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用材兼景观树种大叶榉移栽育苗技术初报_珍贵用材树种》
摘要:本文针对珍贵用材兼景观树种大叶榉的移栽育苗技术展开研究。通过分析大叶榉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实践探索,详细阐述了从种子处理、苗圃选择、播种育苗到移栽定植等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要点。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移栽育苗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大叶榉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为其在林业生产和城市绿化中的广泛应用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关键词:大叶榉、移栽育苗技术、珍贵用材树种、景观树种、生物学特性
一、引言
大叶榉(Zelkova schneideriana Hand.-Mazz.)作为榆科榉属的一种珍贵树种,不仅具有优质的木材特性,被广泛用于高档家具、工艺品等的制作,是珍贵的用材树种;同时,其树形优美,枝叶繁茂,秋季叶色变黄或变红,极具观赏价值,也是优良的景观树种。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城市绿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大叶榉的种植需求日益增加。然而,大叶榉的移栽育苗过程中存在诸多技术难题,如成活率低、生长缓慢等,严重制约了其大规模推广应用。因此,开展大叶榉移栽育苗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大叶榉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大叶榉为落叶乔木,高达 30 米,胸径可达 1 米以上。树皮灰白色或褐灰色,呈不规则的鳞状片开裂。小枝无毛,有棱。叶互生,纸质,阔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 7 - 15 厘米,宽 4 - 10 厘米,顶端渐尖或短尖,基部稍不对称,圆形或浅心形,边缘有锯齿,叶面粗糙,有硬毛,背面密生柔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簇生于新枝下部,雌花单生于新枝上部叶腋。
(二)生态习性
大叶榉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较强,能耐 -15℃的低温。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中性和微碱性土壤上均能生长,但以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生长最佳。深根性,侧根发达,萌芽力强,生长速度中等。
三、移栽育苗技术
(一)种子处理
1、种子采集与贮藏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 15 - 30 年生母树采集种子。一般在 10 月下旬至 11 月上旬,当果实由绿色变为黄褐色时进行采摘。采摘后的果实放在通风良好的室内摊开晾晒,待果皮开裂后,取出种子,去除杂质,晾干后装入布袋或麻袋中,置于干燥、通风、低温(0 - 5℃)的室内贮藏。
2、种子催芽
播种前 15 - 20 天,将种子从贮藏处取出,放入 40℃的温水中浸泡 24 小时,然后捞出沥干水分,与 3 倍体积的湿沙混合均匀,堆放在室内,厚度为 20 - 30 厘米,上面覆盖 5 - 10 厘米厚的湿沙,保持湿度在 60% - 70%,温度在 20 - 25℃,每隔 3 - 5 天翻动一次,并补充适量水分。当有 30% - 4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进行播种。
(二)苗圃选择与整地
1、苗圃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且无污染的地块作为苗圃地。避免在低洼积水、土壤贫瘠或病虫害严重的地方建圃。
2、整地做床
播种前进行深翻,深度为 25 - 30 厘米,结合翻地每亩施入腐熟的农家肥 3000 - 5000 公斤、过磷酸钙 50 公斤作为基肥。翻后耙细整平,做成高床,床高 15 - 20 厘米,床宽 1 - 1.2 米,床面宽 80 - 100 厘米,步道宽 30 - 40 厘米。
(三)播种育苗
1、播种时间
春季 3 月中旬至 4 月上旬,当土壤 5 厘米深处地温稳定在 10℃以上时进行播种。
2、播种方法
采用条播法,在床面上按行距 20 - 25 厘米开沟,沟深 3 - 5 厘米,将催芽后的种子均匀撒入沟内,每亩播种量 10 - 12 公斤,然后覆盖 2 - 3 厘米厚的细土,轻轻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最后在床面上覆盖一层稻草或地膜,以保持土壤湿度和温度。
3、苗期管理
(1)水分管理:播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湿度适时浇水。出苗前要保持床面湿润,但不要积水;出苗后要适当控制浇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
(2)间苗与定苗:当幼苗长出 2 - 3 片真叶时进行间苗,去除过密、弱小和有病虫害的幼苗;当幼苗长出 4 - 5 片真叶时进行定苗,株距为 10 - 15 厘米。
(3)施肥:定苗后要及时追肥,以促进幼苗生长。每亩追施尿素 10 - 15 公斤,每隔 15 - 20 天追施一次,连续追施 2 - 3 次。8 月中旬以后,停止追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每亩追施过磷酸钙 15 - 20 公斤、硫酸钾 10 - 15 公斤,以促进幼苗木质化。
(4)中耕除草:在幼苗生长期间,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床面无杂草,土壤疏松。中耕深度以不伤幼苗根系为宜,一般 3 - 5 厘米。
(5)病虫害防治:大叶榉幼苗期易发生立枯病、炭疽病等病害,可喷洒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 800 倍液或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 - 1000 倍液进行防治,每隔 7 - 10 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 2 - 3 次。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等,可喷洒 40%氧化乐果乳油 1000 - 1500 倍液或 20%三氯杀螨醇乳油 800 - 1000 倍液进行防治。
(四)移栽定植
1、移栽时间
一般选择在春季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或秋季 10 月下旬至 11 月上旬进行移栽。此时气温适宜,树木根系生长活跃,移栽后容易成活。
2、移栽苗木选择
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地径 1.5 厘米以上、苗高 1.5 米以上的 2 - 3 年生苗木进行移栽。
3、移栽穴准备
根据苗木大小确定移栽穴的大小,一般穴径比苗木根幅或土球直径大 20 - 30 厘米,穴深比苗木根长或土球高度深 20 - 30 厘米。挖穴时要将表土和底土分开堆放。
4、移栽方法
起苗时要尽量保持根系完整,多带宿土。对于长途运输的苗木,要用湿草包扎根部,并喷水保湿。移栽时,先将表土填入穴底,然后将苗木放入穴中,使根系舒展,再填入底土,轻轻提苗,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最后踏实土壤,浇足定根水。对于较大的苗木,要设立支架固定,防止风吹摇动影响成活。
5、移栽后管理
(1)水分管理:移栽后要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湿度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一般每隔 3 - 5 天浇一次水,连续浇 3 - 4 次。以后要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水,避免土壤干旱或积水。
(2)修剪:移栽后要及时对苗木进行修剪,去除过密枝、交叉枝、病虫枝和枯死枝,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养分消耗,促进苗木生长。
(3)施肥:移栽后的第二年春季,每株施入腐熟的农家肥 20 - 30 公斤、尿素 0.5 - 1 公斤;秋季每株施入过磷酸钙 1 - 1.5 公斤、硫酸钾 0.5 - 1 公斤。以后每年要根据苗木生长情况适时施肥。
(4)病虫害防治:移栽后的大叶榉要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并防治病虫害。可定期喷洒杀菌剂和杀虫剂进行预防,一般每隔 15 - 20 天喷洒一次。
四、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大叶榉的生物学特性分析,结合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大叶榉移栽育苗技术。从种子处理、苗圃选择、播种育苗到移栽定植等各个环节,都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点和操作方法。实践证明,采用该技术进行大叶榉移栽育苗,能够显著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为大叶榉在林业生产和城市绿化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同时,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有助于保护和利用大叶榉这一珍贵树种资源,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
简介:本文聚焦珍贵用材兼景观树种大叶榉,研究其移栽育苗技术。先阐述大叶榉生物学特性,包括形态与生态习性,接着从种子处理、苗圃选择整地、播种育苗到移栽定植各环节详细介绍技术要点,最后说明该技术能提高成活率与生长质量,为广泛应用提供保障,利于资源保护与林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