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检验医学 > 文档下载预览

《第十九章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doc》

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或者wps进行编辑;

2. 将本文以doc文档格式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3. 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

点击下载文档

第十九章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doc

《第十九章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在检验医学领域,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是至关重要的内容。准确识别和鉴定细菌,不仅有助于疾病的诊断,还能为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同时对预防细菌性传染病的传播也具有关键作用。

一、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

(一)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是细菌微生物学检查的第一步,其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不同部位的感染,采集的标本类型和方法也有所不同。

对于呼吸道细菌感染,如肺炎,常见的标本为痰液。采集时,应让患者先深吸气,然后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液,避免采集到口腔正常菌群污染的标本。对于下呼吸道感染,有时可能需要通过支气管镜采集支气管灌洗液。

泌尿系统感染时,尿液是常用的标本。一般采用清洁中段尿,即患者先排尿弃去前段,收集中段尿液。对于女性患者,采集前应清洗外阴,避免阴道分泌物污染尿液。

伤口感染的标本采集,需用无菌棉签蘸取伤口深部的分泌物或脓液。对于烧伤创面,要小心避免损伤正常组织,同时注意防止外界细菌污染。

血液标本的采集更为严格,通常在患者发热高峰期,严格无菌操作下采集静脉血。一般成人采集 5 - 10ml,儿童根据年龄适当减少。因为血液中细菌含量相对较低,所以对采集和运输过程的要求极高,要防止血液凝固和细菌死亡。

(二)标本运输与保存

采集后的标本需要尽快送检,以减少细菌在体外的生长变化和死亡。如果不能立即送检,应根据不同标本类型进行适当保存。

一般标本可放置在 4℃冰箱中短期保存,但某些对低温敏感的细菌,如脑膜炎奈瑟菌,应在 25℃保温运输和保存,因为低温会导致其死亡,影响检测结果。

对于一些需要特殊培养的标本,如厌氧菌标本,需采用厌氧运输培养基,以维持厌氧环境,保证厌氧菌的存活。

(三)直接涂片镜检

直接涂片镜检是一种快速、简便的初步检查方法。将采集的标本均匀涂抹在载玻片上,经过固定、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形态、排列和染色特性。

常见的染色方法有革兰染色、抗酸染色等。革兰染色可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这对初步判断细菌的种类和选择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革兰阳性球菌可能为葡萄球菌或链球菌,而革兰阴性杆菌则种类繁多,如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抗酸染色主要用于检测抗酸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抗酸性,经过抗酸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呈现红色,而其他非抗酸菌和细胞成分则被染成蓝色。

(四)分离培养

分离培养是细菌鉴定的重要环节。将标本接种到合适的培养基上,为细菌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使其繁殖形成可见的菌落。

不同的细菌对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因此需要选择相应的培养基。例如,血琼脂平板是一种常用的基础培养基,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可满足大多数细菌的生长需求。选择培养基则可根据特定细菌的特性进行设计,如麦康凯琼脂平板可用于分离肠道杆菌,它能抑制革兰阳性菌的生长,而允许肠道革兰阴性杆菌生长。

在培养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和气体环境等条件。大多数细菌在 35 - 37℃的空气中生长良好,但一些专性厌氧菌需要在无氧环境中培养,如厌氧袋或厌氧罐可提供这样的条件。

(五)生化试验

生化试验是通过检测细菌对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能力和代谢产物的特性,来进一步鉴定细菌的种类。不同的细菌具有不同的酶系统,能分解利用不同的底物,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

例如,糖发酵试验可检测细菌对葡萄糖、乳糖等糖类的发酵能力。如果细菌能发酵某种糖类,会产生酸或气体等代谢产物,通过观察培养基中的指示剂颜色变化或气体产生情况,可判断细菌的发酵特性。

吲哚试验是检测细菌能否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甲基红试验用于检测细菌发酵葡萄糖产生稳定酸的能力。V - P 试验可检测细菌发酵葡萄糖产生 2,3 - 丁二醇的能力。

(六)血清学试验

血清学试验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检测标本中是否存在特定细菌的抗原或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相应抗体。

常见的血清学试验有凝集试验、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等。凝集试验中,将已知的细菌抗原与患者血清混合,如果血清中存在相应抗体,会发生凝集反应,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例如,肥达试验用于诊断伤寒和副伤寒,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针对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的 O 抗原和 H 抗原的抗体效价,辅助诊断疾病。

(七)分子生物学检测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其在细菌检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它能特异性扩增细菌的特定基因片段,通过检测扩增产物来判断标本中是否存在目标细菌。

基因芯片技术可同时检测多种细菌的基因,具有高通量、快速的特点。荧光定量 PCR 不仅能检测细菌的存在,还能对细菌的数量进行定量分析。

二、细菌性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一)管理传染源

对细菌性传染病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时发现患者并确诊,是控制传染源的关键。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例,要按照规定及时向上级卫生部门报告。

对于不同类型的传染病患者,要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例如,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应隔离在单独的房间,保持空气流通,患者佩戴口罩,防止飞沫传播。肠道传染病患者要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其排泄物要经过严格消毒处理。

对与患者密切接触的人群要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治疗或接种疫苗,以防止发病。

(二)切断传播途径

根据不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切断措施。对于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要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在公共场所,如医院、学校等,可安装空气净化设备,减少空气中细菌的浓度。

经水传播的传染病,要保证饮用水源的安全。加强对水源的监测和管理,定期对水进行消毒处理。对于污水,要经过严格的净化处理后再排放,防止污染水源。

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要注意食品卫生。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等环节的监管,防止食品被细菌污染。食物要煮熟煮透,避免生食或半生食。

经接触传播的传染病,要做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水冲洗。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三)保护易感人群

提高人群的免疫力是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措施。通过接种疫苗,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预防相应细菌性传染病的发生。

例如,卡介苗可预防结核病,百白破疫苗可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麻疹疫苗可预防麻疹等。要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按时为儿童接种疫苗,同时对一些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老年人等,也可根据情况进行加强免疫。

此外,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也有助于预防细菌感染。

(四)合理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感染的重要药物,但不合理使用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在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避免滥用抗生素,如不能随意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于病毒感染,抗生素是无效的,不应使用。同时,要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疗程使用抗生素,不能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以免导致治疗失败和细菌耐药。

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管,医疗机构要建立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对医生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关键词:细菌微生物学检查、标本采集、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检测、防治原则、传染源管理、传播途径切断、易感人群保护、抗生素合理使用

简介:本文详细阐述了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包括标本采集、运输保存、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同时介绍了细菌性传染病的防治原则,涵盖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方面,为检验医学中细菌相关疾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全面指导。

《第十九章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doc》
将本文以doc文档格式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