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聚焦于多年冻土地区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温度场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现场实测等方法,深入探讨了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在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对多年冻土温度场的影响。分析了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桩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作用机制,为多年冻土地区桩基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多年冻土、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温度场、数值模拟、现场实测
## 一、引言多年冻土是一种特殊的土体,其温度长期处于 0℃或以下,含有固态冰。在我国,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北大小兴安岭等地区。随着这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桩基工程作为重要的基础形式被广泛应用。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因其具有承载力高、适应性强等优点,在多年冻土地区的桥梁、建筑等工程中得到了大量使用。
然而,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的成孔、灌注混凝土等操作会改变周围多年冻土的温度场。温度场的变化会导致多年冻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桩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因此,深入研究多年冻土地区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温度场变化规律,对于保障工程的安全和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
## 二、多年冻土温度场特性及影响因素 ### 2.1 多年冻土温度场特性多年冻土的温度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特征。在夏季,地表接受太阳辐射,温度升高,多年冻土上部的活动层会融化,形成融区;而在冬季,地表温度降低,活动层重新冻结。这种季节性的冻融循环使得多年冻土的温度场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此外,不同地区的多年冻土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差异,其温度场分布也有所不同。
### 2.2 影响多年冻土温度场的因素(1)气候因素:气温是影响多年冻土温度场的主要气候因素。年平均气温、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等都会对多年冻土的温度产生显著影响。例如,在气温较高的地区,多年冻土的上限会下降,厚度会变薄。
(2)地质因素:土体的类型、含水量、冰含量等地质因素会影响多年冻土的热传导性能和热容量,从而影响温度场的分布。例如,含水量较高的土体热传导性能较好,温度变化相对较快。
(3)人类活动因素:人类工程活动如建筑施工、道路修建等会改变多年冻土的表面热状况,进而影响其温度场。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就是一个典型的人类活动,会对周围多年冻土的温度场产生较大影响。
## 三、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施工对多年冻土温度场的影响机制 ### 3.1 成孔过程的影响在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成孔过程中,钻头的旋转和摩擦会产生热量,这些热量会传递给周围的多年冻土,导致局部温度升高。同时,成孔过程中会破坏多年冻土的原有结构,使空气进入孔内,改变了孔壁周围土体的热交换条件。此外,泥浆的循环也会带走部分热量,但对温度场的影响相对较小。
### 3.2 混凝土灌注过程的影响混凝土灌注是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对多年冻土温度场影响最大的环节。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水化热,这部分热量会迅速传递给周围的多年冻土。由于混凝土的导热系数较大,水化热会在较短时间内使桩周多年冻土的温度大幅升高,导致冻土融化。冻土融化后,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会显著降低,可能引发桩基的沉降和倾斜等问题。
## 四、多年冻土桩温度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 4.1 数值模拟方法的选择目前,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有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和边界元法等。对于多年冻土桩温度场的研究,有限元法具有较大的优势。它可以方便地处理复杂的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能够准确地模拟温度场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情况。
### 4.2 数值模型的建立(1)几何模型的建立:根据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实际尺寸和周围多年冻土的分布情况,建立三维几何模型。模型中应包括桩体、桩周多年冻土以及可能存在的融区等部分。
(2)材料参数的确定:确定桩体混凝土和多年冻土的热物理参数,如导热系数、比热容、密度等。这些参数可以通过室内试验或查阅相关文献获得。
(3)边界条件的设定: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模型的边界条件,包括地表温度、地下深处温度以及桩体与周围土体的热交换条件等。
### 4.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通过数值模拟,可以得到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在不同施工阶段和运营过程中周围多年冻土的温度场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在混凝土灌注后的短时间内,桩周多年冻土的温度会迅速升高,形成一个高温区。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温区会逐渐向外扩散,但温度升高的幅度会逐渐减小。同时,数值模拟还可以预测多年冻土温度场的变化对桩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影响。
## 五、多年冻土桩温度场的现场实测研究 ### 5.1 现场实测方案的设计(1)测温点的布置:在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周围合理布置测温点,测温点应覆盖桩周不同深度和距离的范围,以全面了解温度场的变化情况。
(2)测温仪器的选择:选择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测温仪器,如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等。同时,要确保测温仪器能够适应多年冻土地区的恶劣环境。
(3)实测时间的安排:在桩基施工的不同阶段和运营过程中进行定期实测,以获取温度场随时间的变化数据。
### 5.2 现场实测结果分析将现场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实测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能够较好地反映多年冻土桩温度场的实际变化情况。同时,现场实测还可以发现一些数值模拟中未能考虑到的因素,如施工过程中的意外情况、周围环境的变化等对温度场的影响。
## 六、温度场变化对桩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影响 ### 6.1 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多年冻土温度场的变化会导致桩周土体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桩基的承载力。当桩周多年冻土融化时,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会减小,导致桩基的承载力下降。反之,当温度降低,多年冻土重新冻结时,土体的强度会有所恢复,桩基承载力也会相应提高。
### 6.2 对桩基稳定性的影响温度场的变化还可能引发桩基的不均匀沉降和倾斜,影响桩基的稳定性。不均匀沉降会导致桩基上部结构的附加应力增大,甚至可能引发结构的破坏。此外,温度场的变化还可能导致桩周土体的冻胀和融沉现象,进一步影响桩基的稳定性。
## 七、应对措施与建议 ### 7.1 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措施(1)优化施工工艺:采用低温混凝土、控制混凝土灌注速度等方法,减少混凝土水化热对多年冻土的影响。
(2)保温措施:在桩周设置保温层,如聚苯乙烯泡沫板等,减少热量向周围多年冻土的传递。
(3)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免在高温季节进行桩基施工,减少气温对多年冻土温度场的影响。
### 7.2 设计方面的考虑(1)增加桩长:适当增加桩长,使桩端进入更稳定的多年冻土层,提高桩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考虑温度场变化的影响:在设计桩基时,充分考虑多年冻土温度场的变化对桩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合理的计算和分析。
## 八、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方法,对多年冻土地区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温度场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和运营会显著改变周围多年冻土的温度场,温度场的变化会对桩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为多年冻土地区桩基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参考。
### 8.2 展望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多年冻土温度场与桩基长期性能的关系,考虑多年冻土的蠕变特性对桩基的影响。同时,可以开展更多的现场试验和长期监测,积累更多的实际数据,为多年冻土地区桩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依据。
简介:本文针对多年冻土地区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温度场展开研究。先阐述多年冻土温度场特性及影响因素,接着分析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施工对多年冻土温度场的影响机制,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研究温度场变化,探讨其对桩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影响,最后提出应对措施与建议,为多年冻土地区桩基工程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