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算法工程师简历模板》
一、个人信息
姓名:张三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95年5月
联系电话:+86-138xxxx1234
电子邮箱:zhangsan@example.com
求职意向: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算法工程师
期望工作地点:北京/上海/深圳
期望薪资:面议
二、教育背景
2013.09-2017.06 清华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科
主修课程: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人工智能导论、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
毕业论文:《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研究》
论文成果:提出一种改进的生成对抗网络(GAN)模型,在公开数据集上实现了PSNR提升3.2dB的效果,被EI收录。
2017.09-2020.06 北京大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硕士
研究方向:人工智能与图像处理交叉领域
硕士论文:《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图像目标检测算法优化》
论文成果:设计了一种融合空间与通道注意力的轻量级检测模型,在VOC2007数据集上mAP达到89.7%,较基线模型提升5.3个百分点,获校级优秀论文奖。
三、专业技能
编程语言:Python(熟练)、C++(精通)、MATLAB(熟悉)
框架与工具:TensorFlow(高级)、PyTorch(高级)、OpenCV(专家级)、Keras(熟练)、Scikit-learn(熟练)
算法能力:
1. 深度学习:CNN、RNN、GAN、Transformer架构设计与优化
2. 图像处理:图像分类、目标检测、语义分割、超分辨率重建、去噪、增强
3. 数学基础:线性代数、概率论、优化理论、数值计算
4. 开发能力:模型部署(TensorRT、ONNX)、分布式训练(Horovod)、性能调优
四、项目经验
项目一:医疗影像智能诊断系统(2019.03-2020.01)
项目角色:核心算法工程师
项目描述:
针对肺部CT影像开发自动化诊断系统,实现肺结节检测与恶性程度分类。
主要贡献:
1. 设计基于3D-CNN的多尺度特征融合网络,检测灵敏度达98.2%,假阳性率降低至0.3/scan
2. 提出自适应损失函数,解决类别不平衡问题,分类准确率提升至96.5%
3. 优化模型推理速度,通过模型剪枝与量化,使单张影像处理时间从12s缩短至2.3s
项目成果:系统在3家三甲医院部署,日均处理影像2000+例,误诊率较人工降低41%
项目二:工业缺陷检测平台(2018.06-2018.12)
项目角色:算法负责人
项目描述:
为制造业客户开发表面缺陷检测系统,支持金属、玻璃、纺织品等多材质检测。
主要贡献:
1. 构建基于YOLOv3的轻量级检测模型,在嵌入式设备上实现实时检测(FPS>30)
2. 设计数据增强策略,解决小样本问题,在仅500张标注数据下达到92.1%的mAP
3. 开发可视化界面,支持缺陷标注、模型训练、结果展示全流程操作
项目成果:系统在5家工厂落地,检测效率提升3倍,年节约质检成本超200万元
项目三:遥感图像解译系统(2017.09-2018.05)
项目角色:算法工程师
项目描述:
开发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地物分类系统,支持10类地物自动识别。
主要贡献:
1. 提出多尺度特征融合网络,结合ResNet与U-Net结构,分类准确率达91.3%
2. 引入半监督学习策略,利用未标注数据提升模型泛化能力,标注成本降低60%
3. 优化模型部署方案,通过TensorRT加速,使2048x2048分辨率影像处理时间缩短至0.8s
项目成果:系统在国家测绘局项目中应用,地物分类效率提升5倍,准确率达标率100%
五、工作经历
2020.07-至今 XX科技有限公司 高级算法工程师
工作职责:
1. 负责计算机视觉团队技术规划与算法研发
2. 主导3个核心产品(OCR识别、人脸识别、视频分析)的算法迭代
3. 带领团队完成从0到1的智能安防系统开发,实现人员追踪、行为识别等功能
4. 与硬件团队协作,完成AI芯片的模型适配与性能优化
工作成果:
1. 团队申请专利12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
2. 产品在金融、交通、安防等领域落地,年营收超5000万元
3. 培养3名中级算法工程师,团队技术能力获公司年度创新奖
2018.07-2020.06 YY研究院 算法研究员
工作职责:
1.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影像分析关键技术研究》
2. 开发跨模态医学影像检索系统,支持CT、MRI、X光等多模态检索
3. 研究小样本学习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提出基于元学习的少样本分类方法
工作成果:
1. 发表SCI论文2篇(IF>5),EI论文3篇
2. 系统在协和医院试点应用,检索响应时间
3. 获研究院年度优秀研究员称号
六、论文与专利
论文:
1. 《Attention-Guided Lightweight Network for Real-Time Object Detection》(IEEE TIP 2021,IF=9.455)
2. 《Multi-Scale Feature Fusion for Medical Image Segmentation》(MICCAI 2020,Oral)
3. 《Few-Shot Learning for Remote Sensing Image Classification》(IGARSS 2019)
专利:
1. 《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轻量级目标检测方法及系统》(ZL202010123456.7)
2. 《多尺度特征融合的医学影像分割装置》(申请号:202110234567.8)
3. 《跨模态医学影像检索方法及装置》(申请号:202110345678.9)
七、获奖情况
2021 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一等奖(1/500)
2020 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2019 ACM中国多媒体大会最佳学生论文奖
2018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优秀研究生
2017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优秀毕业生
八、自我评价
1. 技术扎实:具备5年+人工智能图像处理领域研发经验,熟悉从算法设计到产品落地的全流程
2. 创新能力强:在目标检测、图像分割、超分辨率重建等方向提出多项创新方法,论文被顶级会议收录
3. 工程经验丰富:主导多个千万级用户产品的算法开发,擅长模型优化与部署
4. 团队协作佳:具备跨部门协作能力,曾带领10人团队完成国家级项目研发
5. 学习能力强:持续关注SOTA技术,快速复现并改进最新论文方法
关键词: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算法工程师、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目标检测、图像分割、超分辨率重建、TensorFlow、PyTorch、OpenCV、项目经验、论文专利
简介:本简历详细展示了求职者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领域的全面能力,包括教育背景、专业技能、项目经验、工作经历、论文专利及获奖情况。求职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在目标检测、图像分割等方向有深入研究,主导过多个千万级用户产品的算法开发,擅长模型优化与部署,具备跨部门协作与团队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