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工作总结 > 文档下载预览

《校园植树节活动总结范文(精选3篇).doc》

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或者wps进行编辑;

2. 将本文以doc文档格式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3. 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

点击下载文档

校园植树节活动总结范文(精选3篇).doc

校园植树节活动总结范文(精选3篇)

第一篇:以“播种绿色希望,共建生态校园”为主题的植树节活动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增强师生环保意识,我校于2023年3月12日植树节期间,以“播种绿色希望,共建生态校园”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全校性植树活动。本次活动由校团委牵头,联合后勤处、学生处及各学院共同策划,共吸引师生代表300余人参与,种植树苗200株,覆盖校园绿化区域500平方米,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反响。

一、活动筹备:科学规划,多方联动

1. 前期调研与方案设计

活动筹备组于2月下旬启动前期工作,通过实地勘察校园绿化空白区域,结合土壤条件、光照时长等因素,筛选出适合种植的树种(如香樟、银杏、桂花等)。同时,制定《植树节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分工:后勤处负责树苗采购与工具准备,学生处组织志愿者招募,校团委设计宣传方案,各学院负责本学院师生参与动员。

2. 宣传动员:线上线下结合

通过校园官网、微信公众号发布《植树节倡议书》,制作“绿色校园,从我做起”主题海报,在食堂、教学楼等区域张贴。各班级召开主题班会,播放环保纪录片《地球脉动》片段,引导学生认识植树造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活动前一周,共收到师生报名表287份,超额完成原定200人的目标。

二、活动实施:分工协作,注重实效

1. 现场组织与流程管理

3月12日上午9时,活动正式启动。首先由后勤处园林工程师进行植树技术培训,演示挖坑、栽种、填土、浇水等关键步骤,强调“三埋两踩一提苗”标准。随后,师生按小组划分区域,每组配备1名技术指导员。活动过程中,设置“绿色心愿卡”环节,参与者写下对树木成长的期待或环保承诺,悬挂于树梢。

2. 特色环节:劳动教育与情感联结

为增强活动意义,特别设计“认养一棵树”环节。师生通过抽签方式认领树苗,后期由后勤处建立电子档案,记录树木生长情况,认养者可通过校园APP定期查看照片。此外,艺术学院学生现场创作“树与希望”主题绘画,展示于图书馆大厅,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三、活动成效:多维评估,持续影响

1. 直接成果:绿化面积与参与度

据统计,本次活动共种植乔木80株、灌木120株,新增绿化面积约500平方米。参与师生覆盖全校12个学院,其中教师占比15%,学生占比85%,形成“师生共植”的良好局面。活动后调查显示,92%的参与者表示“对植树技巧有了更深入了解”,87%认为“活动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2. 间接影响:环保意识提升

通过活动,校园内随意丢弃垃圾的现象减少30%,各班级自发组织“绿色角”养护活动,形成长效机制。此外,活动被地方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校团委收到3封周边社区感谢信,称赞我校“为城市绿化树立榜样”。

四、经验总结与改进方向

1. 成功经验:

- 跨部门协作机制高效,后勤保障到位;

- 宣传方式多样,覆盖面广;

- 融入劳动教育元素,增强参与感。

2. 待改进问题:

- 部分树苗因运输颠簸导致成活率仅85%(低于预期90%);

- 高年级学生参与积极性低于低年级,需进一步优化动员策略。

第二篇:以“青春手植绿,梦想共成长”为主题的班级植树活动总结

为响应学校植树节号召,202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于3月10日组织开展了“青春手植绿,梦想共成长”主题植树活动。全班45名学生全员参与,在班主任带领下,于校园东南角开辟“班级责任林”,种植樱花树10株,并建立长期养护机制,将植树活动与班级文化建设深度融合。

一、活动设计:小而精,重体验

1. 目标定位:从“植树”到“育人”

区别于大规模集体活动,本次活动聚焦班级凝聚力提升与个人责任感培养。班主任提前一周召开班会,讨论“树木与成长”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将植树过程类比为学业奋斗——挖坑需深、浇水要勤、修剪要准,最终才能枝繁叶茂。

2. 流程创新:融入游戏化元素

活动分为“破冰分组”“技能竞赛”“心愿绑定”三个环节。在“技能竞赛”中,各小组比拼挖坑速度与标准度,获胜组获得“绿色先锋”徽章;“心愿绑定”环节则要求每位学生为树木起名,并写下大学四年目标(如“通过四级考试”“获得奖学金”),将个人成长与树木生长挂钩。

二、实施过程:细节决定成效

1. 工具准备:轻量化与安全性并重

针对学生缺乏劳动经验的特点,后勤处提供改良版工具:铁锹手柄加装防滑套,水桶容量减半以避免提水困难。同时,配备急救箱,安排2名校医全程随行。

2. 现场指导:分步教学与即时反馈

由后勤处师傅演示后,学生分组实践。班主任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填土过实”“浇水不足”等问题。活动结束后,每组提交《植树记录表》,包含树苗位置、种植时间、负责人等信息,为后续养护提供依据。

三、后续跟进:建立长效机制

1. 责任林制度:

将10株樱花树划分为5个责任区,每组学生负责2株,每周二下午课后进行除草、松土、病虫害检查。班级设立“绿色委员”,定期在群内发布树木生长照片。

2. 主题延伸活动:

结合植树节,开展“绿色日记”征集活动,鼓励学生记录与责任树相关的故事;期末评选“最佳护绿小组”,奖励书籍或绿植。

四、活动反响:超越预期的教育价值

1. 学生反馈:

“以前觉得植树是形式主义,现在每天路过都会看看我的树,感觉它像我的朋友。”——学生A

“挖坑时手磨出了泡,但看到树苗立起来那一刻,特别有成就感。”——学生B

2. 班级变化:

活动后,班级出勤率提升5%,宿舍卫生评分跃居年级第一,班主任认为“植树活动强化了集体荣誉感,促进了良好班风形成”。

第三篇:以“校企联动植绿,共筑生态未来”为主题的校企合作植树活动总结

为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我校环境工程学院与XX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于2023年3月联合举办“校企联动植绿,共筑生态未来”植树节活动。双方共派出代表80人(教师20人、企业员工30人、学生30人),在校园西侧荒地种植水杉林300平方米,并签署《校园生态共建合作协议》,将植树活动升级为长期合作项目。

一、活动背景: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

随着“双碳”目标提出,环境工程专业对实践教学的需求日益增长。XX环保科技作为本地龙头企业,拥有先进的生态修复技术。此次合作旨在通过植树活动搭建交流平台,让学生接触行业前沿,同时为企业提供人才储备渠道。

二、活动亮点:专业指导与资源整合

1. 技术支持:企业专家现场授课

企业工程师带来土壤检测仪、树木生长监测传感器等设备,现场演示如何通过pH值测试选择树种,并讲解“林下经济”模式(如间作耐阴草药)。学生分组操作设备,记录数据,形成《土壤改良建议报告》。

2. 资源互补:校企优势最大化

学校提供场地与基础工具,企业捐赠树苗(价值2万元)及后期养护肥料。活动后,企业设立“绿色奖学金”,每年资助2名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开展生态调研。

三、活动成果:多维度的合作效益

1. 学生收获:

- 85%的学生表示“首次接触行业级检测设备”;

- 30%的学生通过活动与企业建立实习意向。

2. 学校收益:

- 荒地变绿洲,提升校园生态价值;

- 丰富环境工程实验室案例库。

3. 企业影响:

- 提升社会责任感形象;

- 提前锁定潜在优质人才。

四、未来规划:构建可持续合作机制

1. 设立“校企生态实践基地”:

将种植区域划为教学区,定期开展树木养护、病虫害防治等实践课程。

2. 开发“绿色课程包”:

联合编写《校园生态修复案例集》,纳入环境工程专业选修课。

3. 扩大合作范围:

计划每年3月、9月各开展一次植树活动,逐步覆盖校园所有可绿化区域。

关键词:校园植树节活动、环保教育、劳动实践、校企合作、生态校园、责任林制度、长效机制

简介:本文精选三篇校园植树节活动总结,分别从全校性活动、班级主题活动、校企合作活动三个维度展开。第一篇详述大规模植树活动的筹备、实施与成效,强调跨部门协作与环保意识提升;第二篇聚焦班级责任林建设,通过游戏化设计与长效养护机制深化教育效果;第三篇探讨校企合作模式,结合专业技术指导与资源整合,实现产教融合。三篇总结均包含活动背景、实施过程、成果评估及改进方向,为校园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方案。

《校园植树节活动总结范文(精选3篇).doc》
将本文以doc文档格式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