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实际项目为例,深入剖析室外游泳池与景观水景循环系统的设计过程。详细阐述设计原则、系统组成、设备选型及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具体实例展示如何实现高效、节能、环保且美观的循环系统设计,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室外游泳池、景观水景、循环系统设计、实例分析、设备选型
一、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日益提升。室外游泳池与景观水景作为现代建筑和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还能提升整体环境的美观度和舒适度。然而,要保证游泳池和景观水景的水质清洁、卫生,就需要设计科学合理的循环系统。循环系统能够有效地过滤、消毒和循环水体,去除水中的杂质、细菌和有害物质,维持水质的稳定和良好状态。本文将结合具体项目实例,对室外游泳池与景观水景循环系统的设计进行详细分析。
二、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一处高档住宅小区的室外景观工程,其中包含一个面积为 800 平方米的室外游泳池和一个占地约 1200 平方米的景观水景。游泳池为不规则形状,深度在 1.2 - 1.8 米之间,主要供小区居民休闲游泳使用。景观水景由多个小型水池、喷泉和溪流组成,与周边的绿化景观相互映衬,营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
三、设计原则
(一)水质保障原则
确保游泳池和景观水景的水质符合相关标准是循环系统设计的首要目标。要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细菌和病毒等杂质,保证水质的清澈、透明和无异味,为使用者提供健康、安全的水环境。
(二)节能高效原则
在满足水质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循环系统的能耗。合理选择设备型号和运行参数,优化系统流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运行成本。
(三)美观协调原则
循环系统的设备布置和水景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不影响整体景观的美观性。同时,要充分考虑设备的隐蔽性和可维护性,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四)操作简便原则
循环系统的操作应简单易懂,方便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维护和运行管理。设置必要的监测仪表和控制装置,实现对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自动调节。
四、循环系统组成
(一)游泳池循环系统
1. 循环水泵
循环水泵是循环系统的核心设备,其作用是将游泳池内的水抽出并输送至过滤设备。根据游泳池的容积和水质要求,选用合适流量和扬程的水泵。本项目的游泳池循环水泵选用两台流量为 80 立方米/小时、扬程为 15 米的水泵,一用一备,以确保系统的可靠运行。
2. 过滤设备
过滤设备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杂质,保证水质的清澈。常见的过滤设备有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等。本项目采用两台直径为 1.2 米的石英砂过滤器,过滤精度为 20 微米,能够有效过滤水中的细小颗粒。
3. 消毒设备
消毒设备的作用是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防止疾病的传播。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氯消毒、臭氧消毒和紫外线消毒等。本项目采用氯消毒方式,设置一台自动加氯机,根据水质情况自动投加消毒剂,确保水中的余氯含量符合标准。
4. 加热设备(可选)
如果游泳池在寒冷季节使用,需要考虑设置加热设备。本项目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用户需求,未设置加热设备。
5. 管道系统
管道系统是循环系统的连接通道,负责将水从游泳池输送到各个处理设备,再将处理后的水送回游泳池。管道材质应选用耐腐蚀、寿命长的材料,如 PVC 管或不锈钢管。本项目的管道系统采用 PVC 管,管径根据流量和水压要求进行设计。
(二)景观水景循环系统
1. 循环水泵
景观水景的循环水泵根据水景的规模和水流要求进行选型。本项目的景观水景循环水泵选用三台流量为 50 立方米/小时、扬程为 10 米的水泵,根据水景的不同区域和运行模式进行组合使用。
2. 过滤设备
景观水景的过滤设备主要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藻类。本项目采用一台直径为 1.0 米的石英砂过滤器和一台生物过滤器,生物过滤器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有效控制藻类的生长。
3. 增氧设备
为了增加水景中的溶解氧含量,改善水质,本项目设置了多台喷泉式增氧设备。喷泉在喷水过程中能够将空气带入水中,提高水中的氧气含量,同时还能增加水景的观赏性。
4. 管道系统
景观水景的管道系统根据水景的布局和水流方向进行设计,采用 PVC 管或 PE 管。管道的连接应密封良好,防止漏水现象的发生。
五、设备选型与计算
(一)循环水泵选型
循环水泵的流量应根据游泳池或景观水景的容积和循环周期进行计算。游泳池的循环周期一般取 4 - 6 小时,景观水景的循环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本项目游泳池的容积为 960 立方米,按 6 小时循环周期计算,所需流量为 160 立方米/小时,选用两台 80 立方米/小时的水泵。景观水景的总容积约为 1000 立方米,按 8 小时循环周期计算,所需流量为 125 立方米/小时,选用三台 50 立方米/小时的水泵。
水泵的扬程应根据管道系统的阻力和水头损失进行计算。包括管道的摩擦损失、局部损失以及设备的水头要求等。通过水力计算,确定水泵的扬程为 15 米(游泳池)和 10 米(景观水景)。
(二)过滤设备选型
过滤设备的选型主要考虑过滤面积和过滤精度。石英砂过滤器的过滤面积应根据循环流量和过滤速度进行计算。一般石英砂过滤器的过滤速度为 8 - 12 米/小时,本项目的游泳池过滤设备过滤面积计算为 13.3 平方米,选用两台直径为 1.2 米的过滤器,过滤面积为 2.26 平方米/台,满足要求。景观水景的过滤设备根据其水质特点和处理要求进行选型,确保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杂质和藻类。
(三)消毒设备选型
消毒设备的选型应根据游泳池或景观水景的容积和水质标准确定消毒剂的投加量。氯消毒是常用的消毒方法,根据水中的余氯含量要求,计算消毒剂的投加量。本项目的游泳池余氯含量控制在 0.3 - 0.5 毫克/升,选用一台自动加氯机,能够根据水质情况自动调节消毒剂的投加量。
六、系统运行管理
(一)日常维护
定期对循环系统的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水泵、过滤器、消毒设备等。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如水泵的噪音、振动情况,过滤器的压力差等。及时清理过滤器的滤料,更换损坏的部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水质监测
定期对游泳池和景观水景的水质进行监测,包括 pH 值、余氯含量、浊度、细菌总数等指标。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消毒剂的投加量和循环系统的运行参数,保证水质符合标准。
(三)季节性管理
在不同的季节,循环系统的运行管理应有所调整。在夏季,游泳池的使用频率较高,应增加循环次数和消毒剂的投加量,确保水质良好。在冬季,如果游泳池停止使用,应将水排空,并对设备进行防冻处理。景观水景在冬季也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运行模式,防止水管冻裂。
七、实例效果分析
本项目自投入使用以来,室外游泳池和景观水景的循环系统运行稳定,水质良好。游泳池的水质清澈透明,余氯含量和 pH 值等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得到了小区居民的好评。景观水景中的水体清澈,藻类生长得到有效控制,喷泉和溪流等景观元素运行正常,与周边的绿化景观相得益彰,提升了小区的整体环境品质。
同时,通过合理的设备选型和系统设计,循环系统的能耗较低。水泵采用变频控制技术,根据实际流量需求自动调节转速,降低了能源消耗。过滤设备和消毒设备的运行效率较高,减少了药剂的使用量,降低了运行成本。
八、结论
本文通过对室外游泳池与景观水景循环系统的实际项目设计进行分析,阐述了设计原则、系统组成、设备选型及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循环系统设计能够有效地保证游泳池和景观水景的水质,提升环境品质,同时实现节能高效的目标。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项目的实际情况和用户需求,遵循相关设计原则,合理选择设备和系统流程。在运行管理方面,要加强日常维护和水质监测,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运行模式,确保循环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类似项目的设计和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简介:本文以一处高档住宅小区的室外游泳池和景观水景项目为例,深入探讨了室外游泳池与景观水景循环系统的设计。详细介绍了项目概况,阐述了设计需遵循的水质保障、节能高效、美观协调和操作简便等原则。对循环系统的组成,包括游泳池和景观水景各自的循环水泵、过滤设备、消毒设备等进行了分析,并说明了设备选型与计算方法。还介绍了系统运行管理中的日常维护、水质监测和季节性管理等内容。最后通过实例效果分析,表明科学合理的循环系统设计能保证水质、提升环境品质且实现节能高效,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