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柏育苗造林技术》
摘要:本文详细阐述了福建柏育苗造林技术,包括福建柏的生物学特性、育苗技术(种子处理、圃地选择与整理、播种、苗期管理)、造林技术(造林地选择、整地、造林密度与配置、造林季节与方法)以及造林后的抚育管理等内容,旨在为福建柏的科学培育和推广提供技术参考,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福建柏、育苗技术、造林技术、抚育管理
一、引言
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 (Dunn) Henry et Thomas)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用材树种,属于柏科福建柏属常绿乔木。它具有材质优良、纹理直、结构细密、耐腐性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造船等行业。同时,福建柏还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如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然而,由于过去过度砍伐和自然环境破坏,福建柏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因此,开展福建柏育苗造林技术研究,对于保护和恢复福建柏资源、满足社会对优质木材的需求以及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二、福建柏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福建柏树高可达 20 米,胸径 80 厘米。树皮红褐色,光滑,裂成薄片脱落。小枝扁平,排成一平面。叶鳞形,交互对生,紧贴小枝,两侧的叶对折,背面的叶中脉隆起。雌雄同株,球果单生枝顶,球形,熟时褐色。
(二)生态习性
福建柏为中性偏阴树种,幼年较耐阴,成年后需要一定的光照。它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生长最佳。在干旱瘠薄的土壤上生长不良。福建柏具有一定的耐寒能力,但在幼年期对低温较为敏感。它适应的气候范围较广,在我国南方多个省份均有分布。
三、福建柏育苗技术
(一)种子处理
1. 种子采集与调制
福建柏球果一般在 10 - 11 月成熟,当球果由绿色变为褐色时即可采收。采收后将球果摊放在通风良好的室内,待其自然开裂,取出种子。然后通过筛选、风选等方法,去除空粒、瘪粒和杂质,得到纯净的种子。
2. 种子贮藏
福建柏种子含油量较高,不宜长期干藏,一般采用湿沙贮藏法。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方,挖贮藏坑,坑深 50 - 60 厘米,宽 1 - 1.2 米,长度视种子数量而定。在坑底铺一层 10 厘米厚的湿沙,然后将种子与湿沙按 1:3 的比例混合均匀,放入坑内,填至离坑口 10 - 15 厘米处,再覆盖一层湿沙,最后用土封成屋脊形,防止雨水渗入。
3. 种子消毒与催芽
播种前,为了防止种子携带病菌,需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常用 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 2 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催芽可采用温水浸种法,将种子放入 40 - 50℃的温水中浸泡 24 小时,捞出后放在温暖处,覆盖湿布,保持湿润,待种子有 1/3 露白时即可播种。
(二)圃地选择与整理
1. 圃地选择
福建柏育苗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松透气、pH 值在 4.5 - 6.5 之间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同时,圃地应靠近水源,交通便利,便于灌溉和管理。
2. 整地做床
在播种前 1 - 2 个月进行整地。先深翻土壤 25 - 30 厘米,清除杂草、石块等杂物,然后耙碎整平。根据地形和灌溉条件,做成高床或低床。高床床面高于步道 15 - 20 厘米,床宽 1 - 1.2 米,步道宽 30 - 40 厘米;低床床面低于步道 10 - 15 厘米,床宽 1 - 1.5 米,步道宽 30 - 40 厘米。结合整地,每亩施入腐熟的有机肥 2000 - 3000 公斤、过磷酸钙 50 公斤作为基肥。
(三)播种
1. 播种时间
福建柏播种时间因地区而异,一般在春季 2 - 3 月,当气温稳定在 10℃以上时即可播种。在南方温暖地区,也可适当提前播种。
2. 播种方法
采用条播法,在床面上按行距 20 - 25 厘米开沟,沟深 3 - 4 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每亩播种量 8 - 10 公斤。播后覆盖一层 2 - 3 厘米厚的细土,轻轻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然后覆盖一层稻草或松针,以保持土壤湿润和防止雨水冲刷。
(四)苗期管理
1. 水分管理
播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在种子发芽期,应经常喷水,保持床面湿润。幼苗出土后,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湿度,适时浇水。一般每周浇水 2 - 3 次,每次浇透。
2. 遮荫与间苗
福建柏幼苗期较耐阴,需要在苗床上搭建遮荫棚,遮荫度控制在 60% - 70%。当幼苗长出 2 - 3 片真叶时,进行间苗,去除过密、瘦弱和有病虫害的幼苗,保持合理的株距,一般为 5 - 6 厘米。间苗后要及时浇水,防止幼苗倒伏。
3. 施肥
在幼苗生长过程中,要适时追肥。一般在 5 - 6 月,每亩追施尿素 5 - 8 公斤;7 - 8 月,每亩追施复合肥 10 - 15 公斤。追肥方法可采用沟施或撒施,施后及时浇水。
4. 病虫害防治
福建柏幼苗期常见的病害有立枯病、猝倒病等,可用 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 800 倍液或 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 800 倍液喷雾防治。常见的虫害有蛴螬、地老虎等,可用 90%的敌百虫晶体 1000 倍液或 50%的辛硫磷乳油 1000 倍液浇灌土壤进行防治。
四、福建柏造林技术
(一)造林地选择
福建柏造林地应选择海拔 300 - 1200 米、坡度 25°以下、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的山地。同时,要考虑造林地的小气候环境,避免在风口、低洼积水处造林。
(二)整地
1. 全面整地
适用于坡度较缓、土壤条件较好的造林地。全面翻耕土壤 30 - 40 厘米,清除杂草、树根等杂物,然后耙平整细。
2. 块状整地
适用于坡度较陡、水土流失容易发生的造林地。按一定的规格挖穴,穴的规格一般为 60 厘米×60 厘米×40 厘米。挖穴时要将表土和心土分开堆放,回填时先填表土,后填心土。
(三)造林密度与配置
1. 造林密度
福建柏的造林密度应根据经营目的、立地条件等因素确定。一般用材林造林密度为每亩 160 - 220 株,行距 2 米×2 米或 2 米×1.8 米;生态公益林造林密度可适当稀疏一些,每亩 100 - 140 株,行距 2.5 米×2.5 米或 2.5 米×2 米。
2. 配置方式
常见的配置方式有正方形配置、长方形配置和品字形配置。正方形配置适用于地势平坦的造林地;长方形配置适用于坡地,有利于保持水土;品字形配置适用于株行距较小的造林地,能使苗木分布更均匀。
(四)造林季节与方法
1. 造林季节
福建柏造林季节一般选择在春季 2 - 3 月或秋季 10 - 11 月。春季造林应在苗木萌芽前进行,此时气温逐渐升高,土壤湿润,有利于苗木生根成活;秋季造林应在苗木停止生长后进行,此时土壤墒情较好,根系有一定的恢复时间,能为来年生长打下基础。
2. 造林方法
采用植苗造林法。起苗时要保持苗木根系完整,尽量多带宿土。运苗过程中要防止苗木失水,可用湿草袋或塑料薄膜包裹根系。栽植时,先将苗木放入穴内,扶正苗木,使根系舒展,然后填土至穴深的一半,轻轻提苗,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再填土至穴满,踏实土壤,最后在苗木周围做成一圈土堰,便于浇水。
五、造林后的抚育管理
(一)幼林抚育
1. 松土除草
造林后前 3 年,每年要进行 2 - 3 次松土除草。一般在春季和秋季进行,松土深度 5 - 10 厘米,除草要除净,防止杂草与苗木争夺养分和水分。
2. 施肥
在幼林生长过程中,要适时追肥。一般在造林后的第 2 年和第 3 年,每年春季每株追施尿素 50 - 100 克;秋季每株追施复合肥 100 - 150 克。追肥方法可采用环状沟施或穴施。
3. 修枝整形
当幼林生长到一定高度时,要进行修枝整形。修枝时间一般在冬季或早春,去除枯枝、病枝、弱枝和过密的枝条,使树冠通风透光,促进树木生长。
(二)成林管理
1. 间伐
当福建柏林分郁闭度达到 0.8 - 0.9 时,要进行间伐。间伐强度根据林分生长状况和经营目的确定,一般每次间伐强度为 20% - 30%。通过间伐,调整林分密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保留木的生长。
2. 病虫害防治
福建柏成林期常见的病害有柏木锈病、炭疽病等,可用 50%的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800 - 1000 倍液或 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 - 1000 倍液喷雾防治。常见的虫害有双条杉天牛、柏肤小蠹等,可采用人工捕杀、药剂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
六、结论
福建柏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树种。通过科学的育苗造林技术和有效的抚育管理措施,可以提高福建柏苗木的质量和造林成活率,促进福建柏林分的快速生长和高产稳产。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福建柏的生物学特性和当地的立地条件,合理选择育苗和造林方法,加强抚育管理,为福建柏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保障。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对福建柏的研究,探索更加科学、高效的培育技术,推动福建柏产业的发展。
简介:本文围绕福建柏育苗造林技术展开研究,先介绍其生物学特性,接着从种子处理、圃地选择等方面阐述育苗技术,从造林地选择、整地等方面说明造林技术,还提及造林后抚育管理内容,旨在为福建柏培育推广提供技术参考,促进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