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公司研报 > 文档下载预览

《芯联集成(688469):25H1营收同比快速增长 6英寸SICMOSFET新增多项目定点.doc》

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或者wps进行编辑;

2. 将本文以doc文档格式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3. 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

点击下载文档

芯联集成(688469):25H1营收同比快速增长 6英寸SICMOSFET新增多项目定点.doc

《芯联集成(688469):25H1营收同比快速增长 6英寸SICMOSFET新增多项目定点》

一、公司概况与行业背景

芯联集成(股票代码:688469)作为国内领先的半导体制造企业,专注于功率器件、MEMS传感器及模拟IC的研发与生产,业务覆盖汽车电子、工业控制、消费电子等核心领域。公司依托12英寸晶圆产线及6英寸SiC(碳化硅)特色产线,形成了“硅基+化合物”双轮驱动的技术布局。2025年上半年,公司凭借6英寸SiC MOSFET产品的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实现营收同比快速增长,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从行业层面看,全球半导体产业正经历结构性变革。一方面,传统硅基器件在高压、高频场景下的性能瓶颈日益凸显;另一方面,以SiC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凭借耐高温、高效率、低损耗等特性,成为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5G通信等领域的核心需求。根据Yole Développement数据,2024年全球SiC功率器件市场规模达32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突破1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6%。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对SiC器件的需求占比超过40%,为本土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成长空间。

二、25H1营收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

1. 汽车电子业务爆发式增长

芯联集成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布局已进入收获期。2025年上半年,公司车载功率模块(PMIC)出货量同比增长120%,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主驱逆变器、OBC(车载充电机)等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替代。公司第三代SiC MOSFET产品已通过车规级AEC-Q101认证,并进入多家头部新能源车企的供应链,单车型定点金额超亿元。此外,公司与比亚迪、蔚来等车企合作开发的“电驱+SiC模块”一体化解决方案,显著提升了系统能效,成为营收增长的重要引擎。

2. 工业控制与消费电子需求复苏

在工业控制领域,公司IGBT模块在光伏逆变器、工业电机驱动等场景的市占率稳步提升。2025年Q2,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同比增长35%,带动公司光伏用SiC MOSFET订单环比增长50%。消费电子方面,随着AIoT设备、快充充电器等产品的普及,公司超结MOSFET(SJ-MOSFET)出货量同比激增80%,成为消费电子业务复苏的核心支撑。

3. 产能利用率提升与成本优化

报告期内,公司12英寸晶圆产线产能利用率维持在95%以上,6英寸SiC产线良率突破80%,较2024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通过工艺优化与供应链管理,单位晶圆成本同比下降12%,毛利率从2024年的18%提升至25%,进一步增强了盈利能力。

三、6英寸SiC MOSFET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

1. 技术参数领先,打破国际垄断

芯联集成6英寸SiC MOSFET采用自主研发的“沟槽栅+场截止”结构,导通电阻(Rds(on))较平面栅结构降低40%,开关损耗减少30%。产品已通过第三方测试,在1200V/50mΩ规格下,比导通电阻(Specific Rds(on))达到1.8mΩ·cm²,达到国际一线厂商水平。此外,公司开发了耐温175℃的SiC MOSFET,满足新能源汽车800V高压平台的需求。

2. 新增多项目定点,客户结构优化

2025年上半年,公司6英寸SiC MOSFET新增定点项目涵盖新能源汽车主驱、充电桩、光伏逆变器三大领域,累计定点金额超15亿元。其中,与华为数字能源合作的20kW三相充电桩模块项目,采用公司第三代SiC MOSFET,系统效率提升至98.5%,较传统硅基方案节能15%。客户结构方面,头部客户占比从2024年的60%提升至75%,包括特斯拉、宁德时代、阳光电源等全球龙头企业。

3. 产线扩建与生态合作深化

为满足市场需求,公司计划2025年Q3启动6英寸SiC产线二期扩建,产能从当前的4万片/年提升至10万片/年。同时,公司与中科院微电子所共建“第三代半导体联合实验室”,聚焦8英寸SiC外延生长、缺陷控制等关键技术,为长期技术领先奠定基础。

四、财务表现与估值分析

1. 营收与利润增速超预期

根据2025年半年报,公司实现营收28.5亿元,同比增长65%;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分业务看,汽车电子占比45%,工业控制占比30%,消费电子占比20%,其他业务占比5%。毛利率提升至25%,较2024年全年增加7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高毛利SiC产品占比提升及成本控制。

2. 现金流改善与研发投入加大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5.2亿元,同比增长200%,主要因客户预付款增加及存货周转效率提升。研发投入方面,公司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达3.8亿元,占营收比例13.3%,重点投向8英寸SiC、车规级MCU等领域。截至2025年6月,公司累计申请专利1,200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70%。

3. 估值对比与投资逻辑

与同业相比,芯联集成PE(TTM)为45倍,低于华润微(60倍)、士兰微(55倍),主要因其SiC业务处于放量初期,市场尚未充分定价。从PS(市销率)角度看,公司PS为3.8倍,低于行业平均的5倍,估值具备安全边际。长期来看,随着6英寸SiC产线满产及8英寸技术突破,公司有望实现“从器件到模块、从车用到泛工业”的跨越,估值中枢有望上移。

五、风险因素与应对策略

1. 技术迭代风险

第三代半导体技术仍处于快速发展期,若公司未能及时跟进8英寸SiC、GaN(氮化镓)等新技术,可能面临产品竞争力下降的风险。应对策略:加大研发投入,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确保技术领先。

2. 客户集中度过高

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占比达65%,若主要客户订单波动,可能对公司营收产生较大影响。应对策略:拓展中小客户,优化客户结构;开发消费电子、通信等新领域,降低对单一行业的依赖。

3. 国际贸易摩擦

全球半导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可能影响公司设备进口与海外客户拓展。应对策略:加强国产设备验证,推动供应链本地化;通过海外子公司布局东南亚市场,规避贸易壁垒。

六、未来展望与战略规划

1. 短期目标(2025-2026)

完成6英寸SiC产线二期扩建,实现年产能10万片;8英寸SiC中试线通线,产品良率突破70%;车载SiC模块市占率进入全球前五。

2. 中期目标(2027-2028)

建成8英寸SiC量产线,年产能达5万片;推出车规级SiC MOSFET+IGBT混合模块,系统成本降低20%;拓展欧洲、北美市场,海外营收占比提升至30%。

3. 长期愿景(2029+)

成为全球领先的第三代半导体供应商,覆盖“材料-器件-模块-系统”全产业链;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领域实现进口替代,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升级。

关键词:芯联集成、688469、营收增长、6英寸SiC MOSFET、项目定点、汽车电子、第三代半导体、产能扩建、技术突破、估值分析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芯联集成(688469)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重点探讨其6英寸SiC MOSFET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公司凭借汽车电子业务爆发、工业控制需求复苏及成本优化,实现营收同比快速增长;6英寸SiC产品新增多项目定点,客户结构持续优化。文章还对财务表现、估值水平、风险因素及未来战略进行全面剖析,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芯联集成(688469):25H1营收同比快速增长 6英寸SICMOSFET新增多项目定点.doc》
将本文以doc文档格式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