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档库 > 法学论文 > 文档下载预览

《侦查策略与非法取证方法的界限.doc》

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或者wps进行编辑;

2. 将本文以doc文档格式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3. 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

点击下载文档

侦查策略与非法取证方法的界限.doc

《侦查策略与非法取证方法的界限》

摘要:本文聚焦于侦查策略与非法取证方法的界限问题。首先阐述了侦查策略与非法取证方法的概念及特征,分析二者在目的、手段等方面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接着深入探讨非法取证方法的表现形式、危害及成因,强调其对司法公正、人权保障的严重冲击。然后详细剖析界定侦查策略与非法取证方法界限的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正当程序原则、比例原则等。最后提出明确二者界限的具体路径,如完善立法、加强监督、提高侦查人员素质等,旨在为司法实践中准确区分侦查策略与非法取证方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侦查策略、非法取证方法、界限、司法公正、人权保障

一、引言

在刑事诉讼中,侦查是重要的环节,其目的在于收集证据、查明事实,为后续的起诉和审判奠定基础。侦查策略作为侦查人员为实现侦查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手段,对于有效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具有关键作用。然而,在侦查实践中,非法取证方法时有出现,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司法公正和法治秩序。因此,准确界定侦查策略与非法取证方法的界限,成为当前司法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侦查策略与非法取证方法的概念及特征

(一)侦查策略的概念及特征

侦查策略是指侦查人员在刑事侦查过程中,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侦查目标,综合运用各种侦查手段和方法,以实现有效打击犯罪、查明案件事实为目的的行动方案。其具有以下特征:

1. 目的性:侦查策略的制定和实施都是为了实现特定的侦查目标,如抓获犯罪嫌疑人、收集关键证据等。

2. 灵活性:由于案件情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侦查策略需要根据不同的案件特点和侦查进展进行灵活调整。

3. 合法性:侦查策略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遵循法定程序,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4. 综合性:侦查策略往往综合运用多种侦查手段和方法,如调查询问、技术侦查、搜查扣押等,以形成强大的侦查合力。

(二)非法取证方法的概念及特征

非法取证方法是指侦查人员在侦查过程中,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采用暴力、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手段获取证据的行为。其具有以下特征:

1. 违法性:非法取证方法明显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2. 强制性:非法取证往往通过暴力、威胁等强制手段迫使犯罪嫌疑人或其他人员作出不利于自己的陈述或提供证据。

3. 隐蔽性:非法取证行为通常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侦查人员可能会采取各种手段掩盖其非法行为。

4. 危害性:非法取证方法不仅会破坏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影响案件的公正审理,还会严重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损害司法机关的公信力。

三、非法取证方法的表现形式、危害及成因

(一)非法取证方法的表现形式

1. 刑讯逼供: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例如,采用殴打、电击、冻饿等方式迫使犯罪嫌疑人承认罪行。

2. 威胁取证:侦查人员以威胁的方法迫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其他证人作出不利于自己的陈述或提供证据。如威胁如果不承认就对其家人进行报复等。

3. 引诱取证:通过给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其他证人某种利益或承诺,诱使其作出虚假的陈述或提供不真实的证据。例如,承诺如果承认罪行就给予从轻处理。

4. 欺骗取证:侦查人员故意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其他证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作出不利于自己的陈述或提供证据。如伪造证据欺骗犯罪嫌疑人承认罪行。

5. 非法搜查、扣押:违反法律规定的搜查、扣押程序,未经合法批准或超出法定范围进行搜查、扣押,侵犯公民的财产权和隐私权。

(二)非法取证方法的危害

1. 侵犯公民合法权益:非法取证方法直接侵犯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以及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如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财产权等。

2. 破坏司法公正:非法获取的证据不具有合法性和真实性,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定罪量刑,使无辜者蒙冤,有罪者逃脱法律制裁,严重破坏了司法公正和法治秩序。

3. 损害司法机关公信力:非法取证行为的发生会使公众对司法机关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产生质疑,降低司法机关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信誉,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三)非法取证方法的成因

1. 立法不完善:我国目前关于侦查取证的法律规定还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对非法取证行为的界定不够明确,处罚力度不够,导致一些侦查人员心存侥幸,冒险采用非法取证方法。

2. 侦查人员素质不高:部分侦查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业务能力不足,缺乏正确的执法理念和职业道德,为了尽快破案,不惜采用非法手段获取证据。

3. 绩效考核压力:一些地方公安机关将破案率、起诉率等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导致侦查人员为了完成考核任务,采取非法取证等不正当手段。

4. 监督机制不健全:对侦查活动的监督存在漏洞和薄弱环节,内部监督缺乏力度,外部监督渠道不畅,使得非法取证行为难以得到及时发现和纠正。

四、界定侦查策略与非法取证方法界限的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是界定侦查策略与非法取证方法界限的首要原则。侦查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范。任何违反法律规定的侦查行为都属于非法取证方法,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正当程序原则

正当程序原则要求侦查活动必须遵循法定的程序和方式,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侦查人员在采取侦查措施时,应当依法履行告知、审批、出示证件等程序,确保侦查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违反正当程序原则的侦查行为可能构成非法取证。

(三)比例原则

比例原则是指侦查行为的手段和目的应当相适应,所采取的侦查措施应当与犯罪的严重程度和侦查的需要相匹配。侦查人员在选择侦查策略时,应当权衡利弊,选择对公民权益侵害最小的手段来实现侦查目标。如果侦查行为过度侵犯公民权益,超出了必要的限度,就可能构成非法取证。

(四)人权保障原则

人权保障原则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在侦查过程中,应当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其他公民的人权,尊重其人格尊严和基本权利。非法取证方法往往严重侵犯人权,因此,在界定侦查策略与非法取证方法界限时,必须以人权保障为重要考量因素。

五、明确侦查策略与非法取证方法界限的具体路径

(一)完善立法

1. 细化非法取证行为的认定标准:在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各种非法取证方法的具体表现形式和认定标准,使执法人员和司法人员能够准确判断和认定非法取证行为。

2. 加重对非法取证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对非法取证行为的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标准,增加非法取证的成本和风险,起到威慑作用。

3. 完善证据规则:明确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对于通过非法取证方法获取的证据,坚决予以排除,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二)加强监督

1. 强化内部监督: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侦查活动的日常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非法取证行为。同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违法违纪的侦查人员严肃处理。

2. 完善外部监督:加强检察机关对侦查活动的法律监督,建立健全侦查监督机制,确保检察机关能够及时介入侦查活动,对非法取证行为进行监督和纠正。此外,还应充分发挥人大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形成全方位的监督体系。

(三)提高侦查人员素质

1. 加强法律培训:定期组织侦查人员参加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和执法水平,使其熟练掌握法律法规关于侦查取证的规定,杜绝非法取证行为的发生。

2.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对侦查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其正确的执法理念和价值观,树立依法办案、文明办案的意识,自觉抵制非法取证的诱惑。

3. 提高业务能力:通过开展业务培训、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活动,提高侦查人员的侦查技能和业务水平,使其能够运用合法、有效的侦查策略和方法开展侦查工作。

(四)推进科技应用

1. 运用技术手段规范侦查行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录音录像设备、电子监控系统等,对侦查活动进行全程记录和监督,确保侦查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 借助科技手段提高侦查效率: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侦查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智能化程度,为侦查人员提供更加准确、高效的侦查线索和证据,减少对非法取证方法的依赖。

六、结论

侦查策略与非法取证方法的界限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关系到司法公正、人权保障和法治秩序的维护。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二者的界限,遵循合法性、正当程序、比例和人权保障等原则,通过完善立法、加强监督、提高侦查人员素质和推进科技应用等具体路径,明确界定侦查策略与非法取证方法,杜绝非法取证行为的发生,确保侦查活动的合法性和公正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坚实的保障。

简介:本文围绕侦查策略与非法取证方法的界限展开研究,先阐述二者概念特征,接着分析非法取证的表现、危害及成因,然后探讨界定界限的原则,最后提出明确界限的具体路径,旨在为司法实践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维护司法公正与人权保障。

《侦查策略与非法取证方法的界限.doc》
将本文以doc文档格式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