩大及利率波动可能增加公司融资成本。

关键词:三峡水利、来水偏枯、自发电量、电力市场化、外购电成本、业绩承压、综合能源服务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了三峡水利(600116)2023年业绩受来水偏枯限制自发电量及多重因素压制的表现,指出来水偏枯导致自发电量大幅下降,外购电成本上升、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区域竞争加剧及财务费用增加等因素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公司营收与利润双降,毛利率与净利率下滑,同时展望了公司面临的短期挑战与中长期机遇,并提出了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三峡水利(600116):来水偏枯限制自发电量 多重因素压制业绩表现.doc》
将本文以doc文档格式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