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工作计划 > 文档下载预览

《学校高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精选28篇).doc》

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或者wps进行编辑;

2. 将本文以doc文档格式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3. 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

点击下载文档

学校高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精选28篇).doc

《学校高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精选28篇)》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高一历史教学工作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为后续学习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1. 学生基础:高一新生来自不同初中,历史知识储备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因果关系理解模糊,缺乏系统性认知。

2. 学习特点:多数学生习惯被动接受知识,主动探究能力较弱;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多停留在故事层面,缺乏深度思考习惯。

3. 潜在优势: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对多媒体资源、情境教学接受度高,可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习热情。

三、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目标

1.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2. 时空观念:构建中外历史大事年表,掌握历史分期方法,能定位重大事件的时间坐标与空间范围。

3. 史料实证:学会区分一手史料与二手史料,掌握史料辨伪的基本方法,培养"论从史出"的实证意识。

4. 历史解释:能对同一历史事件提出多元解释,分析不同立场的观点差异,形成批判性思维。

5. 家国情怀:通过近代中国抗争史学习,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责任感,理解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二)知识能力目标

1. 完成《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教学,掌握中国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文化成就。

2. 培养历史比较能力,能对比同时期中外政治制度差异(如分封制与城邦制、郡县制与行省制)。

3. 提升历史写作能力,掌握小论文"观点—论据—结论"结构,能运用史料论证观点。

四、教学措施

(一)优化教学内容设计

1. 主题式整合:将零散知识点转化为"早期国家形态""经济重心南移""思想文化嬗变"等主题模块,增强教学逻辑性。

2. 跨学科融合:在讲解宋代商业发展时,结合数学统计方法分析《东京梦华录》中的商业数据;在分析文艺复兴时,引入美术作品鉴赏。

3. 现实关联:联系"一带一路"倡议解读丝绸之路历史,通过抗疫斗争对比古今国家治理能力。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1. 情境教学法:

- 模拟"朝堂议政":学生扮演不同阶层角色,就郡国并行制利弊展开辩论

- 虚拟考古现场:通过3D复原技术"挖掘"半坡遗址,分析原始农业特征

2. 问题链驱动:设计阶梯式问题群,如"商鞅变法为何成功?→为何能推广至全国?→对当今改革有何启示?"

3. 混合式教学:

- 课前推送微课视频(如《甲骨文解码》)

- 课中运用智慧课堂系统实时反馈

- 课后布置项目式学习(如制作"唐朝长安一日游"攻略)

(三)分层教学策略

1. 学业水平分层:

- 基础层:完成知识框架梳理与重点事件记忆

- 提高层:进行史料研读与观点评析

- 拓展层:开展课题研究(如"宋代科举与社会流动")

2. 作业设计分层:

- 必做题:绘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图》

- 选做题:对比《史记》与《资治通鉴》的编纂体例差异

- 挑战题:撰写《假如我是郑和下西洋的翻译官》历史小小说

(四)评价体系构建

1. 过程性评价(40%):

- 课堂表现(发言质量、小组合作)

- 作业完成度(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 实践活动(历史剧表演、博物馆研学报告)

2. 终结性评价(60%):

- 期中考试(闭卷,侧重基础)

- 期末考试(开卷+闭卷结合,增加史料分析题)

3. 特色评价:

- 设立"历史发现奖":奖励提出创新观点的学生

- 开展"我是历史讲解员"活动:录制3分钟微课视频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1-4周:第一单元《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

- 重点: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商周政治制度

- 活动:参观本地新石器时代遗址

第5-8周:第二单元《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 重点:春秋战国经济变革、百家争鸣

- 活动:模拟"稷下学宫"学术辩论

第9-12周:第三单元《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 重点:郡县制、丝绸之路、汉代思想

- 活动:绘制"秦直道"交通网络图

第13-16周: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

- 重点:九品中正制、三省制、科举制

- 活动:编排"玄武门之变"历史短剧

第17-20周:第五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 重点:宋明理学、商品经济、行省制度

- 活动:分析《清明上河图》中的经济信息

六、资源开发与利用

1. 数字资源:

-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历史课程

- "全历史"APP时空轴功能

- 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

2. 校本资源:

- 开发《本地历史名人传》读本

- 建立"历史错题本"共享库

3. 社会资源:

- 与博物馆合作开展"文物修复体验日"

- 邀请高校教授举办"考古新发现"讲座

七、教师专业发展

1. 集体备课:每周二下午开展"同课异构"教研,重点研讨史料教学策略

2. 课题研究:申报市级课题《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的实践研究》

3. 技能提升:参加"历史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培训,掌握VR教学设备操作

八、预期成果

1. 学生层面:

- 历史学科合格率达95%以上

- 形成30份优秀历史小论文

- 组建5个历史研究兴趣小组

2. 教师层面:

- 发表2篇教学论文

- 获市级教学基本功大赛奖项

- 开发3个精品微课案例

关键词:高一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主题式教学、分层评价、资源整合

简介:本文围绕高一历史教学制定系统计划,以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学情分析设定分层目标,采用主题整合、情境教学、混合式学习等创新策略,构建过程性与终结性结合的评价体系,同时规划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旨在全面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学校高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精选28篇).doc》
将本文以doc文档格式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