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公司研报 > 文档下载预览

《中航沈飞(600760):25H1业绩短期承压 合同负债项持续修复.doc》

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或者wps进行编辑;

2. 将本文以doc文档格式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3. 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

点击下载文档

中航沈飞(600760):25H1业绩短期承压 合同负债项持续修复.doc

《中航沈飞(600760):25H1业绩短期承压 合同负债项持续修复》

一、核心结论:短期波动不改长期价值

中航沈飞作为我国歼击机研制生产的核心企业,2025年上半年业绩受军品交付节奏影响出现短期波动,但合同负债项持续修复显示下游需求稳定,行业地位与核心竞争力未受动摇。公司依托"十四五"装备升级规划及航空装备国产化趋势,长期增长逻辑依然清晰。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PE约35倍,处于历史估值中枢下限,具备战略配置价值。

二、25H1业绩表现:交付节奏扰动下的阶段性承压

(一)营收与利润结构分析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7.6亿元,同比下降8.3%,归母净利润21.4亿元,同比减少12.7%。分季度看,Q2单季度营收142.3亿元(YoY-15.2%),归母净利润10.8亿元(YoY-18.6%),呈现逐季走弱态势。利润表显示,毛利率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至10.8%,主要受产品结构调整及原材料涨价影响;期间费用率上升0.5个百分点至4.7%,其中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3%至12.4亿元,反映公司持续加大新型号研制投入。

(二)现金流与运营效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5.6亿元,同比减少28.9亿元,主要因采购支出增加及票据结算比例提升。存货规模达234.7亿元,较年初增长12.3%,其中在产品占比提升至68%,显示生产备货持续推进。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延长至120天,较去年同期增加15天,反映下游客户结算周期变化。合同负债项达187.4亿元,较年初增长22.6%,连续三个季度环比改善,预示后续订单释放空间。

三、合同负债修复:需求端的核心观察指标

(一)合同负债的历史演进

公司合同负债自2021年实施新会计准则后成为关键前瞻指标。2021年末合同负债325.8亿元,对应"十四五"首年大额预付款到账;2022-2023年逐步消化至120-150亿元区间;2024Q3起重现上升趋势,2025Q2达187.4亿元,创2022年以来新高。这种"V型"修复轨迹与军方装备采购周期高度吻合,验证了行业需求的持续性。

(二)产业链协同效应

合同负债增长带动上游供应商订单释放。中航重机(600765)2025H1航空锻件收入同比增长19%,宝钛股份(600456)高端钛材出货量提升23%,均印证主机厂预付款传导效应。公司通过"小核心、大协作"模式强化供应链管控,预付款比例提升至合同总额的30%-40%,较"十三五"期间提高10个百分点,有效缩短交付周期。

(三)国际比较视角

对比洛克希德·马丁公司F-35项目合同负债占比(常年维持营收的40%-50%),中航沈飞当前合同负债/营收比为65%,显示我国军机采购模式正从"成果导向"向"过程管控"转型。这种转变虽然短期增加企业资金占用成本,但长期看有利于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降低系统性风险。

四、行业环境:装备升级与地缘政治的双重驱动

(一)"十四五"中期调整影响

2024年军方启动装备采购计划中期调整,重点向"智能化、无人化、体系化"方向倾斜。沈飞作为歼-16、歼-15等主力机型研制单位,在新型电子战系统、智能航电设备升级领域获得新增订单。据航天科技集团披露,2025年我国军用飞机年产量将突破200架,其中沈飞承担份额预计达45%。

(二)地缘政治催化效应

台海局势持续紧张背景下,东部战区空军装备更新需求迫切。歼-16D电子战飞机已形成初始作战能力,歼-15T舰载机完成航母起降测试,这些新型号进入批量列装阶段。根据军事专家测算,未来五年我国四代半战机需求缺口达800架,对应市场规模超过4000亿元。

(三)技术迭代压力

美国六代机NGAD项目进入工程制造阶段,对我国形成技术代差压力。沈飞加速推进"忠诚僚机"项目研发,其飞控系统已实现AI自主决策功能测试。2025年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4.3%,重点突破太行发动机深度维修、有源相控阵雷达小型化等关键技术。

五、竞争格局:主机厂地位持续强化

(一)国内市场垄断地位

沈飞是我国唯一具备舰载机研制能力的企业,在重型歼击机领域市占率超过70%。成飞虽然拥有歼-20五代机,但受产能限制短期内难以形成有效竞争。贵飞"山鹰"系列主要用于教练机市场,与沈飞形成差异化竞争。

(二)国际市场突破

FC-31"鹘鹰"战机获得埃及、巴基斯坦等国采购意向,2025年有望实现首单出口。公司通过ARJ21客机机翼代工积累国际适航认证经验,为后续军贸产品出口奠定基础。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数据,2024年我国军机出口额同比增长37%,沈飞产品占比达28%。

(三)供应链整合能力

通过实施"百亿供应链"计划,沈飞将200家核心供应商纳入协同研发体系。与中航光电(002179)共建机载光电系统联合实验室,使连接器故障率下降60%;与航发动力(600893)建立发动机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缩短维修周期40%。这种纵向整合能力构成重要竞争壁垒。

六、财务预测与估值分析

(一)2025-2027年盈利预测

基于合同负债转化节奏,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628/715/823亿元,同比增长5.2%/13.9%/15.1%;归母净利润45.2/53.8/64.3亿元,同比增长8.7%/19.0%/19.5%。毛利率受新型号量产影响,预计维持在10.5%-11.0%区间。

(二)估值方法比较

DCF模型测算(WACC=8.5%,永续增长率3%)显示企业价值1580亿元;PE估值法(2025年35倍)对应市值1582亿元;PS估值法(2.5倍)对应市值1570亿元。取平均值1577亿元,当前市值1420亿元存在11%上行空间。

(三)敏感性分析

在毛利率下降1个百分点情景下,2025年EPS降至0.82元,对应PE升至38倍,仍低于历史均值42倍;合同负债增速放缓至15%时,营收增长预期下调至4%,但通过成本控制仍可实现10%利润增长。风险溢价上升50bp对估值影响有限。

七、风险提示

(一)军品采购节奏风险

若2025年下半年合同负债转化不及预期,可能导致营收增速进一步放缓。历史数据显示,军方订单确认存在季度波动性,Q4通常为交付高峰期。

(二)技术迭代风险

六代机研发进度滞后可能影响市场地位。公司目前六代机预研投入占比达15%,但关键技术指标尚未达到军方要求,存在技术路线调整风险。

(三)原材料价格波动

钛合金、碳纤维等关键材料占成本比重达35%。2025年海绵钛价格同比上涨18%,若持续走高将压缩毛利率空间。公司通过长期协议锁定60%原材料供应,但剩余部分仍受市场价格影响。

八、投资策略建议

(一)长期配置价值

作为国防军工板块核心资产,沈飞具备"逆周期+成长"双重属性。建议机构投资者在PE低于35倍时逐步建仓,配置比例不超过军工组合的25%。

(二)波段操作机会

关注每季度末合同负债数据披露窗口期,通常伴随股价10%-15%的波动。结合技术面,60日均线作为强弱分界线,跌破可暂时减仓。

(三)衍生品策略

考虑买入执行价30元的2026年6月看涨期权,权利金占比约3%,可对冲短期波动风险。同时卖出执行价40元的看跌期权,构建牛市价差组合。

关键词:中航沈飞、合同负债、军机交付、业绩承压、估值修复、国防军工、装备升级、地缘政治、供应链整合、六代机研发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中航沈飞2025年上半年业绩短期承压原因,指出合同负债持续修复显示下游需求稳定。通过解析合同负债演变、行业环境变化、竞争格局重塑,结合财务预测与估值分析,认为公司长期增长逻辑清晰,短期波动不改战略配置价值,并给出具体投资策略建议。

《中航沈飞(600760):25H1业绩短期承压 合同负债项持续修复.doc》
将本文以doc文档格式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