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农学论文 > 文档下载预览

《福建莆田市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研究.doc》

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或者wps进行编辑;

2. 将本文以doc文档格式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3. 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

点击下载文档

福建莆田市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研究.doc

《福建莆田市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福建莆田市毛竹低产林现状,深入分析了其低产原因,包括立地条件不佳、经营管理粗放、病虫害严重等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研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涵盖林地选择与整理、合理施肥、密度调控、科学采伐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通过实践案例分析,验证了这些改造技术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旨在为提高莆田市毛竹林的产量和质量,促进毛竹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福建莆田市、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毛竹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之一,具有生长快、周期短、用途广等特点,在生态、经济和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福建莆田市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条件适宜,是毛竹的适宜生长区,拥有一定面积的毛竹林。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莆田市部分毛竹林存在产量低、质量差的问题,成为低产林。这不仅影响了毛竹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制约了当地毛竹产业的发展。因此,开展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莆田市毛竹低产林现状及低产原因分析

(一)现状

莆田市毛竹林分布较为广泛,但低产林面积占有一定比例。这些低产林普遍存在竹子生长不良、竹径细小、竹高较低、单位面积产竹量低等问题,导致毛竹资源的经济效益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低产原因

1、立地条件不佳

部分毛竹林分布在坡度较大、土层较薄、土壤肥力较低的地段,这些立地条件不利于毛竹根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从而影响了毛竹的生长和发育。

2、经营管理粗放

长期以来,一些毛竹林缺乏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存在砍伐过度、不及时抚育、不施肥等问题。过度砍伐导致竹林密度下降,竹子生长空间过大,相互竞争养分的能力减弱;不及时抚育使得林内杂草丛生,与毛竹争夺养分和光照;不施肥则导致土壤肥力逐渐下降,无法满足毛竹生长的需要。

3、病虫害严重

莆田市毛竹林常见的病虫害有竹蝗、竹毒蛾、竹丛枝病等。这些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严重影响了毛竹的正常生长,导致竹子枯黄、死亡,降低了毛竹林的产量和质量。

4、品种退化

部分毛竹林由于长期自然繁殖,缺乏人工选育和改良,导致品种退化,竹子的生长性能和抗逆性下降,也是形成低产林的原因之一。

三、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

(一)林地选择与整理

1、选择适宜林地

在进行毛竹低产林改造时,应选择坡度较缓、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林地。一般来说,坡度以不超过 25°为宜,土层厚度应在 50cm 以上。同时,要避免选择在易积水、土壤贫瘠或受污染的地段造林。

2、林地清理与整地

对选定的低产林地进行全面清理,砍除林内杂灌、枯枝、倒木等,改善林内通风透光条件。整地方式可采用全垦整地、带状整地或块状整地。全垦整地适用于坡度较缓的林地,将林地全面深翻 30 - 40cm,清除树根、石块等杂物;带状整地适用于坡度较陡的林地,沿等高线挖成宽 1.5 - 2m、深 30 - 40cm 的带,带间距离根据竹林密度和经营目的确定;块状整地适用于地形破碎或零星分布的低产林,挖成 60cm×60cm×40cm 的穴。

(二)合理施肥

1、施肥种类

毛竹生长需要多种营养元素,主要施用氮肥、磷肥、钾肥以及有机肥。氮肥能促进毛竹枝叶生长,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磷肥有助于毛竹根系发育和花芽分化;钾肥可增强毛竹的抗逆性,提高竹材质量。有机肥如厩肥、堆肥、绿肥等,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2、施肥时间和方法

施肥时间一般在每年 3 - 4 月和 9 - 10 月进行。3 - 4 月施肥可促进春笋生长,9 - 10 月施肥有助于毛竹积累养分,为来年生长奠定基础。施肥方法可采用沟施、穴施或撒施。沟施是在竹子周围挖环形沟或放射状沟,将肥料施入沟内后覆土;穴施是在竹子基部挖穴,放入肥料后填土;撒施是将肥料均匀撒在林地上,然后结合松土将肥料翻入土中。

(三)密度调控

1、合理确定密度

毛竹林的适宜密度因立地条件、经营目的和竹龄结构等因素而异。一般来说,每亩保留健壮竹 180 - 220 株为宜。密度过大,竹子之间竞争激烈,养分、水分和光照不足,导致竹子生长细弱;密度过小,则不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产量较低。

2、疏伐与补植

对密度过大的低产林进行疏伐,砍除过密竹、弱竹、病竹和老竹,改善林内通风透光条件,为健壮竹生长创造良好环境。对密度过小的林地,应及时补植健壮竹苗,提高竹林密度。

(四)科学采伐

1、采伐原则

坚持“砍老留幼、砍密留稀、砍弱留强”的原则,合理确定采伐量和采伐时间。采伐量应根据竹林生长量和经营目的确定,一般每年采伐量不超过当年新竹量的 30%。采伐时间宜在竹林休眠期进行,即每年 11 月至次年 2 月,此时采伐对竹林生长影响较小。

2、采伐方式

采伐方式可采用全面采伐、择伐或间伐。全面采伐适用于竹林衰老、需要更新改造的低产林;择伐是根据竹子的生长状况,有选择地砍伐部分竹子;间伐是在竹林中每隔一定距离砍伐一行或几行竹子,保持竹林的合理密度。

(五)病虫害防治

1、加强监测预警

建立健全毛竹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定期对竹林进行病虫害调查,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综合防治措施

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生物防治可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物理防治可通过人工捕捉、设置诱虫灯等方法捕杀害虫;化学防治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喷洒,注意交替使用不同农药,避免产生抗药性。

四、实践案例分析

以莆田市某乡镇的一片毛竹低产林改造为例,该低产林面积为 100 亩,立地条件为坡度 20°左右,土层厚度 40 - 50cm,土壤肥力中等。改造前,竹林密度为每亩 120 株,竹径平均 6cm,竹高平均 8m,单位面积产竹量较低。

按照上述改造技术措施,对该低产林进行了全面改造。首先进行了林地清理和整地,采用带状整地方式,沿等高线挖成宽 1.8m、深 35cm 的带。然后合理施肥,每年 3 月和 10 月分别施用氮肥、磷肥、钾肥和有机肥。同时,进行了密度调控,疏伐了过密竹、弱竹和老竹,将竹林密度调整到每亩 200 株,并补植了部分健壮竹苗。在采伐方面,严格按照采伐原则和方式进行采伐。此外,加强了病虫害防治,定期进行病虫害监测,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经过 3 年的改造,该毛竹低产林取得了显著成效。竹林密度合理,竹径平均达到 8cm,竹高平均达到 10m,单位面积产竹量比改造前提高了 50%以上,竹材质量也明显改善。同时,林内生态环境得到优化,生物多样性增加,达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五、结论

通过对福建莆田市毛竹低产林现状及低产原因的分析,研究提出的林地选择与整理、合理施肥、密度调控、科学采伐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改造技术措施是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实践案例证明,这些改造技术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毛竹林的产量和质量,促进毛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今后的毛竹低产林改造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技术推广和应用,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和低产原因,因地制宜地制定改造方案,提高改造效果,为莆田市毛竹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简介:本文聚焦福建莆田市毛竹低产林问题,分析其现状与低产原因,涵盖立地条件、经营管理、病虫害及品种等方面。提出林地选择整理、合理施肥、密度调控、科学采伐和病虫害防治等改造技术措施,并通过实践案例验证其有效性与可行性,旨在为莆田市毛竹林提产增质、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福建莆田市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研究.doc》
将本文以doc文档格式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