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跟踪:跨季临近 公开市场到期升至2万亿+】
随着三季度末的临近,中国货币市场正面临年内又一关键流动性考验。根据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数据,9月下旬至10月初将有超过2.1万亿元的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MLF)集中到期,叠加财政收支、季节性资金需求及外部均衡等多重因素,市场对短期资金面的波动预期显著升温。本文将从公开市场到期结构、财政与监管政策影响、机构行为变化及跨季资金策略等维度,系统分析当前流动性环境,并展望四季度政策走向。
一、公开市场到期规模创年内次高 结构分化加剧
据Wind数据统计,9月25日至10月15日期间,央行公开市场将有1.8万亿元7天期逆回购和3500亿元1年期MLF到期,合计规模达2.15万亿元,仅次于1月春节前的2.4万亿元到期高峰。从到期节奏看,9月最后一周逆回购到期量达1.2万亿元,占全月总量的42%,而MLF到期则集中在10月15日,形成“前紧后松”的到期结构。
与以往季度末不同,本次到期高峰呈现三大特征:其一,逆回购占比提升至84%,显示央行通过短期工具调节流动性的倾向增强;其二,MLF到期量虽低于前次(7月3000亿元),但与政府债发行高峰形成时间重叠;其三,到期日集中于跨季首周,机构资金跨月需求与监管考核压力叠加,或放大资金面波动。
二、财政收支与政府债发行:双重资金扰动
财政因素是影响9月流动性的核心变量之一。根据财政部安排,9月为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高峰,预计全月发行规模超8000亿元,较8月增加3000亿元。尽管专项债资金拨付效率提升,但项目配套资金到位仍需时间,部分资金可能滞留银行体系形成“财政存款淤积”,对流动性形成抽水效应。
与此同时,财政支出节奏成为关键变量。历史数据显示,三季度末财政支出通常加速,但今年受疫情后地方财政压力及专项债使用效率影响,支出进度可能滞后。若9月财政支出未能有效对冲政府债发行,银行体系流动性将面临更大压力。据测算,财政收支净缺口可能达5000亿元,需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或降准补充。
三、监管政策与机构行为:谨慎情绪升温
在跨季时点,监管政策导向与机构行为变化对流动性影响显著。近期,央行多次强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市场对货币政策边际收紧的预期仍存。一方面,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回落至10.5%,表外融资收缩加剧,显示监管层对杠杆率的关注;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至6.45附近,央行可能通过流动性调控平衡内外均衡。
从机构行为看,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成交量在9月中旬降至4.5万亿元/日,较8月峰值下降15%,显示资金供给方谨慎情绪升温。非银机构方面,货币基金规模增速放缓,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导致跨季资金需求增加,进一步推升资金价格。DR007(银行间存款类机构7天期回购利率)已从8月低点1.8%升至2.2%,与7天期逆回购利率(2.0%)的利差持续收窄。
四、央行应对工具箱:OMO+MLF+降准可能性
面对2万亿元+的到期压力,央行已提前布局流动性管理。9月以来,央行每日开展1000亿元逆回购操作,并重启14天期逆回购以平滑跨季资金缺口。截至9月23日,9月累计投放逆回购1.6万亿元,净投放量达4000亿元,显著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对于MLF到期,市场对续作规模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央行可能等量或小幅缩量续作,以避免资金淤积;另一种观点则预期央行将结合降准置换部分MLF,降低银行负债成本。考虑到四季度仍有2.45万亿元MLF到期,且降准空间仍存(当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8.4%),10月或12月降准0.5个百分点概率上升。
此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或进一步凸显。再贷款、再贴现及碳减排支持工具等定向工具,可能在补充基础货币的同时,引导资金流向重点领域。
五、跨季资金策略:机构分层与定价分化
在资金面波动加剧的背景下,机构跨季策略呈现明显分层。大型银行凭借稳定负债来源,跨季资金供给相对充裕,但中小银行及非银机构面临更高成本。据交易员反馈,9月下旬非银机构融入7天资金成本已升至2.5%-2.8%,较月初上涨30-50BP,而大行融出利率仍维持在2.0%-2.2%区间。
定价分化亦体现在债券市场。短期限利率债收益率上行幅度大于长期限,1年期国债收益率从8月1.7%升至2.1%,而10年期收益率仅从2.8%升至2.9%,显示市场对流动性短期收紧的预期强于长期。信用债方面,低评级品种利差走阔,反映机构风险偏好下降。
六、四季度流动性展望:稳中偏松基调不变
展望四季度,流动性环境将呈现“稳中偏松”特征。从基本面看,经济增速放缓压力仍存,PMI连续两个月低于荣枯线,需要货币政策保持支持力度。从政策目标看,央行多次强调“以我为主”,汇率升值对货币政策的掣肘有限。
具体来看,10月为财政支出大月,叠加可能的降准落地,资金面压力有望缓解;11-12月需关注政府债发行节奏及年末考核影响,但央行通过OMO和MLF组合操作可平滑波动。全年来看,DR007中枢预计维持在2.0%-2.2%区间,与政策利率保持稳定利差。
【关键词】流动性跟踪、公开市场到期、跨季资金、财政收支、MLF续作、降准预期、机构行为、货币政策
【简介】本文聚焦三季度末流动性环境,分析2.1万亿元公开市场到期压力来源,探讨财政收支、监管政策与机构行为对资金面的影响,评估央行OMO、MLF及降准等工具的应对效果,并展望四季度流动性趋势。研究表明,跨季资金面虽面临短期波动,但货币政策稳中偏松基调不变,结构性工具与财政政策协同或成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