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针灸学 > 针灸推拿宗旨口诀

针灸推拿宗旨口诀

NationDragon 上传于 2023-04-12 17:15

《针灸推拿宗旨口诀》

一、总纲篇:天人合一针道源
针灸推拿之学,源于上古,承《黄帝内经》之精要,融阴阳五行之理,通经络腧穴之用。其宗旨在于“调和阴阳,扶正祛邪,通经活络,培元固本”。医者临证,当以“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虚实寒热,定补泻手法,使气至病所,效如桴鼓。口诀云:“针刺之道在调神,推拿之法重通筋,阴阳平衡为根本,气血和畅病自轻。”

二、针法篇:刺法精要贯始终
(一)持针与进针
持针之手,贵在稳准。拇指食指夹针柄,中指辅以定深浅。进针之法,分速刺、缓刺、沿皮刺。速刺如箭离弦,直入肌腠;缓刺似蜻蜓点水,分层渐进;沿皮刺循经走,不伤血管。口诀:“持针如握虎尾,进针似春芽萌,速缓相宜气自至,莫使患者痛难容。”

(二)补泻手法
补法以“迎随”为纲,顺经而刺为补,逆经而刺为泻。捻转补泻:拇指向前为补,向后为泻;提插补泻:重插轻提为补,轻插重提为泻。更有烧山火、透天凉等复式手法,烧山火使局部温热,透天凉令患处清凉。口诀:“补则徐徐刺入,泻则疾疾退出,烧山火温经散寒,透天凉清热除烦。”

(三)得气与留针
得气乃针刺之关键,医者手下有沉紧感,患者自觉酸麻胀重。若不得气,可施以催气法,如循经弹刮、爪切等。留针时间依病情而定,急性病短留,慢性病长留,留针期间可行针以增强疗效。口诀:“得气方知针已效,不得气时莫急躁,循经弹刮催气至,留针片刻病自消。”

三、腧穴篇:穴性主治要分明
(一)经穴分类
经穴分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十四经穴乃经脉循行线上的固定穴位,具有特定主治规律;奇穴有固定名称和位置,但未列入十四经;阿是穴无固定位置,以压痛点为穴。口诀:“十四经穴循经走,奇穴特效有奇谋,阿是压痛即为穴,随证取穴效不休。”

(二)常用穴位
1. 头面部:百会穴居巅顶,升阳举陷治脱肛;风池穴在项后,疏风解表疗感冒;印堂穴于两眉间,醒脑开窍治眩晕。
2. 胸腹部:膻中穴在两乳间,宽胸理气止心痛;中脘穴于脐上四寸,和胃降逆止呕吐;气海穴在脐下一寸半,益气固本调月经。
3. 背腰部:大椎穴在第七颈椎下,清热解表退高热;命门穴在第二腰椎下,温肾壮阳治阳痿;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半,补肾益精治耳鸣。
4. 四肢部:合谷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通经止痛治牙痛;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三寸,健脾和胃调肠胃;三阴交穴在内踝尖上三寸,调经止带治妇科。口诀:“头面百会风池印,胸腹膻中中脘气,背腰大椎命门肾,四肢合谷三里交。”

四、推拿篇:手法技巧重实践
(一)基本手法
推拿手法多样,常用的有推、拿、按、摩、揉、捻、搓、摇等。推法分直推、分推、合推,可疏经通络;拿法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提拿肌肤,能解表发汗;按法以指或掌按压穴位,可止痛消肿;摩法以手掌或指腹在体表做环形摩擦,能消食导滞。口诀:“推法疏经又通络,拿法解表力要合,按法止痛消肿快,摩法消食导滞多。”

(二)复合手法
复合手法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手法结合运用,如按揉法、推摩法、拿揉法等。按揉法先按后揉,增强止痛效果;推摩法先推后摩,促进气血运行;拿揉法边拿边揉,放松肌肉。口诀:“复合手法巧结合,按揉止痛效更卓,推摩行气血流畅,拿揉放松肌肉活。”

(三)治疗原则
推拿治疗遵循“以痛为腧,不痛为力”的原则,即以疼痛部位为主要治疗点,手法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同时要根据病情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对于急性损伤,初期宜活血化瘀,后期宜舒筋活络;对于慢性疾病,宜长期调理,循序渐进。口诀:“以痛为腧找病源,不痛为力莫蛮干,虚实补泻要分明,急慢分治效自显。”

五、临床应用篇:辨证施治是关键
(一)内科疾病
1. 感冒:取大椎、风池、合谷等穴,针刺用泻法,推拿以疏风解表为主,可配合拔罐。口诀:“感冒大椎风池合,针刺泻法表邪脱,推拿疏风拔罐助,发热身痛很快没。”
2. 失眠:取神门、内关、三阴交等穴,针刺用补法,推拿以安神定志为主,可配合按摩头部。口诀:“失眠神门内关交,针刺补法神志调,推拿安神头按摩,夜寐不安能睡好。”

(二)外科疾病
1. 颈椎病:取颈夹脊、风池、肩井等穴,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推拿以放松颈部肌肉、调整颈椎关节为主。口诀:“颈椎病取夹脊风,针刺平补平泻通,推拿放松调关节,头晕手麻能减轻。”
2. 腰椎间盘突出症:取肾俞、大肠俞、环跳等穴,针刺用泻法,推拿以牵引、复位为主,可配合热敷。口诀:“腰突肾俞大肠环,针刺泻法痛减缓,推拿牵引加热敷,下肢麻木能改善。”

(三)妇科疾病
1. 月经不调:取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针刺用补法,推拿以调理冲任为主。口诀:“月经关元气海交,针刺补法冲任调,推拿调理经自准,腹痛腰酸能治好。”
2. 产后乳汁不足:取膻中、乳根、少泽等穴,针刺用补法,推拿以通乳催乳为主。口诀:“产后乳少膻中根,乳根少泽针补勤,推拿通乳催乳妙,婴儿饱食笑盈盈。”

六、养生保健篇:未病先防保健康
(一)季节养生
春季属木,风邪易侵,宜养肝疏肝,可针刺太冲、肝俞等穴,推拿以按摩头部、疏肝理气为主。夏季属火,热邪盛行,宜养心清心,可针刺内关、心俞等穴,推拿以按摩胸部、清心降火为主。秋季属金,燥邪当令,宜养肺润肺,可针刺肺俞、太渊等穴,推拿以按摩背部、润肺生津为主。冬季属水,寒邪易侵,宜养肾温肾,可针刺肾俞、命门等穴,推拿以按摩腰部、温肾壮阳为主。口诀:“春养肝木太冲肝,夏养心火内关心,秋养肺金肺俞渊,冬养肾水肾门温。”

(二)日常保健
每日可自我按摩一些常用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足三里可健脾和胃,三阴交可调经止带,涌泉可滋阴降火。同时可进行一些简单的针灸保健,如耳针、皮内针等。耳针可选取相应穴位,贴压王不留行籽,以调节脏腑功能;皮内针可埋于穴位,持续刺激,增强疗效。口诀:“日常保健穴位多,足三三阴涌泉活,耳针皮内简便法,强身健体病不惹。”

关键词:针灸推拿、宗旨口诀、针法、腧穴、推拿手法、临床应用、养生保健

简介:本文以《针灸推拿宗旨口诀》为题,系统阐述了针灸推拿学的宗旨、针法精要腧穴分类与主治、推拿手法技巧、临床应用及养生保健方法。通过口诀形式,将复杂的理论知识简化,便于记忆与实践,为针灸推拿学习者提供了全面且实用的指导。

《针灸推拿宗旨口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