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小孩打呼噜的治疗》
在儿科临床工作中,儿童睡眠时打呼噜(医学上称为儿童鼾症或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综合征,OSAHS)是一个较为常见但易被忽视的问题。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睡觉打呼噜是“睡得香”的表现,实际上这可能是孩子呼吸系统存在异常的信号,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对孩子的生长发育、认知功能以及心血管系统等产生诸多不良影响。
一、儿童睡觉打呼噜的病因
(一)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顶部与后壁交界处。儿童时期,腺样体容易因反复的呼吸道感染而增生肥大。当腺样体过度肥大时,会堵塞后鼻孔,影响鼻腔的正常通气,导致孩子在睡眠时出现张口呼吸、打呼噜等症状。据统计,在儿童鼾症患者中,腺样体肥大是较为常见的病因之一,尤其在3 - 6岁的学龄前儿童中发病率较高。
(二)扁桃体肥大
扁桃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分为腭扁桃体、咽扁桃体和舌扁桃体。其中,腭扁桃体位于口咽两侧腭舌弓与腭咽弓围成的扁桃体窝内。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引发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的扁桃体炎可导致扁桃体增生肥大,堵塞口咽部,影响呼吸气流,进而引起打呼噜。此外,先天性扁桃体肥大也可能导致儿童睡眠时打呼噜。
(三)肥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肥胖问题日益严重。肥胖儿童颈部脂肪堆积,可使上气道变窄,同时,肥胖还会导致咽部软组织松弛,在睡眠时更容易发生气道塌陷,从而引起打呼噜。研究表明,肥胖儿童患儿童鼾症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儿童。
(四)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儿童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症状。当孩子患有过敏性鼻炎时,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会导致鼻腔通气不畅。为了获取足够的氧气,孩子会不自觉地张口呼吸,在睡眠时就容易出现打呼噜的现象。而且,长期患有过敏性鼻炎还可能刺激腺样体和扁桃体增生,进一步加重打呼噜的症状。
(五)鼻中隔偏曲、鼻腔狭窄等先天性疾病
部分儿童可能存在鼻中隔偏曲、鼻腔狭窄等先天性的鼻腔结构异常。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弯曲,或局部有突起,引起鼻腔功能障碍。鼻腔狭窄则可能是由于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鼻腔空间变小。这些先天性疾病会影响鼻腔的正常通气,导致孩子在睡眠时出现打呼噜的情况。
二、儿童睡觉打呼噜的危害
(一)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儿童在睡眠过程中会分泌生长激素,而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主要出现在深睡眠期。如果孩子长期打呼噜,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深睡眠时间减少,从而影响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长期如此,可能会导致孩子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此外,睡眠不足还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进一步影响生长发育。
(二)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睡眠对于儿童的大脑发育和认知功能形成至关重要。打呼噜引起的睡眠呼吸暂停会导致大脑缺氧,影响脑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长期大脑缺氧可能会使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成绩下滑等问题,严重时还可能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三)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儿童鼾症患者由于睡眠时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会导致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长期高血压可能会对儿童的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增加成年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
(四)对颌面部发育的影响
长期张口呼吸会导致儿童颌面部发育异常。上颌骨会变长变窄,腭盖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面部缺乏表情,出现所谓的“腺样体面容”。这种面容一旦形成,很难恢复正常,会影响孩子的外貌和心理健康。
三、儿童睡觉打呼噜的诊断
(一)详细询问病史
医生会详细询问家长孩子打呼噜的情况,包括打呼噜的频率、程度、是否伴有呼吸暂停等。同时,还会了解孩子是否有反复的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肥胖等病史,以及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疾病的患者。
(二)体格检查
1. 一般检查:观察孩子的体型、面容,检查是否有肥胖、腺样体面容等表现。
2. 耳鼻喉科检查:使用前鼻镜、间接喉镜等器械检查鼻腔、鼻咽部、口咽部的情况,观察腺样体、扁桃体是否肥大,鼻腔是否有狭窄、息肉等病变。
(三)多导睡眠监测(PSG)
多导睡眠监测是诊断儿童鼾症的金标准。它可以在孩子睡眠过程中同时记录脑电图、眼电图、肌电图、口鼻气流、胸腹呼吸运动、血氧饱和度等多项生理指标。通过分析这些指标,可以准确判断孩子是否存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等情况,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四)影像学检查
1. X线检查:鼻咽侧位片可以显示腺样体的大小和鼻咽腔的宽度,判断腺样体是否肥大以及肥大的程度。但X线检查有一定的辐射,对于儿童应谨慎使用。
2. CT检查:CT扫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鼻腔、鼻咽部、口咽部的结构,发现是否存在鼻中隔偏曲、鼻腔狭窄等先天性疾病。不过,CT检查的辐射剂量相对较大,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3. 磁共振成像(MRI):MRI检查无辐射,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较强,可以准确显示腺样体、扁桃体等组织的形态和大小,但对于急诊情况不适用。
四、儿童睡觉打呼噜的治疗
(一)保守治疗
1. 药物治疗:对于因过敏性鼻炎引起的打呼噜,可以使用抗组胺药、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缓解鼻腔黏膜的充血肿胀,改善鼻腔通气。对于反复发作的扁桃体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2. 减肥:对于肥胖引起的儿童鼾症,控制体重是关键。家长应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比例。同时,鼓励孩子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如跑步、游泳、跳绳等,每周至少进行3 - 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3. 改变睡眠姿势:让孩子采取侧卧位睡眠,可以减少舌根后坠,减轻上气道阻塞的程度,从而缓解打呼噜的症状。家长可以在孩子背后放一个枕头,帮助孩子保持侧卧位。
(二)手术治疗
1. 腺样体切除术:对于腺样体肥大引起儿童鼾症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腺样体切除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手术一般在全麻下进行,通过鼻内镜或口腔进入鼻咽部,将肥大的腺样体切除。该手术创伤较小,恢复较快,术后效果良好。
2. 扁桃体切除术:如果扁桃体肥大严重影响孩子的呼吸和睡眠,且经过保守治疗无效,可以考虑行扁桃体切除术。手术方式有挤切法、剥离法等,目前多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该手术具有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
3. 鼻中隔矫正术、鼻腔扩容术等:对于存在鼻中隔偏曲、鼻腔狭窄等先天性疾病的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进行治疗,以改善鼻腔通气。
(三)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
对于一些病情较重、不适合手术或手术后效果不佳的儿童鼾症患者,可以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PAP治疗是通过一个面罩或鼻罩将一定压力的空气持续送入患者的气道,保持气道的通畅,防止睡眠时发生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但CPAP治疗需要孩子长期佩戴设备,部分孩子可能难以接受。
五、儿童睡觉打呼噜的预防
(一)加强体育锻炼
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适当的体育锻炼还可以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预防肥胖。
(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 规律作息:保证孩子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孩子熬夜、过度疲劳。
2. 合理饮食:均衡饮食,避免孩子挑食、偏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营养的食物。
3. 注意口腔卫生:教导孩子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预防龋齿和牙周疾病。保持口腔清洁可以减少口腔细菌滋生,降低扁桃体炎的发生风险。
(三)避免接触过敏原
对于有过敏性鼻炎的孩子,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减少尘螨滋生。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孩子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
(四)定期体检
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疾病。对于有打呼噜症状的孩子,应尽早到医院就诊,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关键词:儿童睡觉打呼噜、病因、危害、诊断、治疗、预防、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肥胖、过敏性鼻炎
简介:本文详细阐述了儿童睡觉打呼噜(儿童鼾症或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综合征)的病因,包括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肥胖、过敏性鼻炎及先天性疾病等;分析了其对儿童生长发育、认知功能、心血管系统和颌面部发育的危害;介绍了诊断方法,如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多导睡眠监测和影像学检查;探讨了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等治疗方式;最后提出了预防儿童睡觉打呼噜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