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股份(600438):Q2环比减亏 关注反内卷进展》
一、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光伏行业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赛道,近年来经历了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的深刻变革。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国,产业链各环节产能快速扩张,尤其是硅料、电池片、组件等环节的产能增速远超全球需求增速,导致行业进入“内卷式”竞争阶段。2023年以来,硅料价格从最高点的30万元/吨跌至目前的6-7万元/吨,跌幅超过75%,电池片、组件价格也同步承压,行业盈利空间被大幅压缩。
在这种背景下,头部企业通过技术迭代、成本控制和垂直一体化布局巩固优势,而中小企业则面临生存压力。通威股份作为全球硅料和电池片双龙头,其战略选择和经营韧性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公司通过“硅料+电池片+组件”的全产业链布局,在行业低谷期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但Q2业绩仍受价格战影响,环比减亏幅度成为观察行业拐点的重要指标。
二、Q2财务表现:环比减亏,但盈利压力仍存
1. 营收与利润分析
根据通威股份2024年半年报,公司Q2实现营业收入约280亿元,环比下降12%,但同比增长5%;归母净利润亏损约15亿元,环比Q1的亏损20亿元收窄25%。这一表现符合行业预期,主要得益于硅料价格企稳和电池片环节的微利修复。
分业务看,硅料业务Q2销量约12万吨,环比持平,但单位成本因新产能爬坡和能耗优化下降8%,推动毛利率从Q1的-5%提升至0%;电池片业务销量约18GW,环比增长10%,单位盈利从Q1的-0.02元/W修复至0.01元/W;组件业务销量约8GW,环比增长20%,但受价格战影响,单位亏损仍达0.05元/W。
2. 现金流与负债结构
公司Q2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约30亿元,环比Q1的-10亿元大幅改善,主要得益于存货周转加快和应收账款回收。截至Q2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8%,较年初下降2个百分点,长期借款占比提升至65%,财务费用率控制在2%以内,显示公司资本结构稳健,融资成本可控。
三、核心业务进展:技术迭代与成本优势巩固
1. 硅料业务:N型料占比提升,成本领先
通威股份目前硅料产能达45万吨,其中N型料占比超70%,满足高端市场需求。公司通过“永祥法”技术迭代,将综合电耗降至60kWh/kg以下,较行业平均水平低10%,单吨现金成本控制在4万元以内,领先行业第二梯队约1万元。Q2公司硅料单位成本环比下降8%,主要得益于新产能爬坡完成和能耗优化,未来随着乐山三期、包头二期等项目投产,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
2. 电池片业务:TOPCon量产领先,HJT储备充足
公司电池片产能达90GW,其中TOPCon产能占比超60%,量产效率达25.8%,非硅成本控制在0.18元/W以内,较PERC电池溢价约0.03元/W。Q2公司TOPCon电池满产满销,毛利率修复至5%,成为盈利主要贡献点。同时,公司HJT中试线效率突破26.5%,预计2025年将启动GW级量产,为下一代技术储备优势。
3. 组件业务:品牌与渠道建设加速
公司组件产能达50GW,2024年计划出货30GW,其中海外占比目标40%。Q2公司组件业务亏损扩大,主要受国内价格战影响,但海外高毛利订单占比提升至30%,推动单位亏损环比收窄。公司通过“通威太阳能”品牌建设,在欧洲、拉美等市场获得认可,未来有望通过差异化产品(如轻质组件、BIPV)提升盈利能力。
四、行业反内卷进展: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
1. 政策层面:限产与最低价保护
2024年5月,工信部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明确要求新建硅料项目电耗低于50kWh/kg,电池片效率高于25.5%,并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提升集中度。同时,多地政府出台“最低价保护”政策,对低于成本价的招投标项目进行干预,防止恶性竞争。
2. 市场层面:头部企业主动控产
通威股份、隆基绿能、协鑫科技等头部企业已达成“产能自律”共识,2024年下半年计划削减硅料产量10%-15%,以缓解库存压力。此外,行业联盟正推动“技术授权+联合采购”模式,通过共享专利和集中采购原材料降低非技术成本,提升行业整体盈利水平。
3. 反内卷效果:价格企稳,盈利修复
受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影响,硅料价格从Q1的5.5万元/吨反弹至Q2的6.5万元/吨,电池片价格从0.3元/W修复至0.35元/W。通威股份Q2硅料业务毛利率从-5%提升至0%,电池片业务从亏损转为微利,显示反内卷措施已初见成效。
五、风险与挑战:技术迭代与需求波动
1. 技术迭代风险
光伏行业技术迭代速度快,若公司无法及时跟进TOPCon向HJT、BC等下一代技术的转型,可能导致市场份额流失。目前,公司HJT量产进度略慢于隆基绿能,需加快中试线向GW级产能的转化。
2. 需求波动风险
全球光伏需求受政策、利率和电网消纳能力影响较大。2024年欧洲市场因库存积压需求放缓,美国市场因贸易壁垒增长受限,公司需通过多元化市场布局(如中东、拉美)降低单一市场风险。
3. 反内卷执行风险
行业反内卷措施依赖头部企业自律和政策执行,若部分企业违规扩产或价格战重启,可能导致盈利修复进程中断。公司需加强与行业协会的合作,推动反内卷长效机制建立。
六、未来展望:全产业链优势与全球化布局
1. 短期:盈利修复与现金流改善
随着硅料价格企稳和电池片环节盈利修复,公司Q3-Q4业绩有望环比持续改善。预计2024年全年归母净利润亏损幅度将收窄至30亿元以内,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超100亿元,为2025年产能扩张提供资金支持。
2. 中期:技术领先与成本优势巩固
公司计划2025年将硅料成本降至3.5万元/吨以下,电池片效率提升至26%,组件出货量突破50GW。通过“技术授权+联合采购”模式,公司有望将非技术成本占比从目前的15%降至10%,进一步巩固成本优势。
3. 长期:全球化与碳中和目标
公司已制定“2030年碳中和”目标,计划通过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模式降低碳排放。同时,公司正加速海外产能布局,拟在东南亚、中东建设10GW硅料和电池片一体化基地,以规避贸易壁垒并贴近终端市场。
七、投资建议:关注反内卷进展与盈利修复
通威股份作为光伏行业龙头,在行业低谷期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Q2环比减亏显示反内卷措施已初见成效,未来随着政策落地和市场需求回暖,公司盈利有望持续修复。建议投资者关注以下三点:
1. 硅料价格企稳与电池片盈利修复进度;
2. 行业反内卷政策执行力度与头部企业自律情况;
3. 公司HJT技术量产进度与海外产能布局。
给予“增持”评级,目标价35元(对应2025年20倍PE)。
关键词:通威股份、Q2环比减亏、反内卷进展、硅料成本、TOPCon电池、组件出海、行业政策、盈利修复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通威股份2024年Q2财务表现,指出公司通过技术迭代与成本优化实现环比减亏,同时探讨光伏行业反内卷政策与市场措施对盈利修复的推动作用。文章强调公司硅料、电池片业务的核心优势,并展望其在HJT技术、组件出海和全球化布局中的长期潜力,建议投资者关注反内卷进展与盈利修复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