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工学论文 > 文档下载预览

《在清水营煤矿+786m水平井底车场施工中的软岩支护探索_卸压.doc》

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或者wps进行编辑;

2. 将本文以doc文档格式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3. 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

点击下载文档

在清水营煤矿+786m水平井底车场施工中的软岩支护探索_卸压.doc

在清水营煤矿+786m水平井底车场施工中的软岩支护探索_卸压

摘要:本文针对清水营煤矿+786m水平井底车场施工中遇到的软岩问题,深入探讨了软岩的工程特性及其对支护的挑战。通过分析软岩的变形机制、应力分布特征以及传统支护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卸压原理的软岩支护新策略。详细阐述了卸压支护的设计思路、实施步骤及效果评估方法,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卸压支护在控制软岩变形、提高巷道稳定性方面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卸压支护技术能够显著降低软岩巷道的围岩压力,改善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软岩巷道支护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清水营煤矿、+786m水平井底车场、软岩支护、卸压原理、变形控制、稳定性提升

一、引言

随着煤炭资源开采向深部延伸,软岩巷道支护问题日益突出。软岩具有低强度、高塑性、易风化、遇水膨胀等特性,导致巷道开挖后围岩变形大、支护困难,严重影响了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清水营煤矿+786m水平井底车场在施工过程中就遇到了典型的软岩问题,传统支护方法难以有效控制围岩变形,迫使研究人员探索新的支护技术。

二、软岩工程特性分析

2.1 软岩的物理力学性质

软岩通常指单轴抗压强度小于25MPa的岩石,其物理力学性质显著区别于硬岩。软岩的孔隙率大、吸水性强,导致其强度随含水率增加而显著降低。此外,软岩的弹性模量小、泊松比大,表现出明显的塑性变形特征。

2.2 软岩的变形机制

软岩巷道开挖后,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导致应力集中区形成。在应力作用下,软岩发生蠕变、松弛等时间依赖性变形,且变形量随时间持续增长。这种持续变形对支护结构产生巨大压力,易导致支护失效。

2.3 软岩应力分布特征

软岩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受地质构造、开采深度、巷道形状等多种因素影响。在清水营煤矿+786m水平井底车场,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应力分布极不均匀,局部区域出现高应力集中,加剧了围岩变形。

三、传统支护方法及其局限性

3.1 锚杆支护

锚杆支护通过锚固剂将锚杆与围岩连接成整体,提高围岩自承能力。但在软岩中,锚杆易因围岩大变形而松动,导致锚固力下降,支护效果减弱。

3.2 喷射混凝土支护

喷射混凝土支护能够快速封闭围岩,防止风化剥落。然而,软岩的持续变形易导致混凝土层开裂、脱落,失去支护作用。

3.3 钢架支护

钢架支护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但软岩变形大时,钢架易发生弯曲、扭曲等失稳现象,且钢架与围岩之间的空隙难以有效填充,影响支护效果。

四、卸压支护原理与设计

4.1 卸压支护原理

卸压支护通过改变围岩应力分布,将高应力区转移到低应力区或深部围岩,从而降低支护结构承受的压力。其核心思想是“以柔克刚”,通过允许围岩一定程度的变形来释放应力,同时利用支护结构的柔性来适应围岩变形。

4.2 卸压支护设计思路

卸压支护设计需综合考虑软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形机制、应力分布特征以及巷道的使用要求。设计步骤包括:确定卸压区域、选择卸压方式、设计卸压结构、计算支护参数等。

4.3 卸压方式选择

卸压方式主要包括钻孔卸压、爆破卸压、切缝卸压等。在清水营煤矿+786m水平井底车场,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可行性,选择了钻孔卸压与切缝卸压相结合的方式。

4.4 卸压结构设计

卸压结构包括卸压孔、卸压槽、卸压带等。设计时需考虑卸压结构的尺寸、间距、布置方式等参数,以确保卸压效果。

五、卸压支护实施步骤

5.1 施工准备

施工前需对巷道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了解软岩的分布、性质及应力状态。同时,准备施工所需的设备、材料,制定施工安全措施。

5.2 卸压孔施工

按照设计要求,在巷道围岩中施工卸压孔。卸压孔的直径、深度、间距等参数需根据软岩性质和卸压需求确定。施工时需控制钻孔精度,避免对围岩造成过大扰动。

5.3 切缝施工

在卸压孔之间或特定位置施工切缝,以进一步扩大卸压范围。切缝的宽度、深度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确保切缝能够有效引导应力释放。

5.4 支护结构安装

在卸压施工完成后,及时安装支护结构。支护结构需具有足够的柔性和承载能力,以适应围岩变形并承受剩余应力。

5.5 监测与调整

施工过程中及完成后,需对巷道变形、支护结构受力等进行持续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支护参数或采取补强措施,确保巷道稳定。

六、效果评估与现场实测

6.1 效果评估方法

效果评估主要包括巷道变形量、支护结构受力状态、围岩压力分布等方面的分析。通过对比卸压支护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评估卸压支护的效果。

6.2 现场实测数据

在清水营煤矿+786m水平井底车场实施卸压支护后,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现场实测。实测数据显示,卸压支护后巷道变形量显著减小,支护结构受力状态明显改善,围岩压力分布更加均匀。

6.3 效果分析

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卸压支护技术有效降低了软岩巷道的围岩压力,改善了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同时,卸压支护允许围岩一定程度的变形,释放了部分应力,提高了巷道的稳定性。

七、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本文针对清水营煤矿+786m水平井底车场施工中的软岩问题,提出了基于卸压原理的软岩支护新策略。通过现场实施与效果评估,验证了卸压支护在控制软岩变形、提高巷道稳定性方面的有效性。

7.2 展望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卸压支护与其他支护技术的结合应用,如卸压支护与注浆加固、卸压支护与让压锚杆等,以形成更加完善的软岩巷道支护体系。同时,加强软岩力学性质与变形机制的基础研究,为卸压支护设计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简介:本文针对清水营煤矿+786m水平井底车场施工中的软岩问题,提出了基于卸压原理的软岩支护新策略。通过分析软岩的工程特性、传统支护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卸压支护的原理与设计,详细阐述了卸压支护的实施步骤与效果评估方法。结合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卸压支护在控制软岩变形、提高巷道稳定性方面的有效性,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软岩巷道支护提供了有益参考。

《在清水营煤矿+786m水平井底车场施工中的软岩支护探索_卸压.doc》
将本文以doc文档格式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