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军事学论文 > 文档下载预览

《一二八事变中日军对上海文化环境的破坏.doc》

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或者wps进行编辑;

2. 将本文以doc文档格式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3. 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

点击下载文档

一二八事变中日军对上海文化环境的破坏.doc

《一二八事变中日军对上海文化环境的破坏》

摘要:一二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侵占中国上海的重要军事行动。在这场事变中,日军不仅在军事上对中国军队进行猛烈攻击,还对上海的文化环境进行了大规模、有计划的破坏。本文深入剖析日军对上海文化设施、文化团体、文化人才以及文化传播等方面的破坏行为,揭示其破坏上海文化环境的本质目的,旨在强调文化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为当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供历史借鉴。

关键词:一二八事变、日军、上海、文化环境破坏、文化安全

一、引言

一二八事变爆发于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为转移国际视线,掩盖其侵略中国东北的罪行,同时妄图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侵略权益,以保护侨民为借口,在上海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给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对上海的文化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上海作为当时中国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其文化环境的破坏具有深远的影响。研究一二八事变中日军对上海文化环境的破坏,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日本侵略者的文化侵略本质,增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意识。

二、日军对上海文化设施的破坏

(一)图书馆的损毁

上海拥有众多知名的图书馆,其中东方图书馆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私人图书馆之一,由张元济先生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所建。该图书馆藏书丰富,涵盖了中西方各类经典著作、历史文献、科学书籍等,是中国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一二八事变中,日军对商务印书馆及其所属的东方图书馆进行了疯狂的轰炸和焚烧。1932年1月29日,日军飞机对商务印书馆总厂进行轰炸,随后又派兵纵火,使得总厂化为一片废墟。东方图书馆也未能幸免,馆内46万余册藏书被付之一炬,其中包括许多珍贵的古籍善本和孤本。这些书籍的毁灭,不仅是上海文化资源的巨大损失,更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沉重打击。

(二)学校的破坏

上海有许多优秀的学校,涵盖了从小学到大学各个层次。日军在侵略过程中,对学校进行了肆意的破坏。例如,复旦大学作为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其校舍在战火中遭到严重损毁。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设施被炸毁,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被掠夺或烧毁,导致学校无法正常开展教学活动,许多师生被迫流离失所。此外,上海的其他中小学也未能逃脱日军的魔掌,大量校舍被毁,教学设备丢失,严重影响了上海的教育事业发展,剥夺了无数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

(三)文化场馆的破坏

上海的文化场馆如剧院、电影院、博物馆等也是日军破坏的重点对象。大光明电影院是当时上海最豪华的电影院之一,具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日军占领上海后,对大光明电影院进行了洗劫和破坏,内部装修被毁,放映设备被抢走,使得这座曾经辉煌的文化场所陷入了一片荒芜。上海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是展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日军在侵略期间,对博物馆进行了掠夺,许多珍贵文物被抢走或毁坏,给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日军对上海文化团体的打压

(一)文艺团体的解散与迫害

上海拥有众多活跃的文艺团体,如话剧社、音乐社、美术社等,这些团体在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市民精神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日军占领上海后,对这些文艺团体进行了残酷的打压。他们以“危害治安”“宣传反日思想”等借口,强行解散了许多文艺团体,逮捕和迫害了大量的文艺工作者。例如,一些话剧社在演出反映抗日主题的剧目时,遭到日军的禁止和镇压,演员们被捕入狱,遭受了严刑拷打。许多文艺工作者为了躲避日军的迫害,不得不逃离上海,导致上海的文艺创作和演出活动陷入了低谷。

(二)学术团体的受阻

上海的学术团体在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日军侵略上海后,对学术团体的活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和干扰。他们禁止学术团体举办学术研讨会、讲座等活动,阻止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一些学术团体因为得不到日军的许可,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学术研究被迫中断。例如,中国科学社在上海设有分支机构,该社致力于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日军占领上海后,对中国科学社的活动进行了百般阻挠,使得科学社的研究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严重影响了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四、日军对上海文化人才的迫害

(一)文化名人的遭遇

上海汇聚了大量的文化名人,他们在文学、艺术、学术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日军为了达到其文化侵略的目的,对这些文化名人进行了迫害和打压。许多文化名人因为坚持爱国立场,反对日军的侵略,遭到了日军的逮捕、监禁甚至杀害。例如,著名作家郁达夫在一二八事变期间积极投身抗日宣传活动,他的作品激励了无数中国人的爱国热情。日军对他进行了多次威胁和迫害,郁达夫不得不离开上海,流亡海外。还有一些文化名人如鲁迅,虽然他不在上海直接参与战斗,但他的作品和思想对日军的侵略行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也引起了日军的不满和忌恨。

(二)文化人才的流失

由于日军的迫害和上海文化环境的恶化,大量文化人才被迫离开上海。他们有的前往内地,继续从事文化创作和学术研究;有的则流亡海外,寻求更好的发展环境。文化人才的流失使得上海的文化创作和研究力量受到了极大的削弱,上海的文化繁荣局面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例如,许多画家、音乐家、作家等文化工作者离开上海后,上海的艺术创作和文学创作陷入了低迷状态,原本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变得单调乏味。

五、日军对上海文化传播的阻碍

(一)新闻媒体的封锁与控制

新闻媒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上海的新闻媒体在当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日军占领上海后,对新闻媒体进行了严格的封锁和控制。他们禁止报纸、杂志等媒体发表反对日军的言论,强制媒体宣传日军的“亲善”政策和“大东亚共荣圈”的谬论。许多爱国报纸如《申报》《新闻报》等,因为坚持真实报道日军的侵略罪行,遭到了日军的查封和打压。日军的这种行为严重阻碍了上海文化信息的传播,使得上海人民无法及时了解外界的真实情况,也剥夺了他们表达自己意见和诉求的权利。

(二)出版行业的限制

上海的出版行业在传播文化、推动思想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日军为了控制文化传播,对出版行业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他们禁止出版反日题材的书籍和刊物,对出版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查。许多进步书籍和刊物因为无法通过日军的审查而被迫停刊,一些出版社也因为经营困难而倒闭。日军的这种行为使得上海的文化出版市场陷入了萧条,阻碍了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限制了上海文化的发展。

六、日军破坏上海文化环境的目的与影响

(一)目的

日军破坏上海文化环境的目的是多方面的。首先,通过破坏文化设施、打压文化团体和文化人才,削弱中国人民的文化抵抗力量,瓦解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意识,从而达到其长期占领中国的目的。其次,日军试图通过控制文化传播,宣传其侵略思想和“大东亚共荣圈”的谬论,误导上海人民和中国人民,为其侵略行为制造舆论支持。最后,破坏上海的文化环境也是日军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一部分,他们企图摧毁中国的文化根基,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文化附庸。

(二)影响

日军对上海文化环境的破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短期来看,它给上海的文化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使得上海的文化繁荣局面戛然而止,许多文化设施需要重建,文化活动需要重新恢复。从长期来看,它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被毁,文化人才流失,文化创新动力不足。同时,日军的破坏行为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仇恨和爱国热情,促使更多的中国人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斗争中,为中国文化的复兴和国家的独立而奋斗。

七、结论

一二八事变中日军对上海文化环境的破坏是一场有计划、有目的的文化侵略行为。日军通过破坏文化设施、打压文化团体、迫害文化人才和阻碍文化传播等手段,试图摧毁上海的文化根基,削弱中国人民的文化抵抗力量。这场破坏行为给上海的文化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然而,日军的破坏行为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促使中国人民更加坚定地捍卫自己的文化主权和国家尊严。在当今时代,文化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高度重视文化安全,加强文化保护和文化创新,维护国家文化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简介:本文详细阐述了一二八事变中日军对上海文化环境的破坏情况。通过分析日军对上海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学校、文化场馆的损毁,对文化团体的打压,对文化人才的迫害以及对文化传播的阻碍等方面,揭示了日军破坏上海文化环境的目的在于削弱中国人民的文化抵抗力量、控制文化传播以制造舆论支持和进行文化侵略。同时探讨了这种破坏行为带来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强调了文化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为当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供历史借鉴。

《一二八事变中日军对上海文化环境的破坏.doc》
将本文以doc文档格式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