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宏观经济 > 文档下载预览

《中国宏观周报(2025年9月第3周):工业品价格回升.doc》

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或者wps进行编辑;

2. 将本文以doc文档格式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3. 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

点击下载文档

中国宏观周报(2025年9月第3周):工业品价格回升.doc

《中国宏观周报(2025年9月第3周):工业品价格回升》

一、本周核心观察:工业品价格止跌回升的宏观信号

2025年9月第3周,中国工业品价格指数(PPI)环比上涨0.3%,结束了自2024年Q4以来连续9个月的环比负增长态势。其中,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上涨0.5%,生活资料价格环比持平。分行业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上涨2.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上涨1.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上涨0.9%,形成本轮价格回升的主要支撑。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国内需求侧的边际改善,更折射出全球供应链重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韧性调整。

从历史维度看,本次价格回升具有特殊意义。2020-2022年期间,中国工业品价格曾经历两轮明显波动:第一轮是2021年全球大宗商品超级周期推动的PPI同比峰值(13.5%),第二轮是2022年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价格冲击。与前两轮由外部输入性因素主导不同,本轮价格回升更多源于国内政策效应的逐步释放和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的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制造业PMI中的新订单指数回升至50.2%,连续3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上,表明内需市场正在形成新的价格支撑。

二、价格回升的驱动因素分析

(一)政策组合拳的累积效应

自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以来,财政与货币政策形成有效协同。2025年1-8月,新增专项债规模达3.8万亿元,重点投向城市更新、新型基础设施和产业升级领域。货币政策方面,9月15日央行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同时引导1年期LPR利率下行至3.45%。这些措施直接改善了制造业企业的融资环境,国家发改委调查显示,9月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7%,增速连续5个月回升。

产业政策层面,"20+8"重点产业发展计划持续发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在2025年迎来爆发式增长,1-8月产量达680万辆,同比增长42%,带动上游锂、钴等原材料需求增加。光伏产业通过技术迭代实现成本下降,9月组件出口均价环比上涨3.2%,扭转了持续半年的价格下跌趋势。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正在重构工业品价格的形成机制。

(二)全球供应链的深度调整

在美欧推动"友岸外包"和"去风险化"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供应链优势进一步凸显。2025年前8个月,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占比提升至58.7%,其中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额达4200亿美元,同比增长35%。这种结构变化使得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从"世界工厂"向"全球创新中心"转型,工业品定价权显著增强。

大宗商品市场呈现明显分化。铁矿石价格受国内钢铁产能置换政策影响,9月普氏62%指数均值102美元/吨,环比上涨5.8%;而国际原油价格因OPEC+增产预期回落至72美元/桶附近。这种分化反映了中国需求对全球资源市场的重新塑造,也凸显了国内产业政策对国际大宗商品定价的传导效应。

(三)库存周期的阶段性反转

从微观层面观察,工业企业库存周期正在发生积极变化。2025年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2.4%,增速连续3个月回升。分行业看,通用设备制造业库存增速回升至5.1%,专用设备制造业回升至4.7%,表明装备制造领域已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这种库存行为的改变,与PMI原材料库存指数(48.7%)和采购量指数(51.3%)的改善形成呼应,预示着工业生产将进入新一轮扩张周期。

价格传导机制出现新特征。上游原材料价格回升向中下游的传导更加顺畅,9月黑色金属压延加工品价格环比上涨2.1%,带动金属压力容器制造价格上涨1.5%;有色金属价格上涨1.8%,推动电线电缆制造价格上涨0.9%。这种传导效率的提升,反映出产业链协同能力的增强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

三、价格回升的可持续性评估

(一)需求端的基础支撑

内需市场正在形成多极支撑。消费方面,2025年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8%,其中服务消费占比提升至45.2%。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升级类商品销售保持两位数增长。投资方面,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8%,形成对工业品需求的双重拉动。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政策带动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2.4%,为高端装备制造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

外需结构持续优化。2025年前8个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18.6%,对RCEP成员国出口增长15.3%。跨境电商出口额达1.2万亿元,同比增长21.5%,成为拉动工业品出口的新引擎。这种市场多元化战略有效对冲了传统市场波动的影响,为工业品价格提供了更稳定的需求基础。

(二)供给端的结构优化

产业升级推动供给质量提升。2025年1-8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快于规模以上工业4.1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18.7%,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2.4%。这种结构变化使得工业品供给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为价格回升提供了内生动力。

绿色转型催生新的价格形成机制。全国碳市场扩容至钢铁、建材等八大高耗能行业,9月碳配额成交均价升至62元/吨,环比上涨8.8%。环境成本内部化促使企业优化生产流程,推动相关工业品价格合理回归。例如,水泥行业通过错峰生产实现价格企稳,9月全国水泥均价环比上涨2.3%。

(三)潜在风险点警示

需要关注的是,当前价格回升仍面临多重挑战。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可能影响出口预期,2025年1-8月中国遭遇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达43起,同比增长19.4%。国内房地产投资持续低迷,1-8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8.9%,对相关工业品需求形成压制。此外,美联储维持高利率政策导致人民币汇率承压,9月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波动区间扩大至7.10-7.25,增加了进口成本传导的不确定性。

四、政策建议与市场展望

(一)宏观政策需要保持定力

面对价格回升的良好势头,货币政策应坚持"以我为主"的调控原则,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注重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财政政策可适当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特别是对中小企业实施阶段性税收优惠,巩固需求恢复的基础。产业政策要持续推动"20+8"重点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二)强化市场预期管理

建议建立工业品价格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布重点行业价格指数和库存数据,引导市场主体形成合理预期。完善大宗商品储备调节机制,增强国家对关键资源的调控能力。加强国际价格协调,通过G20、APEC等多边平台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体系。

(三)市场前景展望

综合判断,2025年四季度工业品价格有望保持温和回升态势。预计PPI同比降幅将逐步收窄,12月可能实现同比转正。分行业看,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价格将保持较强韧性,而传统高耗能行业价格回升幅度可能有限。建议企业抓住价格回升窗口期,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工业品价格回升、政策效应、供应链调整、库存周期、可持续性、宏观政策

简介:本文分析2025年9月第3周中国工业品价格回升现象,指出其由政策组合拳累积效应、全球供应链深度调整和库存周期阶段性反转共同驱动。文章评估了价格回升的可持续性,认为内需多极支撑、供给结构优化构成基础,同时警示贸易保护主义等风险,最后提出保持政策定力、强化预期管理等建议,展望四季度PPI有望同比转正。

《中国宏观周报(2025年9月第3周):工业品价格回升.doc》
将本文以doc文档格式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