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开宏观:迈向中等发达国家:“十四五”经济回顾与“十五五”经济增长目标测算
一、引言:中等发达国家目标的时代意义
“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迈向中等发达国家成为重要战略目标。这一目标不仅关乎经济总量的提升,更涉及产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增强、民生福祉改善等全方位进步。从国际比较视角看,中等发达国家通常具备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服务业占比超60%、研发强度高于3%等特征。当前中国人均GDP已突破1.2万美元,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尤其在科技创新能力、高端制造业竞争力、社会公平程度等方面需持续突破。“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科学测算经济增长目标对于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十四五”经济回顾:成就与挑战并存
(一)经济增长韧性凸显
“十四五”前三年(2021-2023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4.8%,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20年受新冠疫情冲击,GDP增速降至2.2%,但2021年迅速反弹至8.4%,体现强大恢复能力。2022-2023年,面对外需收缩、内需不足、房地产调整等多重压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2023年GDP总量达126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约18%。
(二)产业结构加速升级
制造业方面,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6%,快于规模以上工业4.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产业产量全球领先。服务业占比从2020年的54.5%提升至2023年的56.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但传统产业转型仍需加快,部分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三)创新驱动成效初显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020年的2.4%提升至2023年的2.64%,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专利授权量持续增长,2023年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99.1万件。5G、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取得突破,但基础研究占比仅6%左右,低于发达国家15%-20%的水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局面尚未根本扭转。
(四)民生保障持续加强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200万人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5.1%,快于经济增速。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95%,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但收入分配差距仍待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20年的2.56降至2023年的2.45,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
(五)风险挑战不容忽视
房地产领域,2022年以来部分房企债务风险暴露,商品房销售面积连续两年下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快增长,隐性债务风险需防范。外部环境方面,全球产业链重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从2021年的20.9%降至2023年的-1.1%。
三、“十五五”经济增长目标测算:方法与情景
(一)测算方法
采用生产函数法,结合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全要素生产率(TFP)三大要素进行测算。资本存量通过永续盘存法估算,劳动力投入考虑人口结构变化,TFP增长基于历史趋势与政策导向设定不同情景。
(二)基准情景:年均增长5%左右
假设“十五五”期间资本形成总额占GDP比重稳定在43%左右,劳动力总量年均下降0.3%,TFP年均增长1.8%(略高于“十四五”1.5%的水平)。在此情景下,GDP年均增速可达5%,2030年人均GDP约1.6万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
(三)乐观情景:年均增长5.5%以上
若改革深化释放更大潜力,TFP年均增长提升至2.2%,资本形成占比提高至45%,劳动力素质改善部分抵消数量下降影响,GDP年均增速有望达5.5%。2030年人均GDP约1.75万美元,接近葡萄牙、希腊等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四)挑战情景:年均增长4.5%左右
若外部环境恶化,出口增速大幅放缓,国内消费恢复不及预期,TFP增长仅1.5%,GDP年均增速可能降至4.5%。2030年人均GDP约1.5万美元,与目标差距扩大。
四、实现目标的路径与政策建议
(一)扩大有效需求,增强内生动力
消费方面,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释放中低收入群体消费潜力。投资方面,加大新型基础设施、绿色低碳、民生领域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外贸方面,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拓展“一带一路”市场。
(二)推动科技创新,突破关键领域
强化基础研究投入,力争到2030年基础研究占比达10%。完善国家实验室体系,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在芯片、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实施“揭榜挂帅”,攻克“卡脖子”技术。优化科技评价体系,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三)促进产业升级,构建现代体系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服务业数字化,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统筹传统产业改造与新兴产业培育,防止“脱实向虚”。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评估,建立储备机制。
(四)推进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落实“双碳”目标,大力发展风电、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到2030年达25%。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节能降碳,建立碳交易市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五)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
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重点,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数据等要素自主有序流动。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加入高标准经贸协定,建设自贸试验区升级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稳妥处置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等领域问题。
五、结论:迈向中等发达国家的战略机遇
“十五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实现年均5%左右的增长既具有必要性,也具备可行性。通过扩大有效需求、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推进绿色转型、深化改革开放等综合举措,中国有望在2030年前后迈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这一过程不仅是经济总量的追赶,更是发展质量的提升,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中等发达国家、“十四五”回顾、“十五五”目标、经济增长测算、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绿色转型
简介:本文回顾“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与挑战,指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创新驱动成效初显,但面临房地产风险、地方政府债务、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等问题。通过生产函数法测算“十五五”经济增长目标,提出基准、乐观、挑战三种情景,建议从扩大需求、推动创新、产业升级、绿色转型、深化改革等方面发力,助力2030年迈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