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外科学 > 文档下载预览

《锁骨骨折切开内固定除术护理查房1.doc》

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或者wps进行编辑;

2. 将本文以doc文档格式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3. 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

点击下载文档

锁骨骨折切开内固定除术护理查房1.doc

《锁骨骨折切开内固定除术护理查房1》

一、引言

锁骨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多由间接暴力引起,如跌倒时手掌或肘部着地,外力沿上肢传导至锁骨导致骨折。锁骨骨折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疼痛和功能障碍,还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锁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锁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手术将骨折断端复位并使用内固定物进行固定,以促进骨折的愈合。而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护理查房则是评估患者术后情况、制定和调整护理计划的重要环节。本次护理查房旨在全面了解锁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术后患者的护理情况,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二、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35岁,因“骑车时不慎摔倒致左肩部疼痛、活动受限2小时”入院。患者2小时前骑车过程中不慎摔倒,左肩部着地,当即感到左肩部剧烈疼痛,不敢活动,遂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左肩部肿胀明显,局部压痛阳性,可触及骨擦感,左肩关节活动受限。X线片示:左锁骨中段骨折,断端错位明显。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后,于入院第3天在全麻下行左锁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安返病房。

三、术后护理评估

(一)生命体征评估

术后返回病房后,立即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患者术后体温正常,脉搏、呼吸平稳,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但术后第2天,患者体温略有升高,最高达37.8℃,考虑可能与手术创伤引起的吸收热有关,嘱患者多饮水,给予物理降温,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二)伤口情况评估

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患者术后伤口敷料干燥,无渗血、渗液,伤口周围皮肤无红肿、热痛等感染迹象。但术后第3天,患者诉伤口疼痛较前加重,查看伤口发现局部有轻微红肿,考虑可能存在伤口感染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并加强伤口换药。

(三)患肢情况评估

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感觉和运动功能。患者患肢皮肤颜色正常,温度稍低,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说明患肢血液循环良好。患肢感觉正常,无麻木、刺痛等异常感觉。但患肢活动受限,主要是肩关节活动受限,考虑与手术创伤和术后固定有关。指导患者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如握拳、伸指、腕关节屈伸等,以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四)心理状态评估

患者因受伤和手术,心理上存在一定的压力和焦虑情绪。担心手术效果、术后康复情况以及是否会影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向患者介绍手术的成功案例和术后康复的注意事项,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四、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

(一)疼痛

1. 护理问题:患者术后伤口疼痛明显,影响睡眠和休息。

2. 原因分析:手术创伤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引起疼痛;术后伤口肿胀也会加重疼痛。

3. 护理措施:

(1)评估疼痛程度:使用疼痛评估量表,如数字评分法(NRS),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药物止痛:遵医嘱给予患者止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3)物理止痛:可采用冷敷、热敷等方法缓解疼痛。术后早期(24 - 48小时内)给予冷敷,以减轻伤口肿胀和疼痛;48小时后可根据情况给予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4)分散注意力:通过与患者聊天、听音乐、看电视等方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疼痛感。

(二)伤口感染

1. 护理问题:患者术后出现伤口红肿,有感染的早期表现。

2. 原因分析:手术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术后伤口护理不当、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等都可能导致伤口感染。

3. 护理措施: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进行伤口换药等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2)加强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伤口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发现伤口有渗血、渗液、红肿加重等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根据医嘱按时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4)提高患者免疫力:鼓励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增强患者的抵抗力。

(三)患肢活动受限

1. 护理问题:患者患肢肩关节活动受限,影响日常生活。

2. 原因分析:手术创伤导致肩关节周围组织粘连、术后固定时间过长等都会引起患肢活动受限。

3. 护理措施:

(1)早期功能锻炼:术后第1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如握拳、伸指、腕关节屈伸等,每次10 - 15分钟,每日3 - 4次。术后3 - 5天可进行肘关节屈伸活动,但避免肩关节过度活动。

(2)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随着病情的恢复,逐渐增加患肢的活动量和活动范围。术后2 - 3周可进行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等动作,但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用力过猛。

(3)物理治疗:可采用热敷、按摩、理疗等方法促进肩关节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粘连,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四)焦虑

1. 护理问题:患者因受伤和手术产生焦虑情绪,影响康复。

2. 原因分析:对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情况不了解、担心影响工作和生活等都会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情绪。

3. 护理措施:

(1)心理支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向患者介绍手术的成功案例和术后康复的注意事项,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锁骨骨折的相关知识、手术方法、术后康复过程等,让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有充分的了解,减轻焦虑情绪。

(3)鼓励家属参与: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关心和照顾,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五、护理效果评价

经过上述护理措施的实施,患者的护理效果如下:

(一)生命体征稳定

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未再出现高热等情况。脉搏、呼吸、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二)伤口愈合良好

经过加强伤口护理和抗生素治疗,患者伤口红肿逐渐消退,无渗血、渗液,伤口愈合良好,未发生感染。

(三)患肢功能逐渐恢复

患者按照护理计划进行患肢功能锻炼,患肢血液循环良好,感觉正常。肩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增大,目前可进行前屈、后伸、外展等动作,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

(四)心理状态改善

通过心理支持和健康宣教,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缓解,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对术后康复充满信心。

六、护理查房总结

本次护理查房对锁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术后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发现了患者在术后存在的疼痛、伤口感染、患肢活动受限和焦虑等护理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措施。通过实施这些护理措施,患者的护理效果良好,生命体征稳定,伤口愈合良好,患肢功能逐渐恢复,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在护理过程中,我们也认识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护理操作中有时不够细致,对患者的健康宣教还不够全面等。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改进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

七、出院指导

(一)休息与活动

出院后继续注意休息,避免患肢过度负重和剧烈运动。可根据病情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注意保护患肢,防止再次受伤。

(二)伤口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如伤口有渗血、渗液等情况,及时到医院处理。定期到医院复查,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三)功能锻炼

继续按照出院前制定的功能锻炼计划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逐渐增加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强度。功能锻炼要持之以恒,避免间断。

(四)饮食指导

合理饮食,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五)复诊时间

告知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到医院复诊,以便医生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关键词:锁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术、护理查房、术后护理、功能锻炼

简介:本文围绕锁骨骨折切开内固定除术护理查房展开,先介绍病例情况,接着从生命体征、伤口、患肢、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术后护理评估,针对疼痛、伤口感染、患肢活动受限、焦虑等护理问题提出相应措施并评价护理效果,最后进行护理查房总结与出院指导。

《锁骨骨折切开内固定除术护理查房1.doc》
将本文以doc文档格式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