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经济学论文 > 文档下载预览

《资源富集区以工促农的实证分析——以陕西省定边县为例.doc》

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或者wps进行编辑;

2. 将本文以doc文档格式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3. 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

点击下载文档

资源富集区以工促农的实证分析——以陕西省定边县为例.doc

资源富集区以工促农的实证分析——以陕西省定边县为例

摘要:本文以陕西省定边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探讨资源富集区以工促农的发展模式与成效。定边县作为典型的资源富集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但在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着如何有效带动农业发展的问题。本文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财政投入、技术溢出等多个维度,深入分析定边县以工促农的机制与路径,总结其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其他资源富集区实现工农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资源富集区、以工促农、定边县、产业结构、就业结构、财政投入、技术溢出

一、引言

资源富集区通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能源等,这些资源的开发往往带动了当地工业的快速发展。然而,资源型经济的过度依赖也可能导致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尤其是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往往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被忽视或边缘化。如何实现资源富集区工业与农业的协调发展,成为当前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以工促农作为一种发展模式,旨在通过工业的发展带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本文以陕西省定边县为例,探讨资源富集区以工促农的实证效果,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二、定边县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概况

(一)资源禀赋

定边县位于陕西省西北部,地处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处,是陕西省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该县已探明石油储量超过6亿吨,天然气储量超过3000亿立方米,此外还有丰富的盐矿、煤炭等资源。资源的开发为定边县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经济发展概况

近年来,定边县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业,工业经济迅速崛起。同时,农业作为传统产业,虽然基础薄弱,但在政府政策引导下,逐步向现代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然而,与工业相比,农业在GDP中的占比仍然较低,工农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

三、定边县以工促农的机制与路径分析

(一)产业结构优化带动农业发展

1. 工业反哺农业的财政支持

定边县通过资源开发积累了大量财政收入,政府利用这部分资金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业补贴等。例如,近年来定边县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 工业产业链延伸促进农业产业化

定边县在发展能源产业的同时,积极延伸产业链,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如石油装备制造、化工等。这些产业的发展为农业提供了新的市场需求,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例如,部分企业利用石油副产品开发农业肥料,既降低了农业成本,又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二)就业结构变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1. 工业吸纳农村劳动力

随着定边县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工业领域转移。这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还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利用。同时,部分农民在工业领域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技能后,返乡创业,带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2. 服务业发展促进农村多元化就业

工业的发展带动了服务业的繁荣,如物流、餐饮、住宿等。这些服务业的发展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三)技术溢出效应推动农业现代化

1. 工业技术向农业的渗透

定边县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些技术和经验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向农业领域渗透,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例如,部分企业利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改造农业机械设备,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完善

政府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投入,建立了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同时,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

(四)政策引导与制度保障

1. 制定促进工农协调发展的政策

定边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工农协调发展。例如,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农业发展方向;出台农业补贴政策,鼓励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 建立工农联动发展机制

政府建立了工农联动发展机制,加强工业与农业之间的联系和合作。通过组织工业企业和农业合作社对接,促进工业产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实现了工农产品的双向流通。

四、定边县以工促农的成效与问题

(一)成效

1.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

通过财政投入和技术推广,定边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如马铃薯、荞麦等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

2. 农民收入水平提升

工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特色农业的发展,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增收渠道。

3. 城乡差距缩小

以工促农的发展模式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二)问题

1. 农业基础仍然薄弱

尽管定边县农业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与工业相比,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农业抗风险能力较弱。

2. 工农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

虽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工农协调发展,但工农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工业在GDP中的占比过高,农业占比过低,导致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工业。

3. 资源环境压力增大

资源开发过程中,定边县面临着较大的资源环境压力。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如土地沙化、水资源污染等。

五、政策建议

(一)加大农业投入,夯实农业基础

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工农协调发展

政府应优化产业结构,降低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发展多元化经济。在发展工业的同时,注重发展农业和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通过延伸产业链,发展相关配套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制定严格的资源开发环保标准,加强对资源开发企业的监管;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加强生态修复,改善生态环境。

(四)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制度保障

政府应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制度保障。制定更加完善的促进工农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工农联动发展机制,加强工业与农业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政策知晓率和参与度。

六、结论

本文以陕西省定边县为例,对资源富集区以工促农的发展模式与成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定边县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就业结构变化、技术溢出效应和政策引导等多种路径,实现了以工促农的发展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也存在着农业基础薄弱、工农发展不平衡和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大农业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和完善政策体系等政策建议。未来,定边县应继续坚持以工促农的发展道路,不断探索和创新发展模式,实现工农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简介:本文以陕西省定边县为案例,深入分析了资源富集区以工促农的发展模式与成效。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就业结构变化、技术溢出效应和政策引导等路径,定边县实现了工业与农业的协调发展,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缩小了城乡差距。然而,也面临着农业基础薄弱、工农发展不平衡和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大农业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和完善政策体系等政策建议,为其他资源富集区实现工农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资源富集区以工促农的实证分析——以陕西省定边县为例.doc》
将本文以doc文档格式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