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流股份(603308):Q2单季度业绩同比增长57% 两机业务订单充裕
一、公司概况与行业地位
应流股份(股票代码:603308)成立于2000年,总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国内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公司深耕高温合金、钛合金等特殊材料精密铸造及机加工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两机”业务)、核电装备、海洋工程等高端装备领域。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公司已形成从材料研发、铸造到机加工的全产业链能力,并凭借技术壁垒和客户认证优势,成为全球两机巨头(GE、普惠、赛峰、罗罗等)的核心供应商。
从行业地位看,应流股份在国内两机叶片市场占有率超过30%,全球市场占有率约15%,是少数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零部件企业。公司技术实力突出,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累计获得专利300余项,主导制定多项行业标准。
二、Q2业绩分析:增长动能强劲
根据2023年半年报披露,应流股份Q2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8亿元,同比增长21%;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显著高于Q1的32%。这一表现超出市场预期,主要得益于以下三大驱动因素:
1 两机业务放量加速
公司两机业务(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零部件)收入占比已提升至65%,Q2单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8%。其中,航空发动机叶片订单量同比增长45%,燃气轮机透平叶片订单增长32%。订单充裕的背后是全球航空业复苏和能源转型需求:
航空领域:全球民航客机交付量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波音、空客新机型量产带动发动机需求;国内C919大飞机进入量产阶段,配套的国产长江发动机(CJ-1000A)进入测试阶段,应流作为核心供应商深度受益。
能源领域:全球燃气轮机市场受能源危机推动,订单量同比增长25%。公司为GE、西门子能源提供的9HA级重型燃气轮机透平叶片,已通过长时运行验证,进入批量供货阶段。
2 成本端优化释放利润
Q2毛利率提升至38.5%(同比+2.3pct),主要得益于:
原材料成本下降:高温合金、钛合金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同比下降8%-12%;
规模效应显现:两机业务产能利用率提升至90%,单位固定成本分摊减少;
技术降本:通过工艺优化,单件叶片加工工时减少15%,良品率提升至98.5%。
3 汇率与政策红利
公司海外收入占比达60%,Q2人民币贬值带来约800万元汇兑收益;同时,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贡献利润约500万元。
三、两机业务:订单充裕与长期逻辑
1 航空发动机: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的中国机遇
全球航空发动机市场呈现“双寡头+中国崛起”格局:GE、普惠、罗罗三家占据80%市场份额,而中国商发(ACAE)通过CJ-1000A发动机研发,正打破技术封锁。应流股份在这一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
技术突破: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单晶叶片技术,已通过GE、罗罗的认证,成为国内首家具备单晶叶片量产能力的企业;
客户绑定:与GE航空签订10年长期协议,覆盖LEAP-1C(C919配套)、GEnx(波音787配套)等主力机型;
产能扩张:合肥基地新增单晶叶片产能20万片/年,预计2024年投产,对应收入增量约5亿元。
2 燃气轮机:能源转型下的结构性机会
全球燃气轮机市场正从传统火电向分布式能源、调峰电站转型,应流股份抓住以下机遇:
重型燃机:为GE 9HA、西门子SGT-8000H等H级燃机提供透平叶片,单台价值量超500万元;
工业燃机:与安萨尔多合作开发30MW级工业燃机,填补国内空白;
氢能燃机:参与GE氢燃料燃机研发,布局未来能源方向。
3 订单储备与交付节奏
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两机业务在手订单达28亿元,较年初增长15%。其中:
航空发动机叶片订单12亿元,交付周期6-12个月;
燃气轮机透平叶片订单10亿元,交付周期3-6个月;
核电业务订单6亿元,受核电审批重启推动。
四、核心竞争力:技术壁垒与客户认证
应流股份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技术+认证”双轮驱动:
1 技术壁垒:材料与工艺的双重突破
材料研发:掌握第三代单晶合金、定向凝固等核心技术,材料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精密铸造:采用真空熔模铸造工艺,叶片尺寸精度达±0.05mm,表面粗糙度Ra≤0.8μm;
机加工: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实现复杂曲面一次成型,加工效率提升30%。
2 客户认证:全球供应链的“入场券”
航空领域:通过NADCAP(美国航空航天和国防合同方授信项目)认证,成为GE航空“金牌供应商”;
能源领域:获得ASME核电认证,产品用于AP1000、华龙一号等三代核电机组;
认证周期:航空发动机叶片认证需3-5年,燃气轮机透平叶片认证需2-3年,形成高切换成本。
五、财务分析与估值
1 盈利能力:毛利率领先行业
2023年H1,公司综合毛利率37.8%,高于同行(航发动力32.1%、钢研高纳35.6%)。两机业务毛利率达42%,主要得益于:
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单晶叶片毛利率48%);
海外客户定价权较强(外销毛利率45%,内销38%)。
2 现金流:运营质量改善
Q2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8亿元,同比增长120%,主要因: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缩短至90天(同比-15天);
存货周转率提升至2.8次/年(同比+0.3次)。
3 估值:PEG低于行业平均
截至2023年8月,公司动态PE为28倍,低于航发动力(35倍)、钢研高纳(32倍)。考虑其2023-2025年净利润CAGR为30%,对应PEG为0.93,显著低于行业平均的1.2,具备估值修复空间。
六、风险因素与应对策略
1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高温合金占成本的40%,若镍价大幅上涨可能侵蚀利润。应对策略:
与宝钢特钢、抚顺特钢签订长期供货协议,锁定60%原材料需求;
推进废料回收技术,降低单件材料消耗。
2 国际贸易摩擦风险
海外收入占比高,可能受关税政策影响。应对策略:
在墨西哥、印度建设海外工厂,规避贸易壁垒;
加大国内市场开拓,2023年国内两机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35%。
3 技术迭代风险
若第四代单晶合金或陶瓷基复合材料(CMC)快速普及,可能淘汰现有技术。应对策略:
每年研发投入占比达6%,重点布局CMC叶片研发;
与中科院金属所、北航建立联合实验室,跟踪前沿技术。
七、未来展望:三年增长路径清晰
1 短期(2023-2024):产能释放驱动增长
合肥单晶叶片基地投产,新增收入5亿元;
核电业务受审批重启推动,收入增长20%;
预计2023年净利润4.5亿元,同比增长35%。
2 中期(2025-2026):国内市场爆发
C919配套发动机量产,带动国内两机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50%;
燃气轮机国产替代加速,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0%;
预计2025年净利润7亿元,CAGR达25%。
3 长期(2027+):氢能与商业航天新赛道
氢燃料燃机叶片实现量产,打开百亿级市场;
布局商业航天发动机零部件,拓展第二增长曲线。
八、投资建议:买入评级
基于以下逻辑,给予应流股份“买入”评级:
两机业务订单充裕,短期业绩确定性高;
技术壁垒与客户认证构成长期护城河;
估值低于行业平均,具备安全边际。
目标价:考虑2023年30倍PE,对应目标价25元(当前股价18元),潜在涨幅39%。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国际贸易摩擦加剧、技术迭代风险。
关键词:应流股份、Q2业绩、两机业务、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单晶叶片、订单充裕、技术壁垒、客户认证、估值修复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应流股份2023年Q2业绩表现,指出其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7%主要得益于两机业务订单放量与成本优化。公司作为国内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龙头,在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领域具备技术壁垒与客户认证优势,全球两机巨头核心供应商地位稳固。文章详细拆解两机业务增长逻辑,包括全球航空业复苏、能源转型需求、国内C919配套发动机量产等驱动因素,并指出公司在手订单达28亿元,产能扩张与技术降本将支撑未来三年30%+的利润增长。财务分析显示公司毛利率领先行业,现金流改善,PEG低于平均水平。风险提示包括原材料价格波动、国际贸易摩擦与技术迭代风险,但长期看氢能燃机与商业航天将打开新增长空间。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