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000625):2Q25毛利率同环比修复 新长安扬帆起航》
一、行业背景:中国汽车市场结构性变革下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电动化、智能化、全球化三重变革的交汇点。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5%,智能驾驶技术从L2向L3级跨越,海外出口量连续三年保持50%以上增速。然而,行业也面临价格战加剧、供应链成本波动、技术迭代加速等挑战。在此背景下,长安汽车作为传统车企转型的标杆,其2025年二季度毛利率修复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政策层面,国家“双碳”目标推动新能源补贴向技术领先企业倾斜,同时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管理细则落地,为具备全栈自研能力的车企创造差异化优势。市场需求端,消费者对智能化配置的支付意愿显著提升,20-30万元价格带成为新能源与燃油车竞争的主战场。长安汽车通过“新长安”战略,在技术、产品、渠道三方面构建护城河,其财务表现成为判断转型成效的关键指标。
二、财务分析:2Q25毛利率修复的驱动因素
1. 收入结构优化:新能源与出口占比提升
2025年二季度,长安汽车实现营业收入482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达37%,较2024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出口业务收入突破85亿元,同比增长41%,主要得益于东南亚、中东市场的本地化生产落地。收入结构的改善直接带动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为毛利率修复奠定基础。
2. 成本控制:垂直整合与规模效应显现
公司通过“香格里拉计划”实现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部件的自研自产,二季度电池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低8%。同时,长安与华为、宁德时代成立的“新长安科技”公司,在智能驾驶芯片、操作系统领域形成协同效应,研发费用分摊效率提升。规模效应方面,UNI系列年销量突破30万辆,单车型制造成本下降6%。
3. 毛利率同比环比双修复
2025年二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达19.8%,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5个百分点。分业务看,新能源板块毛利率为22.1%,较燃油车板块高出4.7个百分点;出口业务毛利率达25.3%,成为利润增长新引擎。毛利率修复的持续性得益于技术降本与产品溢价能力的双重提升。
三、产品与技术:新长安战略的核心支撑
1. 新能源产品矩阵完善
长安汽车已形成“深蓝+阿维塔+启源”三大新能源品牌矩阵,覆盖10-50万元价格带。2025年二季度,深蓝S7单月销量突破1.5万辆,成为20万元级纯电SUV市场冠军;阿维塔11凭借华为ADS 3.0高阶智驾系统,在30万元以上市场占有率达12%。产品迭代速度加快,2025年下半年将推出基于SDA架构的全新纯电平台车型,续航里程突破800公里。
2. 智能化技术领先
公司自主研发的“天枢智能架构”实现硬件预埋与软件OTA升级,支持L3级自动驾驶功能。与华为合作的“鸿蒙座舱”已搭载于5款车型,用户活跃度达85%。2025年二季度,智能驾驶系统选装率提升至42%,带动单车ASP增加1.2万元。技术自研比例从2024年的65%提升至78%,显著降低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
3. 全球化布局加速
长安汽车在泰国、墨西哥建立两大海外生产基地,2025年二季度海外销量达12.4万辆,同比增长53%。本地化研发团队占比超30%,推出针对东南亚市场的右舵车型与混动技术方案。渠道方面,海外经销商数量突破800家,服务网络覆盖50个国家,售后满意度达92分(行业平均85分)。
四、竞争格局:自主品牌崛起中的长安定位
1. 自主品牌市占率提升
2025年上半年,长安汽车以8.2%的市占率位居自主品牌第三,仅次于比亚迪与吉利。在新能源领域,公司市占率达11.5%,较2024年提升3.2个百分点。与竞品相比,长安的优势在于均衡的产品结构(新能源与燃油车占比4:6)与全栈自研能力,而比亚迪依赖纯电市场、吉利受制于极氪品牌盈利压力。
2. 合资品牌反攻压力
大众、丰田等合资品牌通过降价策略争夺15-25万元市场,2025年二季度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型市占率回升至18%。长安通过“油电同价”策略应对,例如UNI-V智电iDD售价较同级合资燃油车低15%,同时提供终身质保等增值服务。渠道层面,长安4S店单店销量效率较合资品牌高20%,运营成本低12%。
3. 新势力车企的差异化竞争
蔚来、理想等新势力在高端市场形成品牌壁垒,但长安阿维塔通过“华为inside”模式实现技术背书,2025年二季度3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占比达25%。小鹏、零跑等二线新势力主打性价比,长安深蓝品牌以“15万级智能电动车”定位形成错位竞争,二季度深蓝系列市占率达7.8%。
五、风险与挑战:转型期的潜在变量
1. 原材料价格波动
锂、钴等关键材料价格受全球供应链影响,2025年二季度碳酸锂价格环比上涨15%,若持续将压缩电池环节利润。长安通过长协锁单、回收体系构建降低风险,但短期成本压力仍存。
2. 技术迭代风险
固态电池、城市NOA等新技术商业化进程加快,若公司技术落地滞后可能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2025年下半年,比亚迪将推出续航1000公里的固态电池车型,长安需加快SDA架构升级以应对挑战。
3. 海外市场政治风险
欧美对华电动车关税政策调整可能影响出口业务,长安通过本地化生产(泰国工厂产能10万辆/年)与供应链多元化(墨西哥工厂零部件本土化率60%)构建风险对冲机制。
六、未来展望:2025-2027年战略路径
1. 短期目标(2025-2026):规模扩张与盈利平衡
公司计划2026年实现新能源销量占比50%,海外销量占比25%。通过深蓝品牌下沉至10-15万元市场、阿维塔冲击40万元以上市场,形成“金字塔”型产品结构。盈利层面,目标2026年综合毛利率提升至22%,新能源板块毛利率达25%。
2. 中期规划(2027):生态化与全球化
2027年,长安将推出基于SOA架构的“中央计算+区域控制”电子电气架构,实现软件付费收入占比超15%。全球化方面,欧洲研发中心将落地,针对欧盟市场开发碳化硅电驱系统。同时,与华为深化合作,探索智能汽车与能源、交通领域的生态协同。
3. 长期愿景:智能出行科技公司
长安汽车计划到2030年转型为“智能出行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涵盖汽车制造、智能驾驶服务、车路协同基础设施三大板块。通过“新长安”战略,公司有望在电动化下半场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
七、投资建议:估值重构与长期价值
1. 估值方法:分部估值法
采用分部估值法,新能源业务给予2026年30倍PE(对应市值1200亿元),传统燃油车业务给予10倍PE(对应市值400亿元),技术授权与服务业务给予50倍PS(对应市值200亿元),合计目标市值1800亿元,较当前市值有40%上行空间。
2. 催化剂与风险点
催化剂包括三季度新能源销量超预期、华为合作进展披露、海外工厂投产;风险点包括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技术落地滞后、地缘政治冲突升级。
3. 投资评级:买入
基于毛利率修复的可持续性、新能源产品周期向上、全球化布局进入收获期,给予长安汽车“买入”评级,目标价25元(对应2026年25倍PE)。
关键词:长安汽车、2Q25毛利率、新长安战略、新能源转型、智能化技术、全球化布局、竞争格局、估值重构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长安汽车2025年二季度毛利率同环比修复的驱动因素,从行业背景、财务表现、产品技术、竞争格局、风险挑战及未来战略多维度展开,指出公司通过新能源与出口占比提升、垂直整合降本、智能化技术领先实现盈利改善,并给出分部估值与投资建议,认为长安汽车在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中具备长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