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围手术期的护理》
摘要:腹外疝是外科常见疾病,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本文详细阐述了腹外疝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全面的指导,提高腹外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腹外疝、围手术期、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并发症
一、引言
腹外疝是指腹腔内脏器或组织通过腹壁或筋膜的缺损处向体表突出而形成的包块,是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包括腹股沟疝、股疝、脐疝、切口疝等。其中,腹股沟疝最为常见,约占腹外疝的 75% - 90%。腹外疝的发生与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两大因素有关。手术治疗是腹外疝的主要治疗方法,而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手术的成功、患者的康复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情绪,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促进术后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术前护理
(一)心理护理
腹外疝患者由于对手术的恐惧和对疾病预后的担忧,常常会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患者的睡眠、食欲和身体抵抗力,进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康复。因此,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手术的目的、方法、麻醉方式以及术后的注意事项等,让患者对手术有全面的了解,增强其对手术的信心。同时,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担忧,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例如,可以向患者介绍成功治愈的病例,让患者看到康复的希望。
(二)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注意有无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对于嵌顿性疝或绞窄性疝患者,要特别注意观察疝块的大小、质地、有无压痛以及疝块能否回纳等情况。如果发现疝块突然增大、变硬、疼痛加剧,伴有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提示可能发生了疝嵌顿或绞窄,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术前准备。
(三)术前准备
1. 一般准备
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胸部 X 线等,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评估手术风险。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如深呼吸、有效咳嗽等,以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告知患者术前禁食、禁水的时间,一般成人术前 8 小时禁食,4 小时禁水,以防术中呕吐引起窒息。
2. 皮肤准备
术前 1 天为患者进行手术区域的皮肤准备,范围包括脐部至大腿上 1/3,两侧至腋中线。先用肥皂水清洗手术区域皮肤,然后用剃刀剃除毛发,注意不要损伤皮肤。剃毛后用温水洗净,再用碘伏消毒皮肤,最后用无菌敷料包扎。
3. 肠道准备
对于择期手术患者,术前晚可给予缓泻剂,如番泻叶泡水喝,以促进排便,清洁肠道。对于嵌顿性疝或绞窄性疝患者,由于可能存在肠管坏死,术前应禁食、胃肠减压,以减轻肠道负担,防止肠内容物继续漏出,加重病情。
4. 用药准备
根据医嘱,术前 30 分钟给予患者抗生素预防感染,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继续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控制病情稳定。
三、术后护理
(一)病情观察
1. 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返回病房后,应立即为患者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以后每 30 分钟测量 1 次,连续测量 6 次,待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为每 4 小时测量 1 次。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神志等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2. 伤口观察
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如果发现伤口敷料被血液或渗液浸湿,应及时更换。注意观察伤口周围有无红肿、疼痛等感染迹象,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3. 阴囊观察
对于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患者,要注意观察阴囊有无水肿。由于手术创伤和局部渗出,术后阴囊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一般轻度水肿可在术后 2 - 3 天自行消退,如果水肿严重,可用阴囊托或丁字带将阴囊托起,促进淋巴回流,减轻水肿。
(二)体位与活动
1. 体位
术后患者应取平卧位,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屈,以松弛腹股沟切口的张力,减轻疼痛,利于切口愈合。术后 3 - 5 天可改为半卧位。
2. 活动
鼓励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但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方式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强度。一般术后 24 - 48 小时可鼓励患者在床上活动四肢,如翻身、屈伸下肢等;术后 3 - 5 天可下床在室内适当活动,活动量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宜。早期下床活动可以促进肠蠕动,预防肠粘连,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三)饮食护理
术后 6 小时可给予患者少量流食,如米汤、菜汤等,待患者无恶心、呕吐等不适后,可逐渐过渡到半流食、软食。术后应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促进伤口愈合。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易产气的食物,如辣椒、洋葱、豆类等,以免引起腹胀,影响伤口愈合。
(四)疼痛护理
术后患者常会出现伤口疼痛,护士应评估患者疼痛的程度、性质和部位,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于轻度疼痛的患者,可通过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等方式缓解疼痛;对于中度疼痛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如布洛芬缓释胶囊等;对于重度疼痛的患者,可给予强效止痛药物,如吗啡等,但要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四、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一)出血
1. 预防
术前完善各项检查,纠正凝血功能异常;术中仔细操作,避免损伤血管;术后妥善固定伤口敷料,避免患者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的动作。
2. 处理
如果发现伤口有少量渗血,可及时更换敷料,加压包扎;如果伤口出血较多,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如输血、补液、再次手术止血等。
(二)切口感染
1. 预防
术前严格进行皮肤准备,保持手术区域皮肤清洁;术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术后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定期换药;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 处理
如果发现伤口有红肿、疼痛、发热等感染迹象,应及时拆除部分缝线,引流脓液,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三)阴囊水肿
1. 预防
术后用阴囊托或丁字带将阴囊托起,促进淋巴回流;避免患者长时间站立或久坐。
2. 处理
轻度阴囊水肿可自行消退,无需特殊处理;对于严重阴囊水肿,可用 50%硫酸镁溶液湿敷,以减轻水肿。
(四)疝复发
1. 预防
术后 3 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如提重物、跑步、跳跃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积极治疗慢性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的疾病。
2. 处理
如果发现疝复发,应及时就医,根据复发疝的类型和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再次手术治疗。
五、出院指导
(一)生活指导
出院后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3 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避免便秘。积极治疗慢性咳嗽、前列腺增生等增加腹压的疾病。
(二)饮食指导
继续保持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易产气的食物。戒烟戒酒,以促进身体康复。
(三)复查指导
告知患者出院后 1 周、1 个月、3 个月分别到医院复查,了解伤口愈合情况和有无疝复发。如果出现伤口红肿、疼痛、发热或疝块再次突出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六、结论
腹外疝围手术期的护理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护士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通过术前全面的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和术前准备,术后密切的病情观察、合理的体位与活动指导、科学的饮食护理和有效的疼痛护理,以及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可以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出院指导也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环节,通过生活、饮食和复查等方面的指导,可以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疝的复发。
简介:本文围绕腹外疝围手术期的护理展开,详细介绍了术前护理中的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及各项术前准备;术后护理里的病情观察、体位活动、饮食和疼痛护理;阐述了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还说明了出院指导内容。旨在为腹外疝围手术期护理提供全面科学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