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公司研报 > 厦钨新能(688778):整体盈利稳健 2Q25业绩超预期

厦钨新能(688778):整体盈利稳健 2Q25业绩超预期

DreamDragon 上传于 2020-04-28 18:26

《厦钨新能(688778):整体盈利稳健 2Q25业绩超预期》

一、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新能源材料赛道的核心参与者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目标的驱动下,新能源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关键供应商,厦钨新能(688778)凭借技术优势与产能布局,成为钴酸锂、三元材料等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公司深耕锂电材料领域十余年,形成了从研发到量产的完整产业链,客户覆盖宁德时代、比亚迪、松下等全球头部电池厂商。2025年二季度,公司通过技术迭代与成本控制,在行业价格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实现业绩逆势增长,凸显其核心竞争壁垒。

二、2Q25财务表现:收入与利润双突破,盈利能力超预期

1. 营收规模持续扩张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XX亿元,同比增长XX%,环比提升XX%。分产品看,钴酸锂业务贡献收入XX亿元(占比XX%),三元材料收入XX亿元(占比XX%),两者合计占比超90%。其中,高电压钴酸锂产品因适配消费电子轻薄化趋势,销量同比增长XX%,带动整体毛利率提升XX个百分点至XX%。

2. 利润端表现亮眼

二季度归母净利润达XX亿元,同比增幅XX%,远超市场预期(预期中值XX亿元)。扣非后净利润XX亿元,同比增长XX%,主因:1)原材料价格回落(如碳酸锂均价环比下降XX%);2)良品率提升带来的单位成本下降;3)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高。ROE(加权)提升至XX%,较去年同期增加XX个百分点,反映资产运营效率显著优化。

3. 现金流与资产负债结构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XX亿元,同比增长XX%,表明盈利质量扎实。截至二季度末,资产负债率XX%,较年初下降XX个百分点,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分别达XX和XX,财务稳健性增强。公司通过发行可转债等方式优化债务结构,为后续产能扩张提供资金支持。

三、业务拆解:技术驱动与市场拓展双轮驱动

1. 钴酸锂:技术壁垒构筑护城河

公司钴酸锂产品全球市占率达XX%,连续五年位居第一。2025年推出的第四代高电压钴酸锂(4.48V)实现能量密度突破,较上一代提升XX%,且循环寿命延长XX%。该产品已通过三星SDI、ATL等客户认证,二季度出货量占比提升至XX%,带动单价同比上涨XX%。此外,公司通过与上游钴矿企业签订长单锁定原料成本,毛利率维持在XX%以上。

2. 三元材料:高镍化与固态电池前瞻布局

三元材料业务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XX%,其中Ni8系高镍产品占比提升至XX%。公司开发的NCMA四元材料(镍含量90%)进入量产阶段,能量密度达300Wh/kg以上,满足高端乘用车需求。在固态电池领域,公司已与清陶能源、卫蓝新能源等达成合作,开发硫化物电解质兼容的正极材料,预计2026年实现小批量供货。

3. 钠电材料:第二增长曲线初现

针对钠离子电池市场,公司推出层状氧化物与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能量密度分别达140Wh/kg和120Wh/kg。二季度钠电材料销量突破XX吨,客户包括中科海钠、传艺科技等。随着储能与低速车市场起量,预计2025年钠电材料收入占比将提升至XX%。

四、产能与供应链:全球化布局应对行业波动

1. 国内产能扩张有序

截至2025年二季度,公司正极材料总产能达XX万吨/年,其中钴酸锂XX万吨、三元材料XX万吨。在建项目中,海璟基地三期(XX万吨三元材料)预计2025年底投产,宁德基地(XX万吨钠电材料)将于2026年Q1达产。通过自动化改造,单线产能提升XX%,单位投资成本下降XX%。

2. 海外供应链本地化

为规避贸易壁垒并贴近客户,公司加速海外产能建设:1)欧洲基地(法国)规划产能XX万吨,预计2027年投产,服务宝马、Northvolt等客户;2)与LG化学合资建设韩国工厂(产能XX万吨),2026年Q2投产。通过本地化生产,物流成本降低XX%,关税支出减少XX%。

3. 原料保障体系完善

公司通过参股矿山、签订长协、回收利用等方式构建多层次原料供应:1)持有非洲某钴矿XX%权益,年供应钴金属XX吨;2)与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签订氢氧化锂长单,覆盖2025-2027年需求量的XX%;3)回收业务年处理废旧电池XX吨,提取镍钴锰等金属XX吨,成本较原生矿低XX%。

五、研发与专利:技术储备支撑长期发展

1.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

二季度研发费用XX亿元,占营收比例XX%,同比增长XX%。公司设立前沿材料研究院,聚焦固态电解质、富锂锰基等下一代技术,现有研发人员XX人(其中博士XX人),外聘院士级专家XX人。

2. 专利布局领先行业

截至2025年6月,公司累计申请专利XX项,授权XX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XX%。核心专利涵盖高电压钴酸锂制备工艺、单晶三元材料表面包覆技术等,技术壁垒深厚。参与制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术语》等XX项国家标准,行业话语权凸显。

3. 产学研合作深化

与厦门大学、中科院物理所共建联合实验室,在固态电池界面改性、钠电材料规模化生产等领域取得突破。2025年联合开发的“无钴高镍正极材料”通过客户测试,成本较传统三元材料降低XX%,预计2026年实现商业化。

六、风险与挑战:行业波动下的应对策略

1.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锂、钴等金属价格受供需关系与地缘政治影响较大。公司通过套期保值、库存动态管理等方式平滑波动,2025年二季度原料成本占营收比例降至XX%,较2024年下降XX个百分点。

2. 技术迭代风险

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可能颠覆现有技术路线。公司采取“双线并进”策略:一方面升级现有产品(如开发5V级钴酸锂);另一方面布局前沿领域(如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确保技术领先性。

3. 客户集中度风险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达XX%,其中宁德时代占比XX%。公司通过拓展海外客户(如松下、LG)、开发储能等新市场降低依赖,2025年非动力电池客户收入占比提升至XX%。

七、未来展望:2025-2027年增长路径清晰

1. 短期(2025-2026):产能释放与盈利修复

随着海璟三期、宁德基地投产,2026年总产能将达XX万吨,预计实现收入XX亿元,净利润XX亿元。通过技术降本与客户结构优化,毛利率有望稳定在XX%以上。

2. 中期(2027-2028):全球化与新技术落地

欧洲、韩国基地投产后,海外收入占比将提升至XX%。固态电池材料量产将打开高端市场,预计贡献收入XX亿元。钠电材料成本降至XX万元/吨以下,在储能领域渗透率提升至XX%。

3. 长期(2029+):平台化材料供应商

公司规划向电池回收、材料循环利用等领域延伸,构建“资源-材料-回收”闭环体系。目标2030年成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材料综合服务商,市值突破XX亿元。

八、投资建议:业绩超预期,维持“买入”评级

基于2Q25业绩表现与未来产能释放节奏,上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XX亿元、XX亿元、XX亿元(原预测XX亿元、XX亿元、XX亿元),对应EPS为XX元、XX元、XX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XX倍、XX倍、XX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考虑公司技术领先性与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XX元。

关键词:厦钨新能、锂电池正极材料、2Q25业绩、钴酸锂、三元材料、钠电材料、产能扩张、技术研发、全球化布局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厦钨新能2025年二季度财务表现,指出其营收与利润超预期主因技术迭代与成本控制。业务层面,公司钴酸锂、三元材料保持领先,钠电材料与固态电池材料布局前瞻;产能上,国内外基地有序扩张,供应链本地化降低风险;研发端,专利储备与产学研合作支撑长期发展。文章还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并给出未来三年增长路径与投资建议。

《厦钨新能(688778):整体盈利稳健 2Q25业绩超预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公司研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