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数学教案 > 《确定位置》教案(通用16篇)

《确定位置》教案(通用16篇)

胡适 上传于 2025-01-24 10:26

《确定位置》教案(通用16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理解并掌握用数对表示平面内物体位置的方法,能准确用数对描述具体点的位置。

2. 能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物体位置,并理解数对中两个数的顺序对位置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经历确定位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2.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难点

1. 理解数对的含义以及数对中两个数的顺序对位置的影响。

2. 灵活运用数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练习巩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创设情境

教师播放一段学校开家长会的视频片段,画面中家长们陆续走进教室,寻找自己孩子的座位。视频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开家长会的时候,你们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快速找到你们的座位的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2. 引出课题

请几位同学说一说自己座位的位置描述方法,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在第几排第几个”,有的同学可能会用其他方式描述。教师总结:“大家都有自己描述座位位置的方法,但是为了更准确、更统一地表示位置,数学上我们有一种专门的方法——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1. 认识数对

(1)展示教材中的班级座位图

教师说:“现在我们把教室的座位简化成这样一幅图(展示座位图),图中每一个小圆圈代表一个同学的座位。我们以中间这位同学(指图中的一个位置)为例,大家观察一下,怎么准确地确定它的位置呢?”

(2)引导学生用列和行描述位置

教师讲解:“在数学中,我们通常把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现在请大家说一说,中间这位同学在第几列第几行?”

请几位同学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和纠正。然后让全班同学一起说一说图中其他几个指定位置的同学在第几列第几

(3)引入数对的概念

教师说:“为了更简洁地表示位置,数学上我们用数对来表示。数对是一个表示位置的概念,相当于坐标,前一个数字表示列,后一个数字表示行,通常把两个数写在括号里,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比如,中间这位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就是(3,4),读作数对三四。”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3,4),并带领全班同学一起读。

(4)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

教师指定座位图中的几个位置,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出来,然后请同学上台在黑板上板书,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最后全班一起核对。

2. 探究数对中两个数的顺序对位置的影响

(1)提出问题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两个数对(2,3)和(3,2),提问:“这两个数对表示的位置一样吗?大家在座位图上找一找。”

(2)学生观察、交流

让学生自己在座位图上找出(2,3)和(3,2)所表示的位置,然后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汇报

请几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教师总结:“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两个数的顺序不同,表示的位置也不同。所以我们在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定要注意数的顺序。”

3. 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1)展示方格纸

教师说:“为了更方便地研究位置,我们把座位图抽象成这样的方格纸(展示方格纸),方格纸的竖线和横线分别表示列和行。现在请大家观察,方格纸和座位图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发现方格纸中竖线和座位图的对应,横线和座位图的行对应。

(2)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教师在方格纸上指定几个点,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这些点的位置。例如,教师在方格纸上指出一个点,问:“这个点在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怎么表示?”请同学回答,然后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数对。

(3)根据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几个数对,如(4,2)、(1,5)等,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找出这些数对所表示的位置,并标出来。然后请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 基础练习

(1)完成教材上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做一做”的题目,即根据数对在方格纸上描出各点的位置,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2)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指定位置

教师在方格纸上指出一些位置,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出来,如方格纸左上角的点、右下角的点等。

2. 提高练习

(1)设计一个简单的校园平面图

教师说:“现在请大家设计一个简单的校园平面图,用方格纸表示校园,把教学楼、图书馆、操场等主要建筑用点表示出来,然后用数对表示这些建筑的位置。”

让学生分组进行设计,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展示自己小组的设计,并介绍各个建筑用数对表示的位置。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价和提问。

(2)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出示一道实际问题:“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小明参加跳远比赛,他的成绩是第3列第4个,用数对表示是(3,4)。如果每个运动员的比赛区域是一个小方格,且相邻两个运动员的比赛区域之间没有间隔,那么与小明相邻的左边运动员的成绩用数对表示是多少?右边运动员的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然后全班一起交流答案和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教师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大家有什么收获?”

2. 学生发言

请几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收获,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3. 教师总结

教师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知道了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两个数的顺序不同,表示的位置也不同。我们还学会了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以及根据数对确定位置。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地确定位置。”

(五)布置作业(5分钟)

1. 基础作业

完成教材上相关练习题的剩余部分。

2. 拓展作业

(1)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2)自己设计一个有趣的方格图游戏,用数对确定游戏中的各个元素的位置,然后和同学一起玩。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新知环节,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逐步认识数对,理解数对的含义以及数对中两个数的顺序对位置的影响,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在巩固练习环节,通过基础练习和提高练习,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小组合作探究时,个别小组的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组织。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确定位置、数对、列、行、方格纸、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简介:本教案围绕“确定位置”这一主题展开,明确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详细阐述了教学重难点。通过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认识数对,理解数对含义及数对中数的顺序对位置的影响,学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和确定位置,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教案(通用1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