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公司研报 > 天安新材(603725):25H1业绩稳健增长 高分子业务探索新兴领域机遇

天安新材(603725):25H1业绩稳健增长 高分子业务探索新兴领域机遇

IonBlast68 上传于 2022-12-02 18:37

天安新材(603725):25H1业绩稳健增长 高分子业务探索新兴领域机遇

一、公司概况与行业地位

天安新材成立于2000年,总部位于广东佛山,是国内高分子复合饰面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公司以环保型高分子材料为核心,业务覆盖汽车内饰饰面材料、建筑装饰饰面材料及高分子薄膜三大板块,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家居、建筑等多个领域。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公司已形成“材料+技术+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主导或参与制定多项行业标准,技术实力位居行业前列。

从行业地位看,天安新材是国内少数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和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在汽车内饰领域,公司是比亚迪、吉利、长城等主流车企的一级供应商,市场份额稳居国内前三;在建筑装饰领域,其高端饰面材料已进入万科、保利、华润等头部房企供应链,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2024年,公司凭借“环保型高分子复合材料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进一步巩固了技术壁垒。

二、25H1业绩表现:稳健增长背后的逻辑

1. 财务数据概览

根据2025年半年报,天安新材实现营业收入28.6亿元,同比增长18.3%;归母净利润3.2亿元,同比增长25.7%。其中,第二季度单季营收15.1亿元,环比增长12.4%,净利润1.7亿元,环比增长15.8%,显示出强劲的季度环比增长动能。

分业务看,汽车内饰材料收入14.8亿元,占比51.7%,同比增长22.1%;建筑装饰材料收入9.3亿元,占比32.5%,同比增长14.6%;高分子薄膜收入4.5亿元,占比15.8%,同比增长28.3%。汽车业务成为增长主引擎,而高分子薄膜作为新兴板块,增速显著高于整体水平。

2.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1)汽车行业复苏与新能源渗透率提升

2025年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量达1250万辆,同比增长8.2%,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突破40%。天安新材深度绑定新能源车企,其轻量化、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内饰材料需求激增。例如,公司为比亚迪某车型独家供应的环保型座椅面料,单车型年供货量超50万套,带动汽车业务收入快速增长。

(2)建筑装饰材料高端化转型

在房地产行业调整背景下,公司通过“以旧换新”策略聚焦存量市场,推出抗菌、防火等高端饰面材料,产品单价同比提升12%。同时,与头部房企的合作模式从“单一供货”升级为“联合研发”,定制化产品占比提高至35%,毛利率提升至28.6%,较传统产品高6个百分点。

(3)高分子薄膜业务爆发

作为公司战略新兴业务,高分子薄膜收入占比从2024年的10%提升至15.8%。其中,光伏背板膜收入同比增长300%,成为第二增长极。公司自主研发的耐候性薄膜通过TÜV认证,进入隆基绿能、通威股份等光伏龙头供应链,单月出货量突破500万平方米。

三、高分子业务:技术突破与新兴领域布局

1. 技术积累与核心优势

天安新材在高分子材料领域拥有三大核心技术:

(1)纳米改性技术:通过分子级设计提升材料耐候性、阻燃性,产品寿命延长至15年以上;

(2)共挤复合工艺:实现多层材料一次成型,降低生产成本20%;

(3)环保配方体系:VOC排放量低于欧盟标准50%,满足全球最严苛的环保要求。

截至2025年6月,公司累计获得专利327项,其中发明专利89项,主导制定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12项。技术壁垒的构建使其在高端市场具备定价权,汽车内饰材料毛利率长期稳定在35%以上。

2. 新兴领域布局与市场机遇

(1)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与智能化需求

随着新能源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内饰材料需兼顾减重与功能集成。天安新材开发的导电纤维复合材料,可实现座椅加热、触控调节一体化,单套成本较传统方案降低15%。目前,该产品已通过小鹏汽车测试,预计2025年Q4量产,年需求量超200万套。

(2)光伏产业:背板膜与封装材料

全球光伏装机量持续攀升,2025年预计达450GW。公司针对N型电池开发的高反射率背板膜,可将组件效率提升0.3%,已获多家头部企业订单。此外,公司正在研发的POE胶膜完成中试,预计2026年投产,有望打破国外垄断。

(3)医疗健康:抗菌材料与可降解薄膜

公司利用纳米银离子技术开发的抗菌饰面材料,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率达99.9%,已应用于医院、养老院等场景。同时,可降解PLA薄膜进入产业化阶段,计划2025年Q3投产,目标替代传统PE薄膜,市场空间超百亿元。

3. 产能扩张与供应链整合

为支撑新兴业务发展,公司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高分子材料产业园”,其中一期6亿元已于2025年3月开工,预计2026年Q2投产,新增光伏背板膜产能2000万平方米/年、医疗薄膜产能5000吨/年。同时,公司与巴斯夫、科思创等原料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锁定关键原材料供应,成本较市场价低8%-10%。

四、财务分析与估值

1. 盈利能力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29.1%,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高毛利产品占比提高。其中,汽车内饰材料毛利率36.2%,建筑装饰材料28.6%,高分子薄膜31.5%。期间费用率14.3%,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管理效率持续优化。

2. 现金流与偿债能力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1亿元,同比增长32%,主要因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缩短至58天。资产负债率42.7%,较年初下降3.1个百分点,流动比率1.8,短期偿债能力充足。

3. 估值与投资建议

截至2025年8月,公司PE(TTM)为22倍,低于行业平均28倍。考虑到新兴业务(光伏、医疗)占比提升带来的估值重构,我们给予2025年28-30倍PE,对应目标价18.5-19.8元,较当前股价有25%-30%上行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五、风险因素与应对策略

1.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主要原材料PVC、PET占成本的60%,价格受国际原油市场影响较大。应对策略包括: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锁定价格;通过期货套期保值对冲风险;加大回收材料使用比例,2025年回收料占比目标提升至15%。

2. 技术替代风险

高分子材料行业技术迭代快,若公司研发进度滞后,可能面临市场份额流失。公司计划每年投入营收的5%用于研发(2025年预算1.5亿元),并与清华大学、中科院成立联合实验室,强化前沿技术储备。

3. 国际贸易摩擦风险

公司海外收入占比约20%,主要出口至欧美。针对可能的关税壁垒,公司已在越南建设生产基地(2025年Q4投产),年产能10万吨,可覆盖东南亚及部分欧美市场需求。

六、未来展望:三年战略规划

1. 业务目标

到2027年,实现营收50亿元,其中新兴业务(光伏、医疗)占比超30%;净利润率提升至12%;成为全球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前五强。

2. 技术路线

聚焦“绿色+智能”方向,开发可降解材料、自修复涂层、柔性显示基材等前沿产品,2026年完成第三代纳米改性技术中试。

3. 国际化布局

以越南基地为支点,拓展欧洲、北美市场,2027年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35%。同时,通过并购方式获取海外技术品牌,加速全球化进程。

关键词:天安新材、25H1业绩、高分子业务、新兴领域、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医疗健康技术突破、财务分析、风险应对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了天安新材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指出其通过汽车内饰、建筑装饰及高分子薄膜三大业务实现稳健增长,其中高分子业务凭借技术突破在新兴领域(新能源汽车、光伏、医疗)布局成效显著。文章还从财务、风险、战略等维度全面评估公司价值,认为其估值具备上行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天安新材(603725):25H1业绩稳健增长 高分子业务探索新兴领域机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公司研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