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外科学 > 腰椎管狭窄护理查房PPT

腰椎管狭窄护理查房PPT

RogueCrest 上传于 2022-07-28 15:32

《腰椎管狭窄护理查房PPT》

一、引言

腰椎管狭窄症是骨科常见疾病,主要由腰椎椎管、神经根管或椎间孔因退行性变、外伤等原因导致狭窄,压迫脊髓、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引起相应神经功能障碍。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查房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系统的护理查房,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本次护理查房旨在深入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护理要点,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二、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65岁,因“反复腰痛伴双下肢麻木、行走困难1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呈持续性钝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同时伴有双下肢麻木,以小腿后侧及足底为著,行走约500米后需休息片刻才能继续行走。1周前上述症状加重,行走距离缩短至200米,且出现间歇性跛行,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遂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脊柱无明显畸形,腰椎活动度受限,L4 - 5、L5 - S1棘突及棘间压痛明显,叩击痛阳性,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双下肢肌力Ⅳ级,感觉减退,腱反射减弱。辅助检查:腰椎X线片示腰椎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腰椎CT示L4 - 5、L5 - S1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腰椎MRI示L4 - 5、L5 - S1椎间盘向后突出,硬膜囊受压,椎管有效容积减小。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退行性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发生退行性改变,椎间盘水分减少,弹性降低,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形成骨赘。同时,黄韧带肥厚、钙化,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导致椎管、神经根管或椎间孔狭窄,压迫神经组织。

(二)外伤

腰椎遭受外伤,如骨折、脱位等,可引起椎体移位、椎间盘突出或椎管内血肿形成,导致椎管狭窄。

(三)医源性因素

腰椎手术后的瘢痕组织增生、粘连,可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引起腰椎管狭窄症。此外,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的退变加速,也可能导致椎管狭窄。

(四)先天性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先天性腰椎椎管发育狭窄,椎管容积较小,在轻微的外力作用或退行性变的影响下,更容易出现神经受压症状。

四、临床表现

(一)腰痛

腰痛是腰椎管狭窄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为持续性钝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疼痛部位多位于腰部正中或两侧,可放射至臀部或大腿后侧。

(二)下肢症状

1. 下肢麻木、疼痛:患者常感到双下肢麻木、疼痛,以小腿后侧及足底为著。疼痛性质多为酸痛、胀痛或刺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2. 间歇性跛行:这是腰椎管狭窄症的典型症状。患者行走一定距离后,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被迫停下休息,待症状缓解后,又可继续行走。随着病情的加重,行走距离逐渐缩短。

3. 马尾神经综合征:当椎管狭窄严重,压迫马尾神经时,患者可出现会阴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等症状。

(三)体征

1. 脊柱畸形:部分患者可出现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以缓解神经受压症状。

2. 压痛、叩击痛:在病变椎体棘突及棘间可触及压痛、叩击痛。

3. 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直腿抬高时,神经根受到牵拉,引起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即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基础上,进一步屈曲踝关节,引起或加重下肢症状,为加强试验阳性。

4. 肌力减退、感觉异常:根据神经受压的部位和程度不同,患者可出现相应部位的肌力减退、感觉异常。如L4 - 5椎间盘突出,可引起小腿外侧及足背内侧感觉减退,拇趾背伸肌力减弱;L5 - S1椎间盘突出,可引起小腿后侧及足底外侧感觉减退,踝关节跖屈肌力减弱。

五、治疗原则

(一)保守治疗

1. 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长时间弯腰、久坐、久站,减轻腰椎负担。同时,可佩戴腰围,限制腰椎活动,缓解疼痛。

2. 物理治疗: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有热敷、按摩、针灸、牵引等。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按摩可放松腰部肌肉,减轻神经压迫;针灸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牵引可增大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

3. 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神经营养药可促进神经修复;肌肉松弛剂可缓解肌肉痉挛。

(二)手术治疗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或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的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椎板切除术、椎管扩大成形术、椎间盘切除术等,目的是解除神经压迫,恢复椎管容积。

六、护理评估

(一)身体状况评估

1. 疼痛评估:采用数字评分法(NRS)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的程度、性质、部位及持续时间,了解疼痛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

2. 活动能力评估:评估患者行走距离、上下楼梯能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了解患者活动受限的程度。

3. 神经功能评估:检查患者双下肢肌力、感觉、腱反射等情况,判断神经受压的程度和部位。

(二)心理状况评估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由于长期受病痛折磨,活动受限,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通过与患者交流、观察患者的表情和行为等方式,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

(三)社会支持系统评估

了解患者的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对患者的关心和支持程度、患者的工作情况等,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否完善,以便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七、护理诊断

(一)疼痛:与椎管狭窄压迫神经根有关。

(二)活动无耐力:与腰痛、下肢麻木疼痛导致活动受限有关。

(三)有跌倒的危险:与下肢肌力减退、平衡能力下降有关。

(四)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影响生活质量有关。

(五)知识缺乏:缺乏腰椎管狭窄症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知识。

八、护理措施

(一)疼痛护理

1. 休息与体位: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选择硬板床,保持脊柱自然生理曲度。疼痛严重时,可采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减轻腰部压力。

2. 物理治疗:遵医嘱为患者进行热敷、按摩、针灸等物理治疗,缓解疼痛。热敷时,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皮肤;按摩时,手法要轻柔,避免过度用力。

3. 药物治疗:遵医嘱给予患者非甾体类抗炎药、神经营养药等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告知患者按时服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

(二)活动无耐力护理

1. 制定活动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活动计划。活动量应逐渐增加,避免过度劳累。开始时,可让患者在室内短距离行走,随着病情的改善,逐渐增加行走距离和时间。

2. 辅助器具使用: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腰围、拐杖等辅助器具,减轻腰部负担,提高活动能力。使用腰围时,要注意松紧适宜,不要过紧或过松;使用拐杖时,要选择合适的长度,保持身体平衡。

3. 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如小飞燕、五点支撑法等,增强腰背肌力量,提高脊柱稳定性。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避免过度锻炼导致肌肉疲劳。

(三)预防跌倒护理

1. 环境安全:保持病房地面干燥、整洁,无障碍物。在卫生间、走廊等地方安装扶手,方便患者行走和起身。

2. 穿防滑鞋:指导患者穿合适的防滑鞋,避免穿拖鞋或高跟鞋行走,防止滑倒。

3. 协助活动:对于下肢肌力减退、平衡能力下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协助其进行活动,如起床、行走、上下楼梯等,确保患者安全。

(四)心理护理

1. 心理支持:主动与患者沟通,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患者关心和安慰。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 健康宣教:向患者介绍腰椎管狭窄症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治疗方法、预后等,让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3. 家庭支持:鼓励患者家属多关心、陪伴患者,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照顾,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五)健康宣教

1. 疾病预防: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腰椎管狭窄症的预防知识,如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避免长时间弯腰、久坐、久站,加强腰背肌锻炼等,预防疾病的发生。

2. 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钙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新鲜蔬菜水果等,增强体质,促进疾病康复。

3. 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继续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定期复查、避免剧烈运动等。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

九、护理效果评价

(一)疼痛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减轻,NRS或VAS评分降低,能够忍受疼痛,不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

(二)活动能力提高:患者行走距离增加,上下楼梯能力增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

(三)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减轻,能够积极面对疾病,配合治疗和护理。

(四)知识掌握:患者及家属对腰椎管狭窄症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正确进行自我护理。

十、总结

通过本次护理查房,我们对腰椎管狭窄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应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和社会支持系统,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活动能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同时,我们还应加强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护理能力,预防疾病的复发。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护理查房、病因、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简介:本文围绕腰椎管狭窄症护理查房展开,详细介绍了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重点阐述了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评价等内容,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全面、系统的参考,提高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