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面部穴位
(一)百会穴
定位口诀:两耳尖直上连线中,头顶正中央处逢。
主治口诀:百会主升提阳气,头晕目眩此穴医。中风失语与偏瘫,脱肛阴挺亦能安。惊悸健忘神不宁,癫狂痫证也可平。
解析:百会穴位于头部,是督脉的重要穴位。其定位可通过两耳尖直上连线取中点确定。该穴具有升阳举陷、醒脑开窍的功效。对于因阳气不足导致的头晕目眩,以及中风后出现的失语、偏瘫等症状有良好疗效。同时,对于脱肛、子宫脱垂等脏器下垂病症,也有升提固脱的作用。此外,还能改善惊悸、健忘等神志病症,对癫狂痫等精神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二)印堂穴
定位口诀:两眉中间取印堂,面部正中线中央。
主治口诀:印堂清头又明目,头痛鼻衄它能除。失眠健忘神不安,眩晕惊风亦可安。
解析:印堂穴在两眉之间,属于经外奇穴。定位明确,在面部正中线上。此穴有清头明目、宁心安神的作用。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以及鼻出血等症状有治疗效果。同时,能改善失眠、健忘等神志方面的问题,对眩晕、小儿惊风等病症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三)攒竹穴
定位口诀:眉头凹陷攒竹藏,眶上切迹旁边量。
主治口诀:攒竹明目消赤痛,眼睑瞤动此穴通。呃逆呕吐也能治,头痛目眩亦相从。
解析:攒竹穴位于眉头凹陷处,靠近眶上切迹。该穴主要功效为明目,可消除眼睛红肿疼痛等症状,对于眼睑不自主跳动也有治疗作用。此外,还能调理脾胃气机,缓解呃逆、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对头痛、目眩等头部病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四)睛明穴
定位口诀:目内眦角稍上方,睛明穴位在此藏。
主治口诀:睛明明目退翳障,目赤肿痛它来降。视物不明与近视,夜盲色盲也相帮。
解析:睛明穴在目内眦角稍上方的凹陷处。它是眼部的重要穴位,具有明目退翳的作用。对于目赤肿痛等眼部炎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能改善视物不清、近视等视力问题,对夜盲症、色盲等眼部疾病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五)太阳穴
定位口诀:眉梢与目外眦间,向后一横指处拈。
主治口诀:太阳头痛与偏正,目疾耳鸣它可应。口眼歪斜也能治,醒脑开窍功效明。
解析:太阳穴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此穴对头痛有显著疗效,尤其是偏正头痛。同时,能治疗眼部疾病和耳鸣等症状。对于口眼歪斜等面部神经麻痹病症,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具有醒脑开窍的功效。
二、胸腹部穴位
(一)膻中穴
定位口诀:两乳连线中点处,膻中穴位正此住。
主治口诀:膻中宽胸理气畅,咳嗽气喘它能防。心痛心悸与乳痈,呕吐呃逆也相从。
解析: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是任脉的重要穴位。该穴具有宽胸理气的作用,可调理胸中气机,缓解咳嗽、气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对于心痛、心悸等心脏病症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还能治疗乳痈等乳房疾病,以及呕吐、呃逆等消化系统症状。
(二)中脘穴
定位口诀:脐上四寸取中脘,前正中线此点站。
主治口诀:中脘健脾和胃强,胃痛腹胀它来帮。呕吐吞酸与泄泻,便秘噎膈也相商。
解析:中脘穴在脐上四寸,前正中线上。它是胃的募穴,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对于胃痛、腹胀等胃部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能缓解呕吐、吞酸等胃气上逆症状,对泄泻、便秘等肠道疾病也有调理作用,还可用于治疗噎膈等食管疾病。
(三)神阙穴
定位口诀:肚脐中央神阙藏,先天之本此穴彰。
主治口诀:神阙温阳救逆强,腹痛泄泻它能防。中风脱证与虚脱,水肿鼓胀也相帮。
解析:神阙穴就是肚脐中央,是人体的重要穴位之一。它具有温阳救逆的作用,可振奋人体阳气。对于腹痛、泄泻等腹部病症有治疗效果,尤其适用于虚寒性腹痛。同时,能治疗中风脱证、虚脱等危急病症,还可用于调理水肿、鼓胀等水液代谢失常的疾病。
(四)气海穴
定位口诀:脐下一寸半气海,前正中线此穴在。
主治口诀:气海益气助阳强,虚劳赢瘦它能养。遗尿遗精与阳痿,月经不调也相帮。
解析:气海穴在脐下一寸半,前正中线上。该穴具有益气助阳的功效,可补充人体元气,增强阳气。对于虚劳赢瘦、身体虚弱等病症有调理作用,能治疗遗尿、遗精、阳痿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还可用于调理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五)关元穴
定位口诀:脐下三寸关元藏,小腹正中此穴彰。
主治口诀:关元培元固本强,遗精阳痿它能防。月经不调与带下,腹痛泄泻也相商。
解析: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小腹正中线上。它是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作用。对于遗精、阳痿等男科疾病有治疗效果,能调理月经不调、带下等妇科疾病,还可用于治疗腹痛、泄泻等腹部病症。
三、背腰部穴位
(一)大椎穴
定位口诀: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位正此挂。
主治口诀:大椎清热解表强,咳嗽气喘它能防。发热恶寒与项强,癫狂痫证也相帮。
解析:大椎穴在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凹陷处。该穴具有清热解表的作用,可治疗外感发热、恶寒等表证。对于咳嗽、气喘等呼吸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能缓解项背强直等症状,还可用于治疗癫狂痫等精神疾病。
(二)肺俞穴
定位口诀: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肺家。
主治口诀:肺俞宣肺止咳强,气喘痰多它能防。鼻塞流涕与感冒,潮热盗汗也相商。
解析: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它是肺的背俞穴,具有宣肺止咳的作用。对于气喘、痰多等肺部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能缓解鼻塞、流涕等感冒症状,还可用于调理潮热、盗汗等阴虚病症。
(三)心俞穴
定位口诀: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心家。
主治口诀:心俞宁心安神强,心痛心悸它能防。失眠健忘与癫狂,梦遗惊悸也相帮。
解析:心俞穴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它是心的背俞穴,具有宁心安神的功效。对于心痛、心悸等心脏病症有治疗作用,能改善失眠、健忘等神志问题,还可用于治疗癫狂、梦遗、惊悸等病症。
(四)肝俞穴
定位口诀: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肝家。
主治口诀:肝俞疏肝理气强,目赤肿痛它能防。胁痛黄疸与眩晕,月经不调也相商。
解析:肝俞穴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它是肝的背俞穴,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对于目赤肿痛等眼部疾病有治疗效果,能缓解胁痛、黄疸等肝胆病症,还可用于调理眩晕、月经不调等与肝相关的疾病。
(五)脾俞穴
定位口诀: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脾家。
主治口诀:脾俞健脾和胃强,腹胀泄泻它能防。呕吐纳呆与水肿,黄疸便溏也相帮。
解析:脾俞穴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它是脾的背俞穴,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对于腹胀、泄泻等脾胃疾病有治疗作用,能缓解呕吐、纳呆等消化系统症状,还可用于调理水肿、黄疸、便溏等病症。
四、上肢部穴位
(一)合谷穴
定位口诀: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合谷穴位在此间。
主治口诀:合谷止痛又解表,头痛牙痛它能疗。发热恶寒与鼻衄,口眼歪斜也相调。
解析:合谷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该穴具有止痛解表的作用,对于各种头痛、牙痛等疼痛病症有显著疗效。能治疗外感发热、恶寒等表证,还可用于缓解鼻出血、口眼歪斜等症状。
(二)曲池穴
定位口诀:屈肘成直角,肘横纹外端曲池找。
主治口诀:曲池清热又利湿,上肢不遂它能医。高血压病与发热,咽喉肿痛也相宜。
解析: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此穴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治疗上肢不遂、手臂疼痛等病症。对于高血压病、发热等有调理作用,还能缓解咽喉肿痛等症状。
(三)内关穴
定位口诀:腕横纹上二寸,两筋之间内关存。
主治口诀:内关宽胸和胃强,心痛心悸它能防。呕吐呃逆与失眠,眩晕癫狂也相帮。
解析:内关穴位于腕横纹上二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该穴具有宽胸和胃的功效,可调理胸中气机,缓解心痛、心悸等心脏病症。能治疗呕吐、呃逆等胃气上逆症状,还可用于改善失眠、眩晕、癫狂等神志问题。
(四)外关穴
定位口诀:腕背横纹上二寸,尺桡骨之间外关寻。
主治口诀:外关清热解表强,上肢痹痛它能防。耳鸣耳聋与头痛,发热胁痛也相商。
解析:外关穴在腕背横纹上二寸,尺骨与桡骨之间。此穴具有清热解表的作用,可治疗外感发热等表证。对于上肢痹痛、手臂麻木等病症有治疗效果,还能缓解耳鸣、耳聋、头痛、胁痛等症状。
(五)肩髃穴
定位口诀:肩峰端下缘,三角肌上肩髃连。
主治口诀:肩髃通经活络强,肩臂疼痛它能防。上肢不遂与瘰疬,瘾疹风病也相帮。
解析:肩髃穴在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该穴具有通经活络的作用,可治疗肩臂疼痛、上肢不遂等病症。对于瘰疬、瘾疹等皮肤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五、下肢部穴位
(一)足三里穴
定位口诀:犊鼻穴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寻。
主治口诀:足三里健脾和胃强,胃痛腹胀它能防。呕吐泄泻与便秘,虚劳赢瘦也相帮。强身健体功效显,长寿保健它为先。
解析: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犊鼻穴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它是胃的下合穴,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可治疗胃痛、腹胀、呕吐、泄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对于虚劳赢瘦、身体虚弱等病症有调理作用,还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保健功效。
(二)阳陵泉穴
定位口诀:腓骨头前下方,阳陵泉穴在此藏。
主治口诀:阳陵泉疏肝利胆强,胁痛黄疸它能防。下肢痹痛与半身不遂,口苦呕吐也相帮。
解析:阳陵泉穴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它是胆的下合穴,具有疏肝利胆的作用,可治疗胁痛、黄疸等肝胆病症。对于下肢痹痛、半身不遂等肢体疾病有治疗效果,还能缓解口苦、呕吐等症状。
(三)委中穴
定位口诀:腘横纹中点处,委中穴位正此住。
主治口诀:委中通经活络强,腰背腿痛它能防。急性腰扭伤与中风,小便不利也相商。
解析:委中穴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该穴具有通经活络的作用,可治疗腰背痛、下肢痛等病症。对于急性腰扭伤、中风后遗症等有较好的疗效,还可用于调理小便不利等症状。
(四)承山穴
定位口诀:腓肠肌两肌腹之间,承山穴位在此间。
主治口诀:承山理气止痛强,腰腿疼痛它能防。痔疮便秘与脚气,转筋抽搐也相帮。
解析:承山穴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此穴具有理气止痛的作用,可治疗腰腿疼痛等病症。对于痔疮、便秘等肛肠疾病有调理作用,还能缓解脚气、转筋抽搐等症状。
(五)涌泉穴
定位口诀:足底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前三分之一交点涌泉留。
主治口诀:涌泉滋阴降火强,头痛眩晕它能防。失眠惊悸与癫狂,大便难与昏厥帮。
解析:涌泉穴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它是肾经的井穴,具有滋阴降火的作用,可治疗头痛、眩晕等头部病症。对于失眠、惊悸、癫狂等神志问题有调理作用,还能缓解大便难、昏厥等症状。
关键词:针灸学、穴位定位、主治口诀、头面部穴位、胸腹部穴位、背腰部穴位、上肢部穴位、下肢部穴位
简介:本文详细介绍了针灸学中常见穴位的定位方法和主治功效,并以口诀的形式进行记忆。内容涵盖头面部、胸腹部、背腰部、上肢部和下肢部的多个重要穴位,每个穴位都有明确的定位描述和对应的主治病症总结,有助于学习者快速掌握针灸穴位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